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允许我妄称一次自己是个读书人吧。事出有因,《中国图书评论》约我写一篇关于自己与一本书的小短文,这样我就必须以一个读书人的角色来说话,否则便无法落墨了。是为缘起。我要谈的是《文心雕龙》这本书。关于《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史、文论史上的重要性,它颠扑不破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2.
《左传》里有句名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话的意思是讲:说话和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是不可能流传广泛的。《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情采"篇里一开头就说:圣人贤者的著作,都叫做"文章",这不是由于它们都具有文采吗?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要将人物通讯写深写活,  相似文献   

3.
讨论《文心雕龙》中的“经典”问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经典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佛克马、蚁布思所说,“没有任何地方像中国那样拥有如此严格地、如此长期地被尊崇的经典:维持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本世纪的儒家经典。这些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和《礼记》。”1经典及对经典的研究——“经学”构成了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宝库。二是《文心雕龙》中对经典的重视。“经典”一词在《文心雕龙》中的出现频率是相当之高而且其地位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吴林伯在其《〈文心雕龙〉字义疏证》中指出…  相似文献   

4.
通变     
《通变》是《文心雕龙》第二十九篇。这篇是讲创作怎样变化,讲变化并不是凭空弄花巧,而要研究历代创作的发展,针对当前创作上的缺点,加以改正来求得进步。因此,必须通贯历代创作的发展来看,才知道怎样变化,所以叫“通变”。创作为什么要讲究通变呢?因为作品的体裁是有一定的,每种体裁又有一定的规格,可是它的变化却又是无穷的。作品写得完企符合某一种体裁的规格,不一定是好作品,因此作品不仅要写得符合一定体裁  相似文献   

5.
洪淼 《大观周刊》2013,(11):10-10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本书继承了许多儒学的内容。研究《文心雕龙》儒家思想,对研究该部作品有很大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儒家思想对刘勰的影响,阐明了《文心雕龙》j-儒家思想的来源。然后阐述了儒家思想在《文心雕龙》中的体现,儒家思想反映在作品中的许多篇目中,《文·心雕龙》继承了儒家的的许多观点0最后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章句     
《章句》是《文心雕龙》的三十四篇。这一篇,讲的是写作中的分章造句问题,主要分两部分:一,结合内容来安排章句;二,结合情韵来安排章句。从结合内容说,分章造句,要“控引情理,送迎际会”,就是掌握了要表达的情理,有时放开,  相似文献   

7.
夸饰     
《夸饰》是《文心雕龙》第三十七篇,讲夸张的修辞手法。文学和科学不同,科学要征实,文学要夸张。此方讲山高,科学就要准确地测量出山高多少米,文学可以凭作者的感觉说山高到碰着天,因此我们不能用科学的征实眼光来评判夸张。刘勰在这篇里对夸张的手法作了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酒圣:杜康,夏朝一个帝王,传说是酒的发明者。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尊其为圣人。史圣: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草圣:张旭,唐朝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  相似文献   

9.
神思     
《神思》是《文心雕龙》下编的第一篇。《文心雕龙》分上下编,上编讲文章的源流体制等等,下编讲构思谋篇的方法等等。《神思》就是讲文章的构思的,称为“神思”,着重在说明想像的飞腾。这第一开头,就描绘想像飞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想到千年以上,万里以外;可以想到各种美妙境界,像珠圆玉润的声音;也可以想到壮阔景象,像风云的舒卷。这种想像运用到创作构思上,要受志气的统辖。志是心志,是思想,气是体气,含有各人的个性在内。想像要受思想的统辖,才能够符合创作的规矩,不是胡思乱想。想像会受到体气的影响,因而形成每个人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陆机,字士衡,三国末年的吴国人。吴亡后到晋朝的京城洛阳,受到晋朝文坛领袖人物张华的尊重,是当时极负盛名的作家,也是当时杰出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赋》,在我国的文艺理论上是第一篇全面而系统地谈创作的作品。杜甫《醉时歌》说。“陆机二十作《文赋》”,说明这是他早期的作品。臧荣绪《晋书》说他“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文选》李善注引),是对《文赋》的总的评价。后来杰出的文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里说:“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故知九变之贯匪穷,知言之选难备矣。”指出《文赋》在小的地方讲得很详尽,对于文体却讲得不完备。《文心雕龙·序志》里又说:“《文赋》巧而碎乱”。这两点批评并不确切。第一,我  相似文献   

