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通过对323C+1动作落地技术的动力学分析,揭示了落地技术的力学原理和影响落地稳定的构成因素.从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角度,着重分析缺乏自信、过度紧张或过度兴奋等心理因素,视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等生理因素对323C+1落地技术稳定性的影响,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周的本体感觉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FAI)患者的恢复和促进效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进行高效适合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采集两组受试者 (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对照组)的静态、动态姿势稳定性指标和踝关节肌肉力量定量分析他们的姿势控制能力。结果:本体感觉训练后,静态、动态姿势稳定性和踝关节肌肉力量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结论:与传统的力量训练相比,本体感觉训练具有较好的节奏感及趣味性,且更易开展;本体感觉训练更能均衡发展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本体感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以及增强肌肉力量等,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机体的姿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观察和统计方法,对2007年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中跳马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在跳马项目上完成的动作以第3组和第4组类型为主,整体训练水平处于中等;在落地方面的完成情况存在着稳定性差、扣分点多等问题,应进一步强调和强化落地稳定性训练,以提高动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蹦床比赛动作难度、类型与稳定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参加2003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和五城会蹦床比赛1决赛运动员为主要对象,对蹦床比赛的特点、动作难度、类型、落地技术与动作的稳定性等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蹦床项目的比赛具有不确定性;动作难度和动作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完全的正相关;在动作的类型上,不同的运动员相对于空翻类动作和转体类动作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重视下落着网技术的训练,是提高蹦床稳定性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河北省某优势项目15名男子运动员进行14周的核心力量训练,结果显示,教练员与运动员对技术及身体的稳定性、协调性主观感觉显著增强,运动成绩亦有显著提高,从而为教练员科学安排力量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的技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第 3 4届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项目进行了技术统计分析 ,旨在为今后我国男子跳马项目的训练与竞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动作难度一般 ,起评分较低 ,动作完成质量不高 ,落地稳定性差 ,最后得分偏低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操“稳定性”构成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竞技体操发展到90年代,训练水准普遍上升,对各项技术研究的更为细腻。作为竞技体操制胜因素之一的“稳定性”已成为教练员们在训练中深为关切和贯彻的内容,也是运动员们在比赛中争分夺牌的关键所在。从竞技体操所具有的自身特点来看,竞赛中对所掌握动作的充分表现,应呈现出稳定性、完美性和舒展性的有机结合。而竞技体操“稳定性”在过去约定谷成的被理解为落地稳定性和成套动作成功率的总称。但是客观地看,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影像测量的方法,以参加2010温哥华冬奥会的男子运动员中获得金牌的Alexei和获得铜牌的刘忠庆为研究对象,获取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落地技术的运动学参数,主要从运动员落地瞬时膝、髋、肩关节的角度和角速度变化对两名运动员落地瞬时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对比分析,可以使运动员从理论上明确正确的落地技术动作的概念,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67名各层次女排队员错误的扣球落地姿势致使膝、踝关节运动创伤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采用文献、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后得出:扣球技术不正确是造成异侧脚落地,引起膝、踝关节损伤的重要原因;创伤患病率膝较踝关节高;但少年队员则相反;主攻患者较付攻多,二传则少。双脚同时落地、从事过田径等运动、半路改行者损伤少;年龄小,训练年限短者发病率低。建议:规范扣球落地动作;科学安排好运动负荷;处理好比赛、训练、专项素质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的关系;重视准备与整理活动;加强医务监督和预防伤病教育。  相似文献   

10.
