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自立水平是其心理成熟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和大学生创业关系密切,是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因素。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的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从心理自立与创业认知、心理自立与创业情感、心理自立与创业意志这三个方面初步探析了大学生心理自立与创业之间的关系,最后简要阐述了提升大学生心理自立水平对创业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内地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与港澳交流融合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来内地就读,并愿意留在内地就业创业,对内地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有了更高期待。选取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港澳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0.0分析数据,探索内地高校港澳学生心理自立和创业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内地高校港澳学生的心理自立和创业倾向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心理自立对创业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对内地高校通过提升港澳学生的心理自立水平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水平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实施意义重大,但缺乏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一直是困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难题之一。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分别对创业自我效能与机会识别的影响机制。通过对968名大学生组成的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正向影响机会识别,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分别负向、正向调节从创业自我效能到机会识别的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从提升创业自我效能、加大实践导向创业教育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4.
低碳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社会迫切需要更多创业者实施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绿色创业。大学生是绿色创业的生力军,加强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意义重大。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绿色创业教育、情绪智力、创业自我效能感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283份调查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创业教育对绿色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情绪智力在绿色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绿色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情绪智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绿色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意愿关系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研究丰富了绿色创业理论,有助于引导更多大学生加入绿色创业行列,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罗莹  岳耀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198-199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民族的自主创新和创业水平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对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钱春霞 《科教文汇》2013,(25):181-182
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就业教育的新课题,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里的弱势群体,对其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其竞争力。贫困大学生因为"物质贫困"带来了"心理贫困",也影响着其创业观念,从创业教育角度来探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不仅是创业教育实效性的要求,也是提升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对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宁一 《科教文汇》2014,(31):214-216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创业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新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心理问卷调查,分别从创业认知和动机、创业人格和创业能力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完善中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创业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新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心理问卷调查,分别从创业认知和动机、创业人格和创业能力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完善中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滇西某高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滇西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情况、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及学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达到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创业就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基于坚韧性理论,构建了坚韧性对创业意向影响的模型,探索了大学生坚韧性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通过254份有效样本,采用多层回归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坚韧性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学生的坚韧性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上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创业氛围与创业意向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大学生坚韧性正向调节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以安徽省某地方高校为个案,研究发现:创业社团具有推动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的职能,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发挥效果并不显著。为了推动高校创业文化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学校应不断地完善机制,从组织建设到智力支持等方面全面加强创业社团的建设,提升创业社团开展活动的质量,丰富创业社团的活动形式,强化创业社团推动校园创业文化发展的作用力度。  相似文献   

12.
Ethnicity and immigration status may play a role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yet the impact of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this relationship is under-explore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ersistence and differences in entrepreneurship by ethnicity and nationality. We find that among Stanford alumni, Asian Americans have a higher rate of entrepreneurship than white Americans. However, non-American Asians have a substantially lower, about 12% points lower, start-up rate than Asian Americans. Such discrepancy not only holds for entrepreneurial choice but also for investing as an angel investor or venture capitalist, or utilizing Stanford networks to find funding sources or partners. Participation in Stanford University’s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as a student does little to reduce this gap. The low level of parental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high degree of intergenerational correlation in entrepreneurship likely result in the lower leve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s among Asians relative to their Asian American counterparts.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value of immigration in terms of breaking the persistence in entrepreneurship among certain ethnic groups and promoting potential high-growth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addition, our findings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rograms to incorporate immigrant entrepreneurs within their home countries to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and help break the persist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across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13.
对山东2008届大学生创业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与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得到了增强,然而创业设想付诸行动的比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家庭、学校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支持还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来说,在课程设置与开发方面还要继续努力以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大学毕业生创业行动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化增加了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尤其是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带就业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工结构性失业、农村隐性失业的问题,而且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产业经济拉动和国家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前景乐观,但创业比例依然较低,面临种种困境,亟需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从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15.
曲婉  冯海红 《科研管理》2018,39(10):12-21
本文首先建立了创新创业政策对微观创业行为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7-2016年间58个国家的580个观测样本开展经验验证,验证了创新创业政策对早期创业行为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创业资本和能够感知的创业机会对早期创业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创新创业政策并非直接作用于创业活动,而是通过增强创业资本和创业机会对早期创业行为的正向影响,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3)国家发展阶段、创新创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创新创业文化也对全社会的早期创业行为发挥了重要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创业行为研究的内容,也为结合创业行为特征开展创新创业政策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静瑜 《科教文汇》2013,(4):181-182
高校社团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社团活动中所形成的社团文化,在社团活动中对大学生的文化育人功能进行论述。良好的社团文化不仅可以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还能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创业课程植入教学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晓红 《科教文汇》2011,(9):69-69,72
苏州技师学院创意服务系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有电子商务与财会和现代物流管理两大专业,共有高中起点在校生230人。通过对学生及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积极开设创业课程、搭建创业平台,力求在专业建设方面主动接轨市场,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市场,开展创业实践,以期达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郑楠 《科教文汇》2012,(11):196-197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校园文化既在提高大学生知识内涵、完善大学生人格修养、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孵化器的作用,又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使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加清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别在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以及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召开了创新创业教育座谈会。本文就两次会议探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界定:在中国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要努力突破制约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改革;高校要建立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高校应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20.
The influence of the university department upon spin-off venture evolution is complex and dynamic. We examine how the university department context influences the spin-off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the spin-off venture and the department. By compa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within spin-offs based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at the same universities we observ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arly venture performance. Small differences in initial departmental support from management and senior academics for gaining commercial experience and spending time exploring the commercial opportunity were seen to have a major impact upon the subsequent spin-off development path. Supported ventures gained momentum as the department helped develop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nd influenced how these competencies were developed from external actors outside the department. By contrast, a lack of departmental support for entrepreneurship severely constrained the evolution of spin-offs regardless of university leve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is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a shift in focus from the well-studied university level to the relatively neglected department level to help explain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in university spin-off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