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奁集》以写艳情为主,后人对作者韩亻屋及其艳情诗作多有不满,这主要是囿于儒家“诗教”说的影响。《香奁集》包容了艳情诗的多样题材,成就在唐末同类诗作中最高,对后世影响较大,在唐末诗坛具有艳情诗的标本式意义。  相似文献   

2.
禅偈在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样态,如玄言禅诗、白话禅诗、山水意境禅诗、宫体艳情禅诗等.宫体艳情禅诗创作于禅门大德之手,写画闺中情怨和男女私情的宫体诗与禁戒酒色的佛禅思想在诗中奇妙结合,对此类禅诗的解读不能单纯从文字表面去理解,否则其中暗喻的佛禅义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漏失.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坛上艳情诗创作颇为盛行.李商隐与韩偓分别是晚唐前后期艳情诗创作的代表诗人,且两人又是舅甥关系,因此韩偓的艳情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李商隐的影响.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两人的艳情诗在艺术表现上却显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诗歌意旨一具朦脆性,一具显明性;表现手法一具象征性,一具直陈性;艺术效果一具感染性,一具感官性.只有通过认真审视和深入比较,才能更清晰、准确也更客观和全面地把握这两个重要艳情诗人及其艳情诗篇.  相似文献   

4.
康末诗人吴融在《禅月集序》中借评价诗僧贯休诗的机会,指出自风雅之道息,诗歌之作为句度属对所拘,以及李贺以降,诗坛上出现刻削峭拔、飞动文采,喜写洞房蛾眉、神仙诡怪内容的不良风气,表明了他的论诗主张。本文以大量其他诗文论者对中晚唐的评述以及中晚唐文坛创伤具体状况,对吴融上述诗论进行笺评。吴融所说符合当时文坛实际,其诗论与当时掌文者及某些正统文士的主张如埙篪相应。这一文坛风气确属风俗使然,即使吴融本人也不免被熏染。  相似文献   

5.
唐彦谦被冠之"艳情诗人"的称号,但和韩吴等人艳情诗的浓腻软媚不同,唐彦谦的艳情诗更多体现出清丽繁缛的特点,即语言轻艳,意象繁密,结构繁芜。本文重点用唐彦谦的几部代表性特点,分析唐彦谦的艳情诗特点及风格,供学习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朝乐府民歌内容多为男女恋情的描写,大胆而又露骨地刻画了女性的情与态,其情调艳丽柔弱、哀怨缠绵而又热烈浪漫,富有艳情的特征。南朝乐府民歌继承了楚文化的浪漫特质,植根于江南繁富之地。南朝富有艳情特质的时代风尚,直接刺激了情歌艳诗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是艳情诗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南朝乐府民歌内容多为男女恋情的描写,大胆而又露骨地刻画了女性的情与态,其情调艳丽柔弱、哀怨缠绵而又热烈浪漫,富有艳情的特征。南朝乐府民歌继承了楚文化的浪漫特质,植根于江南繁富之地。南朝富有艳情特质的时代风尚,直接刺激了情歌艳诗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是艳情诗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人吴融诗风细丽清疏,其为人坦荡真诚,提携后进,可谓德高望重,然自宋以后诗评家多谓其诗绮艳格卑,与韩偓毫无二致,今人更多将其定义为艳诗诗人。综观吴融艳诗诗作比例、艳词使用情况以及吴融个人性格及经历三方面,笔者认为吴融够不上一位艳诗诗人。笔者进而又分析了造成"吴融多艳诗"之说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的艳情诗在他大量作词之前已经成熟.从思想和艺术方面,细致分析他的艳情诗对其词的影响,探求温庭筠创作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0.
论南朝风习对沈约艳情诗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朝时期,南北化的交融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南方传统化对于这一时期的学创作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着重讨论了南朝风习对当时的名人沈约艳情诗创作的影响,试图分析地域化因素在南朝艳情诗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梦窗情词本事考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英早年在临安曾经与一位歌伎有过一段将近十年的恋情,时间是1222-1232年间。这就是他一再提到的西湖十年。随着吴英进入苏幕和这位歌伎的去世,这段情事很快就结束了。梦窗情词基本上就是对这一段情事的追忆,因而濡染上了中年时期的沉郁悲凉色彩。  相似文献   

