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国际语言排名中,吴语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其完整保留了中国古汉语全浊音,承载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但就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与方言维系的现状审视,吴语却处境尴尬甚至濒临绝迹。语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载体,依循《世界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契合点,方言保护的立法框架寻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连贯与互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既表征我国履行公约义务将语言纳入法律框架,亦对方言保护构建了典范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2.
海南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的地区,2011年中国在国家范围内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层面获得法律保障,但海南省目前具有可操作的地方立法仍然匮乏,立法机构应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在立法时使相关的地方立法与上位法原则保持一致、突出少数民族地方特色,并使地方立法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法律保护问题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是带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首要的就是要重视法律保护。中国是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少数民族地区自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从少数民族地区这一特定区域出发,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概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红河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提出了依托民族自治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如何持续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可参考的经验和形式,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寻找、摸索、革新,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路。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完善保护机制、建立保护体系、制定保护措施、合理有效利地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使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得以存活、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公布,中国共有29项入选,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却未走在世界前列,法律保护还很欠缺。我们需要学习国外的立法经验,尽快建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较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进行规定的民族自治立法,它有力地推动了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立法经验的积累,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其修订问题越来越迫切。论述《条例》修订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前,关于立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如何建立完善立法体系的论述却非常有限。已颁布法律规范并不完善,因而需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有全新的构思。笔者尝试以保护模式、体系架构、创新制度设计、重要制度配置为进路,构建新型的立法框架和内容,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既是散杂居少数民族大省,又是少数民族文化大省,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就目前情况看,辽宁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不容乐观,许多项目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笔者认为,基于辽宁省基本省情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当前有必要构建起我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现阶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加大法律保护的力度,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淡化甚至消亡的现状,应在国家相关立法不断完善中,进行相关地方立法,建立公法与私法保护并行的多元化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了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问题,明确提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入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甘肃是历史文化富集的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突出,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在少数民族现代化的进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分析甘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以往保护的成就和不足,比照非物质文化保护理念,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法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已出台的地方立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认知,立法中也未有相应的设计。因而,需要明晰法律保护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以便今后其他省份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5.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中,布依族有3项入选国家名录,22项入选省级名录。在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笔者认为应注意充实薄弱环节、发挥聚集优势、注意人无我有原则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大众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在充分肯定大众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发挥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以辽宁省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个案,重点阐述大众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关键是法律保护。国际法确立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地位,建构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体系,设定了国家的尊重、保护、实现义务。国际立法需要进一步从权利主体、内容、国家义务、救济等方面深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性质是带有公权性质的私权基础上,进而对如果直接适用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一些障碍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构建,重点分析论述我国如何利用知识产权法的三种保护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综合保护。  相似文献   

19.
针对5·12震后羌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遭到的空前破坏问题,阐述了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研究了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探索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创新的方式方法,旨在进一步加强科学的保护和发展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力度,并引发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