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合同翻译是将英语翻译与具体专业方向相结合的一大翻译领域.翻译合同文本既要考虑到翻译相关的问题,又要考虑合同文本的严谨性与准确性.在翻译文本时,译者应该完整、准确、专业地翻译源语言信息,并保持源语言信息和语篇风格不变.翻译合同文本也需要着重考虑其内容上的对等以及文本形式上的统一.美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这一理论体系下,翻译时要优先实现内容上的对等,而形式对等则是在达到以上对等之后的考虑项.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的内容及形式有所要求.因此,本文将功能对等理论与合同翻译相结合,在功能对等理论这一大的理论框架下探索合同翻译的具体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尤金.A.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广告翻译指明了道路,即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而由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可以辨别广告翻译是否达成功能对等。因此本文意在以整合理论梳理广告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的认知过程,揭示广告语篇的意义构建其实是个基于认知的识解过程。  相似文献   

3.
周楚 《科教文汇》2014,(20):101-101
尤金·A·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本文以《月夜》三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诗歌的韵律、词汇、句子层面分析三个译文的功能对等,体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国际汽车标准文献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体例层面详细探讨了国际汽车标准文献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根据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和观点,结合国际汽车标准文献的语言特点,提出在翻译中应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对等原则,灵活采用分译法、合译法等翻译策略,不拘泥于形式对应,来达到翻译的效果对等。  相似文献   

5.
对等翻译是指导翻译工作的重要的理论,如何根据不同风格的原文翻译出与原文内容、意境、韵味对等的译文是翻译工作的难点。文章从词汇,修辞,形式上赏析了李白的著名唐诗《望庐山瀑布》的二种译法,探讨译者如何成功地做到风格对等。  相似文献   

6.
对等翻译是指导翻译工作的重要的理论,如何根据不同风格的原文翻译出与原文内容、意境、韵味对等的译文是翻译工作的难点.文章从词汇,修辞,形式上赏析了李白的著名唐诗《望庐山瀑布》的二种译法,探讨译者如何成功地做到风格对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体性,探讨了原文文本中心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局限性。指出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一味追求与原文的对等,则不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体性,探讨了原文文本中心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局限性。指出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一味追求与原文的对等,则不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戚丽 《百科知识》2023,(18):63-64
<正>作为一部中国本土的战争题材爱国电影,《长津湖》中的很多台词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语化表达,而且在英语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表达,这对字幕翻译来说是一个挑战。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主张牺牲形式对等,实现语义对等,这与爱国电影翻译的需求不谋而合。爱国电影作为呼唤型文本,要想同样引起外国观众的共鸣,字幕翻译起着关键作用。在中国日益走向强大的今天,电影是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窗口,优秀的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勍  何大顺 《科教文汇》2012,(22):146-148
翻译过程中的对等涉及读者反应及语言、文化背景等问题;新闻的独特性又决定了其翻译需有别于文学翻译等其他文本翻译。本文从新闻翻译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在动态对等理论指导下,通过增译、减译和重组信息后的改译等策略,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所传递的信息,同时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有最大趋同的认知感受。  相似文献   

11.
"似"与"等"的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译论各自所倡导的“似”和“等”翻译原则,都有其美学传统。本文从中西美学思想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入手,探讨了中西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认为“形式对等”和“形似”、“动态对等”和“神似”在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可以对其加以沟通,并就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如何运用它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像“形似”和“神似”一样,“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也可作为英汉文学翻译的原则,以“等效原则”作为衡量的尺度。“等效原则”也是相对的,但应成为译者努力争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陈国萍 《科教文汇》2012,(31):125-126
文化信息等值一直是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所追求的.然而,文化差异总是导致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原文文化信息的丢失、扭曲的发生 翻译等值问题一直是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但是,大家对翻译等值概念本身的界定,以及对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的认定却不尽一致,有的甚至相差甚远,由此引发的争论似乎也未见停止.本文对文化差异引起的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不等值的几种情况,以及因文化差异而对一些翻译进行相应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13.
唐赛璐 《科教文汇》2011,(20):135-136
翻译等值理论是长期以来被不断探讨的一个课题。作为指导实践的翻译理论,它对翻译研究和教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翻译等值理论的概念、流派发展和其相对性。  相似文献   

14.
杨勇 《科教文汇》2012,(7):130-131
本文从中英拟声词的翻译对等性,来探究中英语言中出现的拟声词是否能够进行对等翻译,从而引发的种种思考。翻译对等理论是近年来翻译领域中的核心论题。在西方有不少的翻译理论,如:纽马克的"交际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等。文章在第一部分首先对中外的一些重要的翻译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和介绍。在对相关的翻译理论了解后,本文在第二部分将重点讨论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的对等翻译。在第三部分,本人主要探究中英拟声词对等翻译的哲学思考。结论部分重点强调,对等理论对拟声词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张恩华 《科教文汇》2011,(10):137-137,154
在法律术语英汉翻译这个翻译领域中的难题中,译者通常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需要语言功能和法律功能的对等;二是翻译中难寻确切对等词,而出现了部分对等、接近对等以及完全不对等等情况。本文探讨了这些不完全对等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使用词义扩充、功能对等词、阐释、非法律专业的中性词、新词创造以及借译等手段。  相似文献   

16.
张菊 《中国科技信息》2007,(10):245-246
如何将所译的文章恰当、准确而又忠实原文地再现出来是翻译的一条最基本要求,本文运用英汉互译实例,从两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运用翻译学原理体现语言互译的等值性。  相似文献   

17.
宋炜 《科教文汇》2020,(5):183-184,192
长篇推理小说《砂器》是松本清张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由电影《砂器》的上映进入中国,现在有曹修林版、孙明德·江崇永·章吴一版和赵德远版这三个汉译版本。基于翻译目的论,分析三个不同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可以发现,直译策略加注释有利于保留异文化效果,意译策略则有助于缩小文化差异带来的阅读困难。  相似文献   

18.
张延松 《科教文汇》2013,(4):129-13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商务合同为本土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商务往来提供保障,商务合同的翻译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奈达动态对等理论的角度结合英文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阐述了英文商务合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马丁·菲耶罗》是一部长篇叙事诗,是阿根廷高乔文学的巅峰之作,被奉为阿根廷民族史诗。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至今已被翻译成世界上70多种语言。诗人何塞·埃尔南德斯用高乔人的语言进行艺术创作,方言俚语丰富、戏言妙语诸多、地域文化气息浓郁,还有大量的比喻和双关修辞,语言特色突出。该文将以赵振江所译的《马丁·菲耶罗》中文译本为例,分析译者在再现原著语言特色上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20.
魏羽 《情报科研学报》2013,(6):615-617,624
如何在翻译中有效突出信息文本功能,保证译文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奈达认为,“内容的精确不应以(译文)对原作者的‘忠实’来判断,而应以传递的信息不被译文读者误解作为判断的基准”.因此在翻译信息型文本的过程中,译者应本着让读者客观、准确地理解原文信息的目的,在语言表达和文体形式上利用翻译的各种技巧灵活地翻译.秦兵马俑博物馆的文物介绍属于“信息型”文本,其英文译文存在着不少问题.作者以翻译理论为指导,运用翻译的技巧和方法针对秦兵马俑博物馆的文物简介的英文译文中的问题进行客观地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