11.
附会     
《附会》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三篇。这篇讲文章的結构,即首尾章节的安排。文章的章节好比树的枝干,水的流派。要章节有条理,先后不顛倒,好比要顺着树干去理消树枝,順着源头去理清各个支流派別,也就是先要有个綱領,根据綱領来安排章节,就有条理,不顛倒了。根据綱領来确定章节,再根据章节来写,文章虽长,話虽然很多,也不会紊乱了。  相似文献   

12.
养气     
《养气》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二篇。养气就是培养体气,反对劳神苦思、呕尽心血来写作,这是同刘勰主张写作要自然的理论一致的。用心过度,写作过劳,都会损害体气,他都不赞成。他认为写作要从容宽舒,写不出不要硬写,文思来了,有话要说才写;文思不来,没话可说,就不写。这是一。写作有时和作家的才性有关,比方有的长于写得婉转曲折,有的长于写得慷慨激昂;有的长于写诗,有的长于作文,不妨各人保持各自的特长。  相似文献   

13.
“经典”一词,古已有之。在国人心中,“经”是神圣的典籍。《文心雕龙》:“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博物志》:“圣人制作曰经,贤者著作曰传。”甚至图书也被分为经、史、子、集四类,经独立一类,而且置首位。若将“经典”改为“精典”,则神圣之气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4.
刘勰(约公元465年——公元520年),南北朝齐梁时代人。他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一部较全面阐述创作理论和批评理论的重要著作。尤其是书中谈到的创作理论,至今仍有许多可取之处。为供同志们学习借鉴,我们特将陆佩如、牟世金所著《刘勰和文心雕龙》一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的“刘勰的创作论”一节,选载于此。  相似文献   

15.
《宗经》是刘勰《文心雕龙》的第三篇。这篇里开头的一段对经典作了说明,因它跟写作的关系不大,节去了。这篇称为《宗经》,意思是说,各种文章的体裁都应该效法经书。这点对我们说来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谈写作,并不要去效法《五经》。可是刘勰为了要说明“宗经”的理由,就推究各种文体的源流、特点,接触到写  相似文献   

16.
在刘勰的文章学思想中,“正名”思想处于统摄地位。刘勰将儒家“正名”引入《文心雕龙》,建构了为文正名、正文之名、正文之体三位一体的《文心雕龙》正名思想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文的合法性问题,规范了各体文章的创作标准并提出了具体的文风要求。《文心雕龙》正名思想与其提倡的“正体”之文为魏晋六朝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元典,《序志》篇是研究刘勰学术思想和文学观念的重要篇章。本文在吸收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从刘勰"为什么写"这两个梦入手,从哲学层面对《文心雕龙·序志》篇中的两个梦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8.
李贽辞官以后,在龙潭芝佛院传授儒家学说,然而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他把孔子的像供在了佛堂上,此外他还写了一篇《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面他写道:“世上的人都以为孔子是圣人,我也以为孔子是大圣人。世上都以老子和佛家为异端,我也以为他们是异端。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什么人都知道圣人和异端的区别,他们只是听先辈的儒者这么说罢了。而先辈的儒者这么说,也并不是真的知道,不过是因为孔子曾经这么说过。他们靠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详细展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美学规律。文章从《文心雕龙》的文学美学思想入手,揭示了《文心雕龙》的哲学基础与基本文学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20.
本书从社会史和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角色,及其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历史命运。作者以儒家经典的经学化、孔子的圣人化、儒家的教育选举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儒家化来界定制度化儒家的基本形态。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新的观念体系的形成等过程的分析,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