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作品题材、意识和传统继承这三个角度,分析了秦牧、余秋雨两位学者散文的共同点,并指出:余秋雨在题材的绝对广度上不及秦牧,但在“人文山水”这一特定范畴内,题材多姿多彩,五光十色,体现了气贯古今,吞吐千年的“大品”气度。秦牧散文的理性批判较多地集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余秋雨散文的理性批判则更注重揭示传统文化整体性的暗昧色彩,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成为作品的重要内容。秦牧散文承载起作家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和义务,传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余秋雨的散文通过对事物具象的刻画,表明自己的审美倾向和思想观点,以对历史、现实及文化的真知灼见昭示读者,给人以感染、教育和启迪,实现了当代散文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叶灵凤和余秋雨同为学者散文的代表作家.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叶灵凤与九十年代的余秋雨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睿智的笔触抒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笔.拟从“关注文化和文明的方式”和“虔诚心态”两方面对叶灵凤的读书随笔和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创作中的异同点一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们各自的散文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散文创作中出现了“手记”散文这一文体形式,几位名不见经传的散文爱好者,以对生活的挚爱,对散文艺术的挚爱,对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的关注,写出了一批富有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手记”散文,其中王云奎的《一个财政局长的工作手记》(《美文》2001年9期)、《我的2002年》(《美文》2003年11期)、马银录《向农民道歉——一个组织部长手记》(《美文》2003年1期),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广西作家徐治平的散文新著《旅人的凝望》(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堪称人与江山对话之天然结晶,是一篇篇流光溢彩,风格独异的游记散文作品。《旅人的凝望》因为荟萃了作家完成于最近五年的七十五篇精品佳作,所以庶几可视为其这方面艺术成就的集中代表。 游记,顾名思义是关于旅游的笔记。在通常情况下,它是作者“瞻万物而思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结果,这样一种内在的文本生成缘由,决定了游记一体可能有多种审美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则应当是审美主客体的相互引发、撞击、交融与升华。《旅人的凝望》在…  相似文献   

5.
一 90年代,在经济波涛汹涌,文学没有主潮,纯文学日益式微的时候,散文继诗歌热、小说热之后,也骤然“热”起来了.散文作为当今文化的重要表征而大行其道。适应这种形势,几乎所有的期刊杂志都开辟了散文专栏,所有的报纸副刊都要刊发散文作品,一时间,散文的“繁花”争奇斗妍,竞相媲“美”。散文作者辈出,散文作品铺天盖地涌向读者。似乎能拿起笔写作的人,都投身到了散文创作之中,专业的散文家自不待言,小说家、诗人、学者、理论家……在散文逐浪的大潮中,余秋雨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如今,研究散文者似乎言必  相似文献   

6.
徐兆寿是一位集学者和作家于一身的甘肃当代优秀的写作者,其长篇小说《荒原问道》出版发行以来,因为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主题和多样的艺术趣味,引发了文坛内外热烈的反响。2014年9月25日上午,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现代文学馆、作家出版社和西北师范大学邀请了时下一些极为活跃和极富声誉的国内著名学者和批评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二楼大会议室联合主办了“徐兆寿长篇小说《荒原问道》研讨会”。研讨会上,围绕着作家写作所反映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主题表达、学者的思想和诗人的抒情的结合以及长篇小说的艺术探索等问题,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少令人深思、给人启示的命题和思考。为了扩大《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的社会影响力,经与作者沟通,本期学报摘录并编发其中的一些重要发言,目的在于借此宣传当代甘肃创作的成绩,促使更多的人对于甘肃乃至更大的西部作家创作从学理上进行更为深入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霜冷长河》是余秋雨所创作的作品中具有独特性的代表,作为余秋雨的四部散文小说集之一的作品,《霜冷长河》更多的是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余秋雨的丰富人生阅历是其作品具有深刻含义的最主要因素,读者在观看散文集时,也会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有更多的思考,余秋雨对人生的思考是生命经历中最常见但却最特殊的。本文通过分析余秋雨的散文集著作《霜冷长河》,分析余秋雨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感悟多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20世纪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出身、生平、作品.尤其是爱情,是当时乃至现在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她的作品《爱》可以说是一部比较独特的散文,写于1944年4月,正值与“爱人”胡兰成的热恋期。从文风上看,此篇文章与张爱玲前后的散文风格颇不相同。而从作家的隐意式症候来看,这恰恰显现出了由张爱玲的家庭、个人、乱世等几个方面的压抑所形成的矛盾而苍凉的“爱”之观。  相似文献   

9.
秦牧散文的艺术特点是:浓郁的黄土地气息;追求超乎时空的思维量变;民族、阶级和个性色彩的统一;画卷式的展示;独特的艺术、美学框架;立意在“新”;巧妙的构思方式;“虚”寓于“实”;创造性的比喻与联想。  相似文献   

