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面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这些不同的利益即是产学研结合的动力,同时也对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形成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股份合作制、股权分配制、股权激励机制等利益分配模式,是解决高校产学研结合中利益分配问题的有效办法,同时要提高对高校产学研结合重要性的认识,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明晰知识产权归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以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产学研合作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
民办本科高校产学研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结合在高等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结合我国目前部分民办本科高校产学研的开展情况,归纳了民办本科高校产学研的主要模式,并提出了民办本科高校进一步开展产学研活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社会网络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产学研结合中,高校与企业间具有基于社会联系、信任和共享互补资源等特征的社会网络特性.文章阐述了社会网络的三大要素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的影响,探讨了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高校产学研合作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推动作用,对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旨在实现实践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对产学研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不断地改革,也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进行了不断地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国外高校的产学研实训基地建设相比,我国的实训基地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了使高校的产学研实训基地,在建设和管理方面更加完善,文章从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结合的现状出发,指出了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专业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高校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阐述了“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目标、原则、实施主体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新模式,“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对实现产学研结合教育深层次合作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结合要求学科和专业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他们统一在人才培养这一高校基本功能至上.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关键问题,在实践上探索符合二者统筹协调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产学研结合.学科、专业管理的合理统筹是产学研结合的鲜明特征,管理中心下移、构筑统筹协调管理平台是产学研结合中学科与专业管理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与企业产学研结合的传统阶段属于浅、中层次结合阶段,这种松散的结合使产学研结合陷入困境.要真正提高结合效果,就必须进入企业寻求高校,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新阶段--深层次合作阶段.而要进入这个新阶段,高职院校需从办学理念、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设置、科研服务和项目开发等方面着手,以开发质量品牌,吸引更多企业走向高校.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是当今世界各国推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功经验.民族地区高校基本上是与所在地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注重从地区的实际出发设置学科、专业、培训所需人才.本文在概述高校产学研合作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并提出了民族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结合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发展高校的产学研结合育人模式,需要研究企业需求与学校育人之间的“无缝”对接、政府宏观调控对产学研结合的引导与促进作用、科研工作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内环型产学研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地方海洋类高校为个案,在透析地方海洋类高校产学研运作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国外高校产学研的现状考察,提出构建地方海洋类高校产学研运行模式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结合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概括了民办本科高校目前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模式以及和老牌公办本科高校相比所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民办本科高校进一步提升产学研结合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改革,企事业单位不断深入转变用人机制,有必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其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是将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等要素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其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切实提升我国知识产权水平.因此,本文将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基本内容分析出发,阐述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学的对策和建议,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高校人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促进高校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实现协调发展,在构建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将理论课程体系教学与实践体系教学有机结合,从而以技术创新为背景引导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技术创新模式--"产学研"合作在我国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高校应根据自身类型准确定位,找到合作的锲入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产学研合作.高校在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产学研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要建立互信、互助、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合作中,高校要明晰知识产权归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机制,这些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系统中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高校应该在产学研合作中利用自身的优势,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使得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青年教师在岗培训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产学研结合是高校青年教师在岗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应积极制订教师产学研在岗培养计划,创建产学研践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健全运行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内生增长理论与高校产学研结合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湧 《江苏高教》2007,(2):134-136
本文阐述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产学研结合的内涵以及主要模式,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通过对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有关对策与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结合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实施模式,也是高校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合评述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必须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来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提出了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7条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校"产学研"结合具有开拓学科建设的新路子,促进专业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开辟科学研究的新领域,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提高应用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等作用;阐述了高校"产学研"结合存在支撑"产学研"合作的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体制需改革,高校没有形成有效的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机制、没有形成协调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引导"产学研"合作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形式不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需要等问题;提出了高校"产学研"结合可采取建立政府支持体系、组织保障的体系、资金投入的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高校自身要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等措施推进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广泛开展,对相关工作展开绩效评价已属必要.结合高校的三大职能及地方高校的特点,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可以从合作教育绩效、合作科研绩效和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层次分析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指标相互影响等同题,简化了权重分配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区域产学研结合的问题探究与应对——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客观上分析了宁波区域内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因素,造成高校、企业、政府三方在结合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有针对地学习借鉴国内外有益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就宁波区域内产学研结合进行探究,对建立有效产学研模式提出构想与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结合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经验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如何创新高校内部机制、利用政府外部支撑体系等视角,重点探讨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联盟的优化路径,为高校拓展产学研合作局面提供新思路,以促进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