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维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生态调控的主要目的,因此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的生态调控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的可操作性。青海省境内沿黄地区是黄河的源头区,对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该区面临着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功能损失。本着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依据主导性原则,按各生态功能区所占面积比例,将研究区确定为黄河源生态功能区和青海东部生态功能区。前者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后者则是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控制。从生态功能损失的机理看,前者水热矛盾突出,自然因素限制,而后者则由于人为干扰强度过大。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分析,以生态调控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功能区特点提出了以“保”和“建”为主导思想的生态调控方案。黄河源区以保护为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现有林地的管理,对草地沿环境梯度实行分区治理。青海东部区以建设为主,通过水土治理工程和植被综合恢复工程,实现生态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原因,很多湿地都面临面积萎缩、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体现了国家以强制手段实施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政策导向.本文结合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突出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土保持三类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为核心,在摸清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现状的情况下,明确了不同生态功能红线区的管理要求和保护方向,为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试论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除提供木材和非木质产品,更重要的是,还对维护全球碳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和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与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北黑土地在长期高强度利用下土壤"变薄、变硬、变瘦、变酸",且面临水资源短缺及生态失衡等问题,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已经成为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黑土地保护和利用不仅是耕地系统自身问题,更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协同发展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在开展黑土地耕地数量保障和提升黑土地质量行动基础上,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黑土地生态屏障生态条件,阻控和修复黑土地退化,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  相似文献   

6.
动态     
正青藏高原科考再启祁连山综合考察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祁连山综合考察5月4日启动。这次科考将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估、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与对策、民生改善与可持续发展、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与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重点调研。祁连山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构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 ,我区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 ,一些地区忽视了土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 ,毁林开荒 ,毁草开荒、致使大片的森林和草原植被被毁坏 ,使其失去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大量适宜耕作的土地被开垦 ,加之很多建设项目实施后 ,没有采取相应的生态…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是指包括林地以及林区内野生的植物和动物。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入世后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多样性保育是当前国际生物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呢?生物多样性概括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的总和,也就是说,是生物界和生物现象所有的多样性。一般讲,它体现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景观是由不同生态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状况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保障生态安全是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核心任务。青藏高原物种丰富但受威胁物种多。近15年来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系统格局稳定,生态系统质量整体趋好,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服务均得以提升,生态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对提升生态屏障功能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受气候暖湿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仍然面临退化草地面积大,以及冻土面积萎缩、沼泽湿地减少、部分生物栖息地退化、外来物种入侵、局部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风险。为了进一步保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建议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建立以国家公园群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加快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