10.
何捷 《阅读》2024,(26):12-17
<正>重庆是有名的山城、雾都,是“红色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还留下了许许多多名家的传奇故事——在天官府8号小楼上,郭沫若开始了历史剧《屈原》的创作;在北碚,老舍开始了《四世同堂》的创作;陶行知在这里创办了“育才学校”……抗战时期,作家冰心曾居住于重庆歌乐山上的“潜庐”。冰心一生为儿童写了很多短篇小说、散文和诗,她的文字中充满着对大自然和童年的歌颂。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大师,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散文见长,对后世影响很深.就散文而言,他的政论文、寓言小品、短篇传记、山水游记,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记”体散文,在刘禹锡替他编的《柳河东集》里分作记官署、记亭池、记祠庙、记山水四类.本文笔者想就他的山水游记(比“记山水”范围稍大一些)谈一点粗浅看法,就教于诸位学者和专家.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艺术上的巨大成功,除了现实生活赋予作家以深邃的思想和作家的艺术天赋等因素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对前人优良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本文蒙前人和当代学者的启迪,仅就《聊斋志异》对史家部分文体结构的借鉴,谈几点心得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艺术散文的表现性、精粹性和无规矩性,在构成散文美的同时也使其自身具有某些局限性。作家群体和审美阶层普遍存在着高年龄、高文化倾向,传播形式和方法带有“语境依赖型”的诸多限制,适合印刷媒介的传播,而不宜于电子媒介传播,这些都使艺术散文在创作、审美和传播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困难和障碍,影响它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4.
外界有两大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骚扰和诱惑着我们的视听.其一,就是音响.其二,便是色彩.马克思十分重视听觉和视觉的作用,他把包括“欣赏音乐的耳朵”和“领略绘画的眼睛”在内的诸种感觉的丰富性,视为人类的发达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其中,色彩,作为一种外观美是最鲜艳夺目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是一切美感中最大众化的感觉”,从事散文创作的人是否具有一双“领略绘画的眼睛”,这将意味着作者能否从大千世界中摄取和挖掘更多、更美的生活精华;同时,作为一名散文作者,若能成功地敷彩着色,就会张大艺术的表现力,取得强烈的审美效果.本文就散文创作中的敷彩着色作一粗浅阐述,意在揭示敷彩着色在创作中的美学内涵及敷彩着色对于散文创作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散文《无常》中曾说到,乡间“下等人”所喜爱的“无常”(“无常戏”的主角)有这么一个重要的性格特点,即“理而情”。值得注意的是,这来自民间露天戏剧舞台上的“无常”戏似乎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信息:“无常”的这一性格倒与艺术的禀性暗合。我们认为,鲁迅、茅盾的农村题材创作就充分体现出了这样一个道是“无  相似文献   

16.
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时以西方悲剧杰作为范本在艺术构思、主题确定、人物配置、情节安排、写作特色等方面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作了多方面的借鉴。《骆驼祥子》在借鉴基础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性重构,即深刻的文化思索,意味深长的文化对比以及对《无名的裘德》之内容的再思考和平行扩充。《骆驼祥子》的创作是作家立志突破既成传统的人格特征、善于抓住素材的良好艺术感受力与通过外国文学诱因找到创作突破口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是中西古典诗学中两部代表性强、影响力深远的诗学论著。两本论著的共同点之一是均辟出专门章节讨论了作家修养论问题。梳理与比较两部诗论的作家修养论,将有助于从创作主体的角度阐明中西古典诗学在艺术思想价值论与艺术审美价值论层面的异同,从而为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作出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顾琳  顾亚妹 《阅读》2008,(1):43-44
作家叶永烈写过一本儿童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法国作家凡尔纳于1870年创作了出色的科幻著作三部曲,分别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位小作者也很了不起。他十岁就写了《火星探秘》,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希望你努力学习,让美好的想象变为更美好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释“体性”     
《文心雕龙·体性》之“体”意为作品的体相,“性”意为作家之气。“性”与“体”分别都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独特性与类别性的统一、可分性与整合性的统一。刘勰的“体性”说在人格美学、人格心理学、创作论上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汉赋是大汉“一代之文学”,也是汉代文学一大宝藏。它对汉代散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史记》也有它的投影。司马迁偏爱辞赋,尤关注大赋的成就。《史记》与汉大赋都是西汉盛世社会思潮——“宣汉”的鸿篇巨制,是大气磅礴的时代回声,同时,均表现了文学自觉意识的艺术特征。一文一赋,两支奇葩。汉赋以显“物”为己任,《史记》则“以人物为中心”昭示了文学自觉意识的突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