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节约培训成本,直销企业倾向于对员工采取远程数字化培训,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对员工开展培训具备多、快、好、省的特点。在方法上,采取移动化学习、社会化学习、游戏化学习和个性化定制学习等多种策略,让学习与培训紧密结合。数字化不仅是用来开拓市场的重要名片,也是培训员工、方便其学习的利器。在未来,云服务将是员工学习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与以往的培训不同,现代企业培训要做到全员化、适时化、终身化。 要实现以上的目标,以往进行的脱产课堂讲座、现场实习、结业考试的培训模式已经越来越表现出了诸多的弊端:如影响生产、工作,培训方式、内容单一,培训人员少,培训效果差等。利用计算机和局域网技术开展的网络化培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网络化培训能够全员参加,实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对企业培训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对旧的企业培训模式及运行机制带来了冲击,提出了挑战。新形势下的企业培训,必须坚持做到市场化、有偿化和业余化。对此,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市场化”是企业培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主要针对企业,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事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培养高素质的职工在于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对学生的企业化培训水平。为此,我们有必要使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企业化培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职业教育中企业化培训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企业化培训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企业的“E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潮流。各类企业竞相“E化”,然而企业的“E化”是否一定能够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如何在企业培训中合理地导入E-learning体系,以及哪些企业迫切需要导入E-learning体系这一系列问题却往往会被忽略。为了提高企业的绩效,避免企业盲目地“E化”,企业数字化培训还将作为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研究课题深入研究。对企业“E化”潮流产生的原因以及上面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企业的合理“E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中小学内涵发展与特色创建的重要手段。实现校本培训课程化是全面提高区域校本培训质量与品位、引领校本培训走向科学化的关键。培训机构在校本培训课程化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指导职责。结合区域性中小学校本培训课程化的指导实践,培训机构、培训者开展校本培训课程化指导中应实行的工作策略有:意识导引、模型构建、实践指导等,实施指导策略应注意处理好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萃     
企业培训谨防“大学化”近年来,企业在职培训已成为管理的热点。但当前企业培训突出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课程设置的“大学化”。企业培训不同于学校教育,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必须视企业和管理人员的实际而定,应该实现培训课程的“企业化”。反观当前一些培训课程,完全照搬大学课程,逐章逐节讲解,过分强调理论的完整性而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同时,也存在套用西方理论的现象,本土化不够,因此培训效果不佳,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和实际能力的提高。二是存在为文凭而学习的现象。在当前企管人员学历层次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为文凭而培训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现代社会福利,公共性是其重要属性,具体表现为福利保障普惠化、供给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社会化。福利保障普惠化即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全体、服务终身、惠及社会, 供给主体多元化即政府、企业、劳动者、志愿组织共同承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责任, 治理方式社会化即依法规范与契约约束相结合,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9.
企业职工教育指的是企业对职工进行的生产经营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它是教育与经济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职工教育,是企业的法定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也适应了世界职业教育办学企业本位化的新趋势。长期...  相似文献   

10.
1.不拘一格创新化创新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一是要在培训方式上创新,积极开展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多元性的思维训练、情感性的经历体验、应用性的实践活动以及发展性的培训评价等,使培训寓教于行,提升培训的效果;二是要在培训手段上创新,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推进培训手段的多媒体化、网络化、远程化,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三是要依托信息化工具,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培训知识库,为培训的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