12.
吴师道的师承,并非《四库全书总目》所记载的"少与许谦同师金履祥",而是与许谦亦师亦友,却未师从金履祥,于金氏只是私淑而已。其所编纂的《敬乡录》,版本虽不多,仅有《四库全书》本、《适园丛书》本、《续金华丛书》本及几部清抄本,但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有助于诗文辑佚与史料补充。  相似文献   

13.
吴镇是清代甘肃临洮著名诗人,在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吴镇出仕以后曾在山东、湖北等地为官,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后返回故乡。他一生书写了大量歌颂家乡的诗作,以《我忆临洮好》组诗而闻名,其作品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爱恋。  相似文献   

14.
吴趼人在其独立创作的三部写情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棣华、婉贞、阿男等三位女性形象,从而生动地阐释了“情为理之根、理乃情之果”这一情理关系。也就是说情是先天存在、自然发生的,如果个人把握得合理,就能升华为社会伦理道德;如果个人把握得不好,就会沦为“魔”“欲”。  相似文献   

15.
由于被压抑已久的情爱心理适逢崇尚声色的晚唐五代,由于词体自身具备的抒写艳情的优越性,促使晚唐五代艳情词达到了全面的兴盛。这虽然有其媚俗性,但确是对陈腐呆板的封建礼教的一次猛烈的撞击,也是晚唐五代艳情词提供给读者的一种最摄人心魄和最沁人心脾的审美新感受。  相似文献   

1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一句,历来注家皆语焉不详.本文以有关文献为依据,透过表面字句,深入考证其深刻内涵.苏轼写此词时对周瑜的功业和初纳小乔的艳羡,曲折地表现了苏轼的婚恋感情倾向,抒发了他被贬黄州后,仕途苦闷的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学者,是鲁迅求学时代最尊敬的一位老师.太炎先生逝世以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各异,褒贬不一.鲁迅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知人论世原则,本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精神,对太炎先生一生的功过作了宏观和科学的评价,有颂扬,有批评,有肯定,有否定,为我们评价复杂的历史人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民初,晋江人吴钟善旅台三年,创作诗集《东宁诗草》两卷、《寄鸿吟社诗草》一卷。旅台是他诗歌创作的丰收期。其旅台诗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写景状物诗艺术手法更为成熟;抒情诗思想内容更加深刻;加入诗社后诗歌创作更为多样化。可以说,吴钟善的旅台诗歌使得他在民初台湾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诗人马弗尔的《致羞怯的情人》一诗以三段论式结构全篇,其三段论的中项涉及永恒的时间与宇宙同在,即永生。事实上,这里所说的“时间”并非具体意义上的时间概念,而是以一个“意象群”的形式贯穿于全诗。诗人指出爱情与时间一样,是永恒的,并运用三段论第二格进行推理,否定了对爱情的羞怯态度,表达了爱情超越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秀才将军”吴佩孚,自诩儒家为其修身根底,在军阀丛立的民国如同鹤立。他的一生复杂得让人难以琢磨:他骄傲,目空当世;他曾跟上时代的节拍,他又落伍于时代的脚步;他愿意远小人,但他不能去小人;他自认懂得儒家政治,便可驾驭军阀,但他实际不懂军阀政治,不能军阀政治,不离军阀政治,又无法不卷入军阀政治,只好伴随着曙光辉明,娉牵着龌龊共舞。显然,他的政治情怀和意欲理想的作为,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考量。其“五四通电”、“国民大会建立”、“罢兵主和”及“故宫尚存”等人生轨迹和史实,展示出“秀才将军”悯民思想的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