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第一部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于2002年9月25日在上海市政协礼堂宣告正式进入启动。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葛振锋,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左焕琛等出席了《大辞海》编纂工作动员大会。专程来沪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代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对《大辞海》编纂工作正式启动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讲话中表示,《大辞海》的编纂出版是我国出版界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  相似文献   

2.
缘起我们长期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参加《辞海》的编辑工作。《辞海》1979年版完成后,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专科辞典的编纂上,陆续参加过几十部专科辞典的编辑工作,也参加过《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等专科辞典的撰稿工作。和我们共事的许多专科辞典的编纂者,往往要求我们就如何编纂专科辞典作一比较系统的介绍。这就迫使我们对辞书学中的这门新的分支——专  相似文献   

3.
《辞海》的编纂经验十分丰富,值得编辑业界加以认真的研究,以推动辞书事业的发展。文章对《辞海》编纂的研究意义、应坚持的原则,以及《辞海》各版的主要创新举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述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从筹划到1936年正式出版的开拓意义,以及解放后三次修订的种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辞海》是以字带词,融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而以百科知识为主的大型综合性词典,已有八十年历史,并经历了五次修订。“辞海精神”是《辞海》工作者的精神支柱,而《辞海》编纂、修订实践中形成的质量保障体系又从制度上保证了《辞海》的高质量。这个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严密的组织工作、精细的总体设计、完善的工作程序和成套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辞海》的编纂和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峰 《出版史料》2003,(2):18-33
《辞海》是从1915年开始编纂的。这一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辞源》。《辞源》首创以字带词头的编纂法,使这种工具书兼具字典和词典的功能,开创了我国综合性辞书的先河。可以说,这在我国辞书史上树立了一座具有首创意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辞海》在长期的编纂实践中形成了一个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思想、组织、规范、程序四大方面,每个方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和行之有效的经验。《辞海》的编辑出版工作程序,其实质在于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制度性的工作环节,以集体的力量来弥补个人力量的不足,从而尽量减少错误,保障《辞海》质量。  相似文献   

8.
《辞海》(1989年版)即将问世之际,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3月15日欣然命笔,为《辞海》题词:“发扬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而努力。”他把《辞海》编纂工作中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概括为《辞海》精神,予以肯定和提倡,这对《辞海》编纂人员是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对整个出版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想三十多年前,1957年9月17日,毛  相似文献   

9.
《辞海》的编纂经验十分丰富,值得编辑业界加以认真研究。文章从义项的定义、建立义项的原则、力争义项完备、防止义项冗余、多个义项的分立方式、多个义项的排列次序等方面对《辞海》的义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辞海》的编纂经验十分丰富,值得编辑业界加以认真研究。文章从义项的定义、建立义项的原则、力争义项完备、防止义项冗余、多个义项的分立方式、多个义项的排列次序等方面对《辞海》的义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辞海》在其历版编纂出版过程中形成了“辞海精神”,巢峰同志将其概括为奉献精神、严谨作风、科学态度、整体意识、严明纪律。文章从以上五方面出发,阐述了新时代下“辞海精神”如何贯穿于《辞海》(第七版)编纂修订、审稿通读、营销发行全流程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2.
大型辞书向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的彩图本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辞书编纂工作的必然趋势. <辞海>是一部以字带词、具有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全书收词1 2万余条,其中语词条目近4万条、百科条目8万余条,字数达1700万字.从1936年版的旧<辞海>到解放后1979年版和1989年版的<辞海>,均采用白纸黑字线描图的传统出版形式.20世纪90年代中叶,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迎接21世纪的到来,辞海编辑委员会决定对<辞海>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编辑出版<辞海>(1999年版)彩图本.  相似文献   

1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辞书的出版是推动和影响文化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特大型综合性词典《大辞海》,作为中国出版界一项造福桑梓、泽及后世的浩大工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突出的中国风格,显示了中国的气派,它的编纂与出版对传承中华文明,介绍世界各国文化历史,反映科学技术发展轨迹,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广大读者追求知识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刚刚结束的2003年上海图书交易会上,由江泽民同志题写书名的《大辞海》的“哲学卷”和“医药科学卷”首发,标志着《大辞海》——我国第一部特大型综合性词典已经进入了分卷出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刊物如林,木秀于林的《辞书研究》双月刊以其10多年来在辞书学和辞书编纂领域不断开拓、创造、深化的业绩,取得了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1979年,《辞海》、《辞源》修订出版,《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辞书的编纂也开始走上正途,加速了编纂进程,正在编纂或即将上马的中小型辞书更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15.
<正> 我的一位老师说过:“著作家应爱惜自己的羽毛,自己的著作应力求后来者居上。”我便是本着这样的想法开始《爱国诗词鉴赏辞典》的编纂的。虽然此书未必能如我以前在唐圭璋老师指导下主持编纂的《唐宋词鉴赏辞典》、《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那样畅销、那样轰动,而我却敝帚自珍,因为较之前者,我为之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相似文献   

16.
1989年,由北京广播学院主持编撰了我国第一部广播电视专业工具书──《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以下简称《简明辞典》),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受到广播电视系统从业人员和广大视听传媒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普遍欢迎。10年后的今天,为反映广播电视事业的新发展,有关编纂人员历经3年辛勤劳动,在原《简明辞典》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增订,增订版更名为《广播电视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最近,已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围绕《辞典》增订的有关问题,笔者近日访问了该书主编之一──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  相似文献   

17.
郭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回想起郭老生前对《辞海》的关怀和支持,更使我们增加顿失良师的悼念。郭老对《辞海》的审阅意见,是在一九六一年五、六月间寄给我们的。一九六一年二月底起,《辞海》主要编写人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式对《辞海》初稿进行修订,编纂出版按学科分类的《辞海·试行本》十六个分册。同年四月底起,校样陆续排出,分寄有关方面征求意见。经学史部分共收三百六十余条条目,  相似文献   

18.
更名     
《青年记者》2005,38(3):81-81
《大辞海》经费不足编纂受困被上海出版界视为继《辞海》、《汉语大词典》、《英汉大词典》之后又一部辞书巨的《大辞海》正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大辞海》拟出版38卷,目前已推出4卷。与《辞海》相比,《大辞海》的规模更大,篇幅为1999年版《辞海》的2.5倍。《大辞海》的稿费达到千字150元。此书套的字量将达5000万,仅稿费一项即开支巨大,亟待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出版的辞典中,专科辞典占了60—70%。广大专科辞典的编纂者很需要编纂工作的理论指导和经验总结,辞书学的研究也亟需在这一领域中深入发展,而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这类著作出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两位编审——杨祖希、徐庆凯同志编著的《专科辞典学》很好地满足了这方面的需要。《专科辞典学》共十二章,分别论  相似文献   

20.
朋友告诉我说,《辞海》每出一版,对原先参加过编写工作的人员名单都有增加。为了解潘光旦当年参加《辞海》工作的情况,我竟然注意起《辞海》末尾的编纂人员名单来。1999年版的新《辞海》又出版了,先是从电视上听到消息,然后在海淀书城中国书店看到了新书,最后在学校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也上了架。仔细看过之后,真像这位朋友所说的那样。《辞海》是1979年正式出版的。我在197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