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写编》编辑部石家庄日报社联合举办“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有奖征文 广大读者和地方党报的报人,常抱怨领导同志的公务报道太多,人们不爱看。这是事实,但只说了一面。我说,领导干部的新闻报道有多的一面,也有少的一面。多者,缺乏价值的“炒官”新闻太多了;少者,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太少了。  相似文献   

2.
一般性会议和领导同志一般性活动的报道过多、过长,缺少新闻价值,陈旧老套,受众啧有烦言,新闻媒体苦不堪言。为改变这一状况,新闻界曾做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今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工作。在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要求减少报道他的新闻,并号召各级领导于部要转变作风,贴近民众,严格自  相似文献   

3.
一般性会议和领导同志一般性活动的报道过多、过滥、过长、过杂,缺少价值,陈旧老套,味同嚼蜡,新闻受众啧有烦言,新闻媒体苦不堪言。为改变这一状况,全国的新闻人作了长时间的、艰苦的、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3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在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要求减少报道他的新闻,并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  相似文献   

4.
任昱 《新闻采编》2002,(3):37-37
地通过新闻媒介摄取信息时,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看起来听起来呆板,枯燥无味,不爱看不爱听。 造成会议报道不受读者欢迎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会议太多太滥,可报不可报的会议都要争着报道,托门子找关系非报不可。例如许多部门行业的例会,报出去没有新闻价值,不报道又怕得罪人。参会的领导,这方面的原因不是新闻记者可以解决。另一方面是会议  相似文献   

5.
县市报最贴近群众、接近生活,但并不等于报纸就真正面向群众。一个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县市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会议报道过多。从不少的县市报来看,逢会必报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把县委、县政府的会议与部门的会议相区别;没有把重要的会议与一般性的会议相区别。一版的头条和报眼经常被会议新闻占领,一版上经常有好几条会议消息。近几年,县市报都提出改进会议报道,但收效不很明显。报道围着领导转。在会议报道中,领导的讲话和活动占较大篇幅。一些一般性的长篇讲话,甚至也原封不动的见报,一占就是一两个版。有些领导下基层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要求全党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进一步制定具体办法,“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从新闻工作的角度看,这对改进会议新闻报道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常见泛滥之势,这是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其主要症结,一是“逢会必报”,无论会议是否真的就那么重要,也无论会议有无实质性的内容;二是“一会数报”,一个一般性会议,开幕报,闭幕报,做了消息还要做专访、侧记;三是报道“程式化”,往往是“名单+讲…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新闻界的有识之士不断呼吁,要减少会议报道,以腾出精力,搞好经济新闻。一些党、政部门的领导也提出,要减少领导人一般性活动的报道,多把笔头、镜头对准基层,对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但是,这几年的会议报道并未见减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互相攀比,争相亮相。有的部门把是否报道他们召开的会议,看成是否重视这项工作的标志。你报道了工业会议,那么财贸会议也得报道;你报道了交通部门,那也得报道城建部门。还有的请来市领导讲话,就更是规定一定要报道,否则,就说你瞧不起某领导,弄得新闻单位也无可奈何。最后,落得个逢会都去,逢会都报,会议新闻减不下来。  相似文献   

8.
会议报道多而枯燥,是许多报纸都想改而成效却不显著的老大难问题。原因何在呢?一是不少会议报道是“遵命新闻”。领导机关召开了一个会议不管会议有无新闻价值,都要求报道,领导在会上的讲话也要全文发表;有些业务部门召开的会议,不管有无普遍指导意义,也以主管领导重视为理由,要求报道,甚至互相攀此,把报道的篇幅长短或报道与不报道视为待遇的厚薄、规格的高低。二是新闻机构自陷困境。碍于情面,凡有会议邀请,均派记者;记者则顾及任务,到会必报。更有一些  相似文献   

9.
现在很多同志都在议论我们的经济报道不够生动,不够活泼,并在苦苦求索,力图找出一条克服这一毛病的新路子。笔者也有同感。不是吗?有的报道说是经济新闻实为报账单,数字加进度,没有什么新意;有的见物不见人,缺乏思想性;有的架子很大,但“水分”太多,言之无物;有的甚至缺乏...  相似文献   

10.
县市报最贴近群众、接近生活,但并不等于报纸就真正面向群众。一个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县市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会议报道过多。从不少的县市报来看,逢会必报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把县委、县政府的会议与部门的会议相区别;没有把重要的会议与一般性的会议相区别。一版的头条和报眼经常被会议新闻占领,一版上经常有好几条会议消息。近几年,县市报都提出改进会议报道,但收效不很明显。报道围着领导转。在会议报道中,领导的讲话和  相似文献   

11.
“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从内容到形式为我们新闻宣传工作实践“三贴近”指明了方向。去年,湖北电视台《湖北新闻联播》,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为突破口实施了大手术,晚间强档《新闻空间》紧随其后,以纯粹社会新闻为特色先后进行了两轮大改版,以“新闻立台”志在创全国一流的湖北电视台,做出连串反应,形成组合效应。目  相似文献   

