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璇 《成才之路》2011,(17):46-47
"欲达其心,必将知其意",咬字、吐字技巧在歌曲演唱中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表情达意的字,更可作为发声的支点与着力点之一,不同的字产生于不同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的调节将对发声及咬字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发声、吐字、咬字的角度,结合语音系统的特点,来阐述歌唱中的"以字带声,以字行腔"。  相似文献   

2.
汉字偏旁、部件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形、音、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是纯表意文字,字形表示词语的意义,见形可以知意。而形声字既有表意成份,又有表音成份。从构造单位来看,由笔画构成独体字,由独体字构成合体字,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就叫合体字的偏旁。旧称合体字的左边为偏,右边为旁,后来不论上下左右,都可以叫偏旁。  相似文献   

3.
0.1 部分汉字,由三个或四个相同的构字部件(大部分为成字部件)组成,如森、燚(yì,人名用字)等等。这些字还没有一个按其特点而给的叫法。会意字虽然也包括这些字,但不全是这些字,耷、劣、明、卡、凸、凹等也是会意字。为了论述的方便,这里暂把焱、磊、森等称作三合字,它们由三个相同的构字部件组合而成;把燚等称作四合字,它们由四个相同的构字部件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4.
蒋华 《高中生》2012,(5):57-57
析字联把能进行拆分拼合的汉字与富有民族特色的对联融为一体,显得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寻味。精彩的析字联意趣横生、内涵丰富.在给人以语言艺术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能启迪人们去思考,增知益智,别有一番韵味!  相似文献   

5.
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古今字内容庞杂及学术界认识上的分歧,致使目前高校文科古代汉语教材对古今字的定义、分类及文选注释中具体字的处理,都存在着混乱现象。我们认为,古今字是一种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其内容包括异体字、假借字、同源通用字。为了教学的方便和术语的规范,避开“古今字”这一概念,分别归入异体字、同音借用字、同通用字,不仅必要而且符合古人用字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何为古今字     
我们阅读古诗文时,常常遇到古今字,读错音,理解错含义。究其原因,是没有从理念掌握古今字。那么何为古今字呢?古今字直白地说就是同一音义的字,古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写法的字:该字古代写法的,叫古字;该字今天写法的,叫今字。我们把这种古今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称之为古今字。当我们从理念上明确了古今字,在阅读古诗文时,便能读准其音,正确理解其含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从人、从卩、从大、从女等主近形旁字相互通用这一规律,着重揭示,甲骨文中由这些义的偏旁组成的字,多是国族名、地名和人名,即字人、从卩为国族名、地名,也就是这一国族之“人”的通称;而从大或从女,为人名,则分别是该国族男子或女子的专称。本文依据上述规律对一些甲骨文字作了新的考释,其中有些为后世字书所无的字由于有了形、音、义的认定,也成为可识的文字。  相似文献   

8.
商中 《平原大学学报》2001,18(1):101-102
指事字的结构类型,向有分歧,有的认识指事字是那些纯粹的抽象符号字,有的认为除了抽象符号字外,更多的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标识符号所形成的字。我们通过对字产生的逻辑起点的考察分析证明,指事字的结构类型只有一种,即纯粹的抽象符号字。  相似文献   

9.
知彻澄章昌母逢开口三等字,关中绝大多数方言点读作[喀、喀“]声母,蒲城兴镇、富平雷古坊、渭南龙背乡南部等处读作[k、k]声母,兴平南位、临潼代王读作[t、t]声母,开口三等支脂之3韵字在关中方言区包括兴镇、雷古坊、南位、代王等处多读作平舌声母;知章两组及日母逢开口三等字,渭南东塬一带把中古知彻澄章昌逢开VI三等读作[t艮t§ ]声母,把船书禅日母字读作舌叶音声母[5,3];船书禅日母逢开VI三等字,雷古坊读作具有一定腭化色彩的[5.3]声母;知照两组合口三等、船书禅日母开口三等及庄组逢宕摄开口三等阳药2韵及江摄开I:1二等江觉2韵字,代王读作翘舌音声母拼开口呼,其声韵拼合特征与关中西部岐山、宝鸡等处相似。  相似文献   

10.
嵌字联摭谈     
嵌字联是对联的形式之一,起源于人雅士的口头戏谑和字游戏,萌芽于晋代,兴起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延续至现代。嵌字联按其嵌字方式可分为整嵌和分嵌2类。嵌字联广泛应用于唱酬赠答、自勉题赠、谐谑讽刺、婚丧寿诞、楼台胜迹、铺肆百业和学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甲骨文中的异字同形例为研究对象,以<甲骨文字典>为研究材料,对其中的异字同形例进行穷尽式统计并分类、分析其成因,进一步阐述异字同形现象与其他易发生混淆的文字现象的关系,以及研究此问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语》“巧言令色”中的“令”字,通常被训作“善”,但对于“令”字该词义的来源,学术界却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在研究分析了传统训诂对于“令”的词源的观点之基础上,结合先秦语言实际,认为,训为“善”的“令”字实际是一个“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其记录的词义确切地说是“形容人品貌,名望等的美好,或由此引申为对人的敬称或对事物的美称,形容词。”同时,文章还辨析了可以训作“善”的“令”“ ”“灵”“良”几个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马氏文通>以前古代学者对动静字的研究成果.从宋代开始,学者已区分动字和静字.动字表示勉强着力的意义,静字表示自然现在的意义.动静异读萌芽于汉,元代刘鉴是总其成的代表人物.动静异音是根据句读分析逐步归纳整理出来的,有其坚实的语言基础.动字、静字是指同一个字的不同用法.<文通>中的动字、静字概念是按西方语法学的框架改造过的.  相似文献   

14.
谐音析字修辞手法除切脚、双反外,还有三个字都参与拼音的真正的三字反。谐音析字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它产生于中华文化本土。  相似文献   

15.
通假字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古今字则指古今分化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字理识字教学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运用联想来把握字的音、形、义的关系,突破字形这个难关。教师教学汉字时借助字理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能够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根据汉字的特点及其自身规律体会汉字学习的乐趣,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下面以“羊”字为例,略谈笔者在字理识字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皙”、“■”形体近似,在文献使用上有混淆现象。从训诂角度来讲,“■”与“哲”是同源字,“皙”与“■”是异体字中的广义分形字;从汉字构形的角度来分析,这三个字有一个相同的构件“斤”,有相同的构件数目、结构方式、层级数目等,结构上确实极为近似。但是它们各自的不同构件决定这三个字具有不同的造字意图,所以,它们只可能是三个不同的字,而不可能互相合并。  相似文献   

18.
于海霞 《教师》2015,(10):17
词串识字是苏教版教材独有的识字教学形式,在教学中笔者认为紧扣字理、链接生活是词串识字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因此,本文提出与古字链接,让学生知其根源;与字理相融,让学生自主探寻;借用鲜活图片,在感知词串中识字;依托具体情境,在理解词串中识字,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识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dui”是“師”字的初,是借“堆”字象形字的“dui”表师义的假借字。“币”字倒的“币”表师义的。后来“dui”和“币”两个同义字合成“師”字。dui、币、師同义,都是军队的师旅的“师”。  相似文献   

20.
喃字是中越文化交流的见证和产物,无论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还是对越南语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喃字分类是学术界一直关心的问题,但至今仍有一些可商榷的地方。文章总结了前人的各种分类,指出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喃字重新分类,进而对喃字的每一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