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定位:“三贴近” 报纸定位,是指确定其目标读群范畴,以及为了让目标读群获得满意服务而确立的办报宗旨与思路。具体而言,就是说一张报纸是办给哪些人看的,这些人需要了解什么?他们在思考什么、想做什么?报纸能为他们贡献什么。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9,(1)
我们先试着归纳一下:现今各报社总编日日夜夜魂牵梦绕思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我们的报纸是办给哪些读者看的?这些读者有哪些个性特质?我们的报纸如何吸引我们的读者?如何服务我们的读者?如何征服我们的读者?我们的报纸应该坚持怎样的水准格调,才能不负精神产品、道...  相似文献   

3.
《电子出版》2006,(3):23-24
一天,几十才开始学电脑的朋友问董师傅,虚拟机是什么?能够为我做哪些事情?和普通物理机相比到底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针对大家的问题。我们请来了系统和虚拟机方面的专职为大家解惑。让专家向大家介绍创如何使用虚拟机的,虚拟机能够为他做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4.
20年后的内容产业 我们看到,20年间会发生许多事情。今后20年,我们称之为“图书业”的行业会有哪些变化呢?下面我要说的纯属我的猜测,是从我的脑子里产生的,但是这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你不能看着后视镜来开车,你必须考虑事情会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5.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相似文献   

6.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地市党报的时事编辑,把好时事新闻报道的政治关和业务关并非易事,只有高素质的时事编辑才能胜任这一复杂的脑力劳动。时事编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素质之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时事编辑需要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培养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和形成每日时事的编辑思想,才能当好新华社稿件的最终“把关人”,在编排稿件时做到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地宣传和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素质之二:要有严谨耐心的作风时事编辑…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载文认为:题材美是大稿的必然前提。作者应该将采访到的素材,经咀嚼沉淀后,再看余下的精华。经验不足者往往不知就里,认为长短是由作者控制的。文章的长短是由素材的精彩是否来决定的。凡是长文章必须题材美,只有题材美才能感动人,才能让读者耐着性子读下去。 结构美是揪心的“磁铁”。当采访到一个有分量的大题材后,作者的脑子里肯定纷繁复杂、万象包罗,一时无从下笔。那么,究竟将哪些材料置前,哪些材料置后,中间又安排些什么呢?这除了不破坏要表达的人或事的客观规律外,就是以读者的审美要求和阅读快感为前提来…  相似文献   

8.
吕斌 《新闻记者》2005,(10):19-19
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有群众给公安人员或法官送锦旗,赞扬他们破了案或公正地判了案子,有的送锦旗者还感激涕零。每当看到这样的文字或图片,我总有一种感叹:难道公安人员办案、法官公正判案不是他们分内的事吗?应该做的事情有什么可感谢的?  相似文献   

9.
林一 《出版参考》2010,(6):48-48
不管你是否已经踏入了社会,是否已经拥有了一份工作,你都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工作究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工作是为了获得报酬,另一些人则是为了混日子,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工作中获得快乐、幸福和成长。美国前教育部长、著名教育专家威廉·贝内特说:“从根本上说,工作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到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工作就是付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题材美是大稿的必然前提。作者应该先将采访到的素材,经咀嚼沉淀后,再看余下的精华。经验不足者往往不知就里,认为长短是由作者控制的。文章的长短是由素材的精彩与否来决定的。凡是长文章必须题材美,只有题材美才能感动人,才能让读者耐着性子读下去。结构美是揪心的”磁铁”。当采访到一个有分量的大题材后,作者的脑子里肯定纷繁复杂、万象包罗,一时无从下笔。那么,究竟将哪些材料置前,哪些材料置后,中间又安排些什么呢?这除了不破坏要表述的人或事的客观规律外,就是以读者的审美要求和阅读快感为前提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文章无…  相似文献   