12.
目前,省以上大报都在改进会议报道,而地市以下的小报行动较迟缓。不少小报反映:领导对会议报道干预太多,不论什么会议,只要领导参加就让发消息,甚至要求将领导人讲话全文照发。致使会议报道太多、太滥,会议报道程式化,影响了会议报道的宣传效果,也削弱了报纸的指导性和可读性,读者意见甚多。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有些领导认为,小报是党委手中的“宣传工具”,我就说了算。二是报社某些人员讨好领导,不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因此,凡领导有活动必发消息。地市以下小报如何把会议报道写出新特色、新水平?很值得研究和探讨。最近,平顶山市新上任的市委书记杨光喜同志专门召开了市内三家新闻单位会议,约法三章,提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办报的实践中体会到,企业报最不受读者欢迎的就是那些铺天盖地又臭又长的会议消息、领导讲话。有些同志认为,会议消息、领导讲话发得篇幅小了,报道就会显得分量不足,领导不满意。其实,这种认识不但缺乏根据,也是十分片面的。我们应该懂得,上级机关的会议也好,领导干部的讲话也好,都是为了指导工作,所以,我们只要把需要告诉读者的东西报道  相似文献   

14.
刘希 《新闻三昧》2008,(10):50-51
领导干部的言行都是新闻吗?领导干部所到之处都有新闻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但现实是,我们的报纸常常被没有特点、缺乏新意的领导一般性活动和会议报道占据了大量重要的版面,记者在采写此类报道时往往陷入一种“八股式”的刻板模式中:领导视察了哪些地方,由哪些人陪同着,肯定了些什么,指出了些什么,强调了些什么……这是媒体报道领导活动的一种通病,使读者反感生厌。  相似文献   

15.
韩导勤 《新闻界》2001,(4):59-59
时下有不少地方的新闻媒体,无论你是翻阅报纸,还是打开电视地方新闻频道,都不乏这些方面的感觉:一是会议报道太多、太滥。说“多”,是说在一个版面或一个节目的地方新闻中,常常有一半以上甚至三分之二是有关各种会议的报道。说“滥”,是说有许多本来可不报或可报可不报的会议都作了报道。对此,群众揶揄说:“这个会,那个会,让读者观众也泡会海”!二是官员活动太多、太滥。说“多”,是说地方领导大凡开会、下基层等,一有活动就要报道。说“滥”,是说除了地方领导,大大小小的官儿、随员都争相见报、上镜头。对此,群众戏言称:…  相似文献   

16.
陈昱 《新闻世界》2009,(11):36-37
时政记者常年和会议打交道,跑会议,发会议新闻。在业内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时政嘛,就是报道会议,会议新闻好写好发;写作模式也就那一套,何年何月何时何地召开什么会议,某领导出席讲话,强调指出什么等等。只要出席会议的领导够“份量”,报道就可以登上新闻的重要位置。我们不否认会议新闻的这种模式.因为它符合新闻规律,全面准确地传达会议信息。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新时期,党的新闻思想有了新内涵,办报有了新理念,军报又改了版,现在基层给军报写稿也就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抓上下都关注的结合点这次军报改版,指导思想里有四句话原则:“增加所需求的,强化受欢迎的,去掉不适应的,合并重复的”。什么是不适应的?就是新闻太少太慢,一般性的工作报道太多;什么是受欢迎的和所需求的?受欢迎的所需求的是时评新闻、热点新闻、解读性新闻,贴近基层的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如今你要给军报写稿,就要想到这“四个的”。这“四个的”来自新的办报理念,来自党中央新闻思想的新内涵。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  相似文献   

18.
宣传与信息     
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谈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最近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指出:我们会议的方式要改革,要突破;会议报道也要改革,要突破。会议报道也要注重会议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不要只从形式上考虑。开会,不一定每会必报;即使要报,也不一定开幕、闭幕等进程都报道。还是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他进一步谈到对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也要改一改。他说:“领导人活动不一定每有活动都报道;即使需要报道,也不一定要写领导人的讲话;即使需要写讲话,也不一定要写是某个人讲的,可以写会议强调的精神。”他还说:今后,凡是专业性的会议,自治区领导人不一定都去陪会,而由具体负责那一方面的领导人到会,报纸报道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俞益 《传媒观察》2005,(12):53-54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做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或者是会议的决定,或者是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入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但是,每个会议(笔者指的是确有一定价值的会议)总有那么一个最亮的“新闻点”,把这个“点”及时地捕捉到,无疑是会议报道成功的关键。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每天,翻开报纸,我们都会看到大量的会议新闻。它已成为宣传和解释党的方针政策、传送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新信息的一种主要报道形式。如果我们逢会就报,报道方式又是老套路,势必把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淹没在套话、空话和长长的名单之中。读者不感兴趣。其指导性也就大大削弱了。那么,会议报道到底如何改?首先。不能“有会必报”。会议能否成为新闻,关键在于会议内容有无新闻价值。有的会议,如“两会”、“党代会”等重大政治性会议,不论其开会本身还是会议内容都有新闻价值。而有的会议,如工作例会,专业会议等,开会本身也许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不能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