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现存最早的乡镇志《澉水志》是何人所编?现存最早的嘉兴府志《至元嘉禾志》记录着怎样的历史往事? 1月16日上午,《嘉兴文献丛书》"史部 · 方志"首发. "史部 · 方志"共百册,基本囊括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共114种,是嘉兴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的对嘉兴地方志文献的搜集与总汇.  相似文献   

2.
张锦喜,国际品牌职业测评JOB-KEY的创始人之一。我很少直接去毕业生专场招人。今天广东的一个综合场,是我第一次参加的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到了招聘现场,我感到的不是一种兴奋,而是一种压抑。这是我任职人力资源总监以来的第5年,而5年来,中国的毕业生整整翻了5倍。进场的时间还没到,售票点外已经排起了多条百米"人带"。这时,我的心中不禁掠过一丝淡淡的伤感。我无法分清,眼前的这种景象,该是用壮观来形容,还是用悲壮来形容,无法说清,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做了一些统计,也思考了一些细节。一般情况下,我接过简历的时候,不会问也不会看应聘者是来自那个学校(我从不以学校论  相似文献   

3.
《大学》统篇旨在阐释一种修己治人之道,亦即内圣外王之道.《大学》把"修身"视为其整个道德修养体系的价值目标和根本目的,并且成为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起点.《大学》明确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原则,即"三纲领"说和"八条目"说,这两条道德修养原则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从大年初二开始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掀起了一股"全民诗词"的热潮。这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被网友称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百人团组成行走的"诗词库",王立群、康震、蒙曼和郦波四位专家点评精准独到,加上温婉知性的主持人董卿,满腹诗书的选手,一起为观众奉上了10集"诗词界的饕餮盛宴"。在点评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看来,《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就是打动了中国人的一颗"诗心"。  相似文献   

5.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一行50人于今年3月下旬赴新加坡演出,他们的精湛演出,让狮城的戏曲观众大饱眼福。 应新加坡南华儒剧社的邀请,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携《马龙将军》《陆文龙》《狸猫换太子》等8台优秀越剧赴新加坡,在黄金剧院进行了9场演出。新加坡《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海峡时报》(英文)等各大报刊相继发表《巫祸悲剧之谜——评  相似文献   

6.
荀子对思孟"五行"说的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子在《非十二子》指斥思孟五行,根本原因在于荀子重视礼,而《五行》、孟子突出、强调"形于内"的"德之行"或仁,属于儒家内部的派别之争.《五行》仁义礼智圣概念体系与"行于内"、"不形于内"主张间存在表述上的矛盾,这是荀子批判思孟五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子思、孟子在对"五行"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荀子将其一视同仁,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7.
《诗经.豳风.七月》之"七月流火",古今注疏均作大火星西下,天气渐寒。其实细考原文,这种解释未必正确。《豳风.七月》是一首反映周时周地周人农事的诗篇,所以"七月"并非夏历七月,而是周历七月,相当于夏历五月。这个季节正是天气炎热,不当转凉。《诗经》中有以星象表示时间的诗句,如"三星在户"、"月离于毕"等,既以星象表示时间,则不再缀以表时间的词语。而"七月流火"中既有"七月"明确表示时间,"流火"就不可能再是表时间的星象。查《诗经》中所用之"火"均不作星宿解,"流火"并非星象,而是指天气。况且《七月》一诗中,月份后所属者皆是农事、物候、节令和天气,没有属星象者,"七月流火"自不能例外。正如"九月肃霜"指凉爽的天气一样,"七月流火"应视为炎热天气为宜。  相似文献   

8.
王建中 《文化学刊》2008,(1):148-152
著名学者彭定安先生用3年时间写出一部百余万字三卷本的长篇小说《离离原上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古诗形象地表现了这部小说的主旨,因为它讲的是当代知识分子"枯"与"荣"的故事。作品主人公欧阳独离是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透过他的欢乐与痛苦、奋进与挫折,作品反映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在当代文坛,像《离离原上草》这样多角度、全方位表现一代知识分子的佳作,还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9.
这是我前两年在北京写下的文字.本意是留给儿子今后看的,从没想到拿出来发表.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听见儿子"篡改"一节课文--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书里,有一段"先朗读,再背诵"的课文:"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  相似文献   

10.
百年"年关"     
程瑛 《文化博览》2005,(3):56-58
一 春节就像年轮,用太多的细节,刻下了中国这棵大树的成长史. 20世纪刚开头的某个春节前,北京一户贫苦旗人家,年幼的男孩忙不迭地给为人洗衣谋生的寡母打下手儿--送水、递烙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