11.
“我需要什么样的数码相机?”是时下许多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考虑相机的功能是否强大,像素数是多少,镜头如何之前,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购买数码相机的目的是什么呢?发现在许多数码论坛中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我该买哪款数码相机?”,需要什么和如何购买这两个问题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在购机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弄清楚“我要拿数码相机来做什么?需要什么档次的机型?哪些功能对我最重要?”只有这些问题明确了,才能勾划出购买机型的选择范围,否则购买了功能很强大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机型,无疑会造成…  相似文献   

12.
从"红心鸭蛋"到"茶水发炎",一面是记者的社会责任、公众的知情需要,一面是随时会陷入的责难、非议,甚至道德困境、法律纠纷。隐性采访,这种不公开记者身份,或者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手段,让记者们爱恨交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隐性采访对危害社会和公众利益等行为的舆论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把握不好又会伤及自身,甚至影响到记者职业的公信力。在实践中,对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可以进行隐性采访,对哪些人、哪些事又不便采用这种方式?在采访中,哪些事情不能做,或者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做?为此,需要在采访前做好哪些准备?隐性采访的底线和尺度在哪里?实践中应如何把握?本期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广播界的资深专家汪良先生在2004年就广播产业化曾说:“中国广播业的现状离产业化还有很大距离,事实上我们连节目的市场化都没有做到位”。两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仍能触及广播市场的痛点。然而,虽然还没有“做到位”,但毕竟是如火如荼地做起来了,并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什么原因导致了广播节目市场化进程缓慢?广播节目市场化的发展和前景值得广播人思考。  相似文献   

14.
陈林 《新闻世界》2008,(4):14-14
哪些人的钱最好赚,是创业赚钱者设计创业赚钱模式时必须搞清楚的大问题。只有搞清楚了哪些人的钱最好赚,才能真正瞄准市场需求.抓住主要消费群体,又快又好地创业赚钱。那么,哪些人的钱最好赚呢?  相似文献   

15.
晋朝陆机在《文斌》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片言”是简短精辟的文辞,“警策”是指突出命意、含意深切精警的句子。这样的要求适合我们写好导语。导语是全文中的中心,也是精彩之点,写好导语犹如给新闻安上动人的“眼睛”。写好导语是有讲究的。1.做到言简意赅,突出应该突出的内容,突出应该突出的要素。如:企业破产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重组才能最好地发挥“闲置”资产的效益,迅速使闲置资产重新上岗呢?安陆市采取5条有效措施。这个导语突出了人、事以及原因,至于时间、地点等可以在后面交待,使导语简短、鲜…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23,(10):102-105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除了饱腹感以外,食物还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在《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的眼中,是幸福感。当代小说家汪曾祺则说:“好好吃饭,才能好好生活。”简单的一句话,质朴而又温暖人心。在本期为大家送上的美食文化书单中,就让我们在各色饮食中回味时光,抚慰凡心,做个有文化的“吃货”。  相似文献   

17.
岁末年初,又到了各大媒体进行年度盘点的时候:回望2012年,我们这个行业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所得所失与所思所想;展望2013年,我们有什么蓝图规划,还能开创怎样的锦绣前程。在过去的一年,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势如破竹,还是停滞不前,抑或一落千丈,在新年伊始,沉下心来,思考一下未来的路,是必须的功课。本期"焦点故事"栏目特约杜辉先生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参考》副总编辑冯代松在谈到报纸的指导性与服务性的辩证关系时说,报纸应有指导性,同时也要强调为群众服务。指导性与服务性应该是统一的。比如,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怎样做效果就好,怎样做效果就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组建报业集团的思考□石平十五大之后,组建报业集团成了许多报社老总议论的焦点话题。然而,中国的报业集团缘何兴起?组建报业集团需要哪些条件?报业集团如何运作?对报业集团应该有哪些政策?恐怕需要做一番切实的研讨,弄清来龙去脉,以便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20.
郝克远 《青年记者》2008,(13):31-33
报纸要办好,最忌讳的是华而不实,最需要的是实事求是。不要认为长期延续下来的做法就是正常的,不要认为很多人都在做的事情就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反问:读者真的需要这样吗?市场真的需要这样吗?事实上,正因为我们缺少必要的反思与务实,所以在工作中,经常被一些误解所左右,人云亦云而又自以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