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作者认为,高校人才培养标准成本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对高等学校考核、高校学费制定与教育经费拨款的必要的依据,也是高等学校内部节约支出、提高教育经费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人才培养标准成本制定的基本思路:在人才培养品种、规格根据社会需求确定的前提下,从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出发,设计人才培养成本的支出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校办学成本及其构成项目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使高校办学成本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公办高校办学成本意识普遍淡薄,没有具体的办学成本核定标准,使现有的学费标准成了无本之木.为加强办学成本核算,高校办学成本的项目构成必须合理和便于统计,应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和学校的类型,确定教学支出、科研支出、社会服务支出、学生事务支出、公务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缮支出等六个项目.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应涵盖的内容,学者们观点各异,官方规定也有一些模糊,导致高等教育成本准确计量困难重重。教育成本该如何确定、是否应成为学费收取的依据等问题一直未有共识,究其原因在于国内研究忽略了"教育成本"概念的内在缺陷。实际上,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既无必要也不可行,依据所谓的"教育成本"来确定学费收取标准更不具合理性,高等学校的学费标准必须在居民承受能力范围内由学校根据实际费用支出及需求情况自行决定。  相似文献   

4.
准确的计算生均教育成本,是制定高校学费标准的重要依据。本文在确定生均教育成本核算周期、对象、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解决成本核算过程中和收付实现制的衔接问题,提出了运用UFO报表系统解决生均教育成本指标的自动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是个意义重大的正确选择,如何使学费标准与分担比例更加科学合理需要认真研究;不能以高校的所有制性质来确定学费标准,高校学费应当在生均教育成本的基础上体现按质论价、高质高价、低质低价原则;至于如何确保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好大学问题,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由于计量目标差异,教育成本有两种不同形式:基于成本管理目的下的实际成本和基于学费定价目的下的标准成本。学费定价和教育成本有着必然的互动关系,生均教育成本是学费定价的重要基础,但学费定价应该以标准成本为基础。由于学费定价的复杂因素以及教育成本计量的困难,教育成本不能成为学费定价的唯一决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的收费标准是关系到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重大问题。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居民的可支付能力和接受教育的收益率是影响研究收费标准制定的主要因素。在对我国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生均成本进行测算后,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可得出研究生学费占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的比例上限。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教育的收费标准是关系到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重大问题。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居民的可支付能力和接受教育的收益率是影响研究收费标准制定的主要因素。在对我国十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生均成本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并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生学费占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的比例上限。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学费水平过高会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加剧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通过对H省各类型民办高校的学费标准、在校学生数和教师薪酬进行分析,获得不同类型的民办高校直接人工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范围。研究结果能够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评估民办高校学费标准和人工费用支出的合理性,为降低民办高校学费标准、减少非教学支出、优化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等政策制定提供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标准缺乏明确规定,存在学费水平过高、学费依据不透明、学校之间差异巨大、学费与教育效益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构建生均培养成本模型,从四个方面综合计算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标准:明确中外合作办学定位、明晰培养成本项目、构建学费定价机制、结合办学效益等,以期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教育成本的深入分析表明 ,是学费和财政经费决定了生均教育成本而非相反 ,应用成本补偿理论中的成本决定法确定合理学费的方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合理学费应由教育消费者依据教育投资私人收益判断 ;财政拨款应由政府依据教育社会收益判断 ,并据此确定大学生均拨款。确定成本约束下的市场化互补模型作为向成本补偿理论本义的回归 ,清晰地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各方如何依据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负担教育成本比例的问题 ,同时透明、公正、高效地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分工形成和合理分类发展等多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远程开放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型模式,在核算教育成本和制定学费标准方面尚缺乏科学、充分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在教育部对天津电大试点项目进行总结性评估的过程中,凸显了天津地区远程开放教育学费偏低,已不适应开放教育的推行和发展。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开放教育成本与教育收费的市场性,提出收费的客观依据,对制定我市合理的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乡家庭相对成本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实际上是不考虑学生家庭背景的无差异收费制度。这种制度因城乡家庭收入水平不同,却形成高等教育相对成本的差异。本文通过对陕西高校1992年—2004年收费标准与城乡家庭收入的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家庭高等教育相对成本远远高于城市家庭。这样的教育收费制度,使城乡孩子在入学机会、专业选择进而在未来就业、收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公平,并对高等教育的公平原则产生了较大冲击。因此,高等教育应在进一步完善助学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实行高等教育差别定价策略,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途径,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的学费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收费过高,成为"乱"收费;有人则认为收费是培养成本的需要,学费收取是根据生均培养成本而定的。但是,至今为止我国的高校学生生均培养成本究竟几何,并没有权威机构给出一个权威的数据,即,收取学费的确定依据并非完全取决于生均培养成本。高校收支情况复杂,培养成本难以确定;不能以高校日常运行总成本作为收费标准核定依据,探讨了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费依据教育培养成本收取的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高校学费主要依据教育培养成本收取,但此举既缺乏理论依据,在实践操作中亦弊端百出。学费实质上是一种教育价格,学费收取的标准取决于高等教育价格的供求关系。即高等教育供给要求学费收取由政府定价为主逐步走向政府定价与学校自主定价相结合;高等教育需求要求学费价格应更多地考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收费标准的确定:是成本计量问题还是价格管理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大学要依据生均教育成本 ,同时参考学生家庭的承受能力 ,适当收取一定比例的学费。这一规定实际上引发了两个理论上的难题 :一是大学的教育成本计量要尽量准确 ,以充当收费依据 ;二是适当比例的成本分担 ,需要一个判断和管理“适当”比例的机制。实际上 ,大学教育成本的计量虽然有助于规范大学的收费行为 ,但它并不是解决大学收费问题的必要前提 ,针对大学的价格管理机制已被证明是一条有效的替代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个人学费成本的确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收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高等教育学费呢?本文从个人学费成本确认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个人学费成本确认的原则、个人学费成本归集的对象和口径,并运用多因素分析法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普通高校个人学费成本的计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