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论网络时代高校影视教育的立体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中国高校学生得以通过网络轻易接触到大量的影视作品,影像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加大。而高校公共影视教育的现状则相对滞后。这就要求高校影视审美教育必须审时度势,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前瞻性研究,利用课堂讲授、校园文化和网络传播来架构立体的影视教育新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2.
影视进入高等教育,对影视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国影视教育在高校逐步普及和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影视教育的发展,综合性大学在开设影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影视教育的变革三方面入手,对当前高校影视教育进行初步总结,旨在进一步确立高校影视教育的学科地位,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建构起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陈岩 《华章》2012,(15)
21世纪的头十年,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有800余所高校开设了影视教育方面的课程,70余所高校开办了影视的专业或系科.在影视消费和创作逐渐平民化的时代中,高校影视教育应当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影视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整体的影视审美提升做出贡献,将认知教育与审美教育作为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和高科技的发展,影视传媒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行业,这为高校影视教育提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试从"融媒时代"下高校影视教育理念的更新、全球化语境下我国高校影视教育的学习与借鉴,以及当下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办学的问题与思考三方面来展开对这个问题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5.
影视艺术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高校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和缩影.随着高校专业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影视艺术专业在全国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综观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其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伴随着"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凸显,本文结合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影视表演专业学生进行的联合实训情况,对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影视媒介迅速发展且影响力与日俱增,以及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高校影视表演教育事业作用越来越突出,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不能否认的是,随着数字网络等科学技术的兴起、融媒的发展,影视表演学科体系建设、师资队伍配置、教学资源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越发突出,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影视表演人才的培养、影视行业的发展.由刘迅、李城著写,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走向融媒时代的影视教育》(2018年3月版)一书,立足影视艺术学科,结合教育教学和媒介融合的理念,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对当前我国影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影视艺术对大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大,影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非常突出。目前影视艺术教育不仅教学设备落后、学科地位很低、师资队伍匾乏,而且“影视文学”的观念在误导影视教育。要加大投入,重视高校影视教育,确立全新的影视教育观,做好影视教育的继续教育工作,并争取影视教育合理的学科地位以及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影视艺术对大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大,影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非常突出.目前影视艺术教育不仅教学设备落后、学科地位很低、师资队伍匾乏,而且"影视文学"的观念在误导影视教育.要加大投入,重视高校影视教育,确立全新的影视教育观,做好影视教育的继续教育工作,并争取影视教育合理的学科地位以及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梁华 《梧州学院学报》2010,20(2):78-82,91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人才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影视课程作为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的艺术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在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期"中,影视课程的教学依然相对滞缓.如何改进高校影视课程的建设,加快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步伐,深化普通高校影视课程素质教育的职能,关键在于改变偏狭的影视教育观念形态,建立大影视教育观.  相似文献   

10.
高校影视传播体系的建构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整体文化素养,而且能够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以高校电视台、图书馆数字音像阅览室、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影视创作和比赛等多种形式构成的高校影视传播体系,不仅可以改变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的单一的专业教育模式,而且可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能够让健康向上的影视活动以一种积极姿态渗透到大学生的教育中,这也集中地体现了现代高校的大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目前,网络视频是高校学生接受电视信息和视频信息的主要媒介,也是学生课间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电视专业学生网络视频资源利用和认识情况的调查和研究,认为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网络视频资源对于高校电视专业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变了传统视听观念,凸显了个体创新价值;架起网络传媒与传统电视的桥梁,推动电视事业的发展;肯定自我意识的张扬,重视青年独立话语的表达。网络视频资源的发展为大学电视专业的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上的便利,也给电视专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层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目前网络带宽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求,应用JMF软件和流媒体相关技术,采用P2P+C/S模式,开发了1个多人音视频辅导平台,解决了音视频网络传输时的带宽资源占用,音视频同步控制,用户及流媒体管理等关键问题,使师生可以进行在线音视频同步交流和讨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满足了教学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效应。其负面效应严重地干扰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强化政府监管力度,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健康上网、创建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想工作队伍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互动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网络语言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网络文化体系,该体系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力非常高,深受大学生的认可,但是这种影响并非绝对的积极影响,因为网络文化的复杂性使得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兼具消极方面,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网络语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渗透与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化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如何抵御负面影响,能让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理应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高校可以采取校园网络的渠道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将具有贵州革命老区特色的"红色"网络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通过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以"比特"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浅论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文化时代。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通过对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教育环境的特征分析,联系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论述网络文化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战的同时,也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并探讨如何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视频公开课受到广大学习者尤其是高校学生的青睐,对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进而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在梳理了中国网络视频公开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构建网络视频公开课与大学课堂教学整合学习模式具有的特点,并对构建网络视频公开课与大学课堂教学整合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究分析,以期对进一步研究做导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分析了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一样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认为网络文化以直接、快捷的方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亟需高等教育在网络文化视野中进行迫切的转变,以解决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身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网民主体的90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盛行的时代,多元的网络文化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积极意义上看,网络文化拓展了大学生接触新思想、新观念的渠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增强了大学生价值主体的自我意识.同时,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特点,也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认知迷失、道德情感冷漠和道德行为失范,甚至导致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针对这些情况,本文提出了网络文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对策,即充分利用新兴网络信息传播平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引导网络文化语境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开展积极的网络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在高校里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对大学生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不再是封闭的,要求顺应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内容和形式,及时掌握最新的网络知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育,努力地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提高及时性,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