女子跳马技术日趋复杂,动作更加丰富多彩。自己根据这些变化规律和成都市少年儿童的特点,重视腿部和上肢力量的训练;踏踏实实地进行助跑、上板、起跳、第一、二腾空以及推手、落地的技术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艺术体操专业运动员腰部损伤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艺术体操新周期国际规则的演变,使艺术体操动作的难度与日俱增,器械动作日趋复杂化,在此基础上构建科训结合的技术操作平台:"UNIT"的出现为高级运动员提出了专项身体训练对技术训练的"超前原则"和"技能储备"原则;在素质上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艺术体操的项目特点,柔韧素质尤为重要.尤其对腰部的柔韧要求更高.由于腰部在艺术体操训练中要承受各种动作对它的刺激,承受不同的负荷,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各种原因的损伤,并由此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为了能促进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能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为了能保证比赛成绩的提高,本人对我国专业艺术体操运动腰部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以供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艺术体操运动对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水平.运用形态机能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一线队员的体能指标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形态、机能上已经具备了世界级优秀选手的潜力,但队员完成成套动作的体能有待提高.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突出成套动作体能训练内容,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体能水平,适应现代艺术体操发展对运动员体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以雅典奥运会及其之前的两届世锦赛为资料,对中外男子体操选手单项体适能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男子选手的鞍马、双杠和单杠三个项目的专项体适能稍具优势,而吊环、跳马和自由体操三个项目的专项体适能稍显不足,提出继承优良传统和采用科学训练方法等增强弱项体适能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第14届亚运会男子体操单项比赛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访问、录像统计和资料研究,对第14届亚运会男子体操比赛单项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单项实力仍将会在亚洲保持领先地位,但单项比赛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起评分逐渐接近10分,竞争主要表现在难度、动作的编排创新及稳定性上;单项呈特长化发展趋势,规程和规则的变化要求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难度和编排上不断创新,准确把握各单项技术发展趋向,大力培养“特长”型选手。旨在为我国男子体操的教学训练与竞赛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跟队训练,运用计算机田径运动员训练负荷统计软件,从速度、力量、体操、专项辅助练习、专项技术五个方面分析了李玲2004年冬训期的完成训练负荷量情况.在2005年初的两站室内比赛中李玲的专项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冬训起了重要作用,分析李玲的冬训完成训练负荷,为我国青少年女子撑竿跳高的训练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柔韧性是运动员非常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它制约着运动员动作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并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所以,柔韧性训练的科学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当前影响柔韧性的因素、发展柔韧性的原理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分析了当前进行柔韧性训练的十种方法,同时就国内外对柔韧性训练的科研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把握,提出了今后柔韧性训练科研发展的五大趋势。最后,通过结合柔韧性训练的研究现状,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柔韧性训练的四个科学化趋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男子铁饼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铁饼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依此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研究结果发现:1)赛前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能消除运动员各种紧张的心理状态.2)运动员加强赛前心理训练,对稳定运动员的思想情绪,提高运动成绩,有直接的关系和影响,是竞赛成绩好坏的关键.3)长期在运动员的训练或比赛中实施心理训练,可以培养运动员坚定、勇敢的品质,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机体适应能力.建议把在运动训练中突出心理训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在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体操比赛稳定性的内涵及高级运动员在稳定性上训练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论述,为我国竞技体操稳定性的训练和提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对陕西省男子轻量级一线赛艇运动员在甘肃刘家峡1850m水上高原训练的研究,观察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观察平原--高原--平原这种交叉训练对机体血液流变的影响,为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可能的机制之一,同时为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能力是否与血液流变有关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为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显示:高原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实际耐力水平,达到了本次高原训练的目的.高原训练可使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改变,高原训练回平原后,流变学各指标发生良好的改善,从而提高机体利用氧,运输氧的能力,延缓疲劳的发生,从而提高运动能力.本研究提示,高原训练回平原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对国内女子体操国际级裁判和国家级裁判进行访谈和发放问卷,通过运用特尔菲法的三轮结果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1) 规则对技术发展起导向作用,女子体操技术发展重在突出女子体操项目独有的特性,提高艺术性和女子特有的柔美性,增强动作编排的创新性是女子竞技体操发展的制胜因素.2) 影响规则演变的因素以技术自身发展的需求最为重要,其次,体操市场发展的需要和场地器材的改进也对规则的演变有推动作用,人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国际形式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规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