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有一个爱讲话的妈妈,她整天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有时我觉得妈妈的“叽喳”声很悦耳,就像美妙动听的歌声;有时我又觉得妈妈的“叽喳”声很烦,很想她能“休息”一下,让我安静一会儿。  相似文献   

2.
天很蓝,蓝得没有杂色,被雨水洗净的白云在阳光的照耀下镶上金边,几只悠闲的小鸟掠过,使天空透出几分明净与祥和。阳光是个很活泼的女孩,一身黑色隐透出她的气质与华贵。去年夏天,阳光随父母搬过来,住在我家楼上。她经常来我家,就是不让我去她家。我有点生气,问她为什么,她都沉默好一阵子,我只好不再提起。“七彩”是阳光最喜欢的话题,也许和她名字有关吧。她经常奇怪地问我:“红色很美吧?粉红色很暖和吧?绿色像什么呢?”我虽然很惊讶,但都一一回答了她。朋友们都说,我和阳光像姐妹,形影不离。阳光便甜甜地依在我身边,点点头,我也很欣慰。阳…  相似文献   

3.
林子 《家教指南》2003,(12):45-47
为了女儿,离婚缓期两年我和我的先生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女儿9岁那年,我终于决定离婚。但是像所有的母亲一样,我首先想到的是女儿,我害怕离婚会伤害她。一个周末,我带她去她最喜欢的麦当劳,吃完后,我看着她说:“妈妈有一件事想征求你的意见,这件事很重要,已经折磨我好久了。”“什么事这么难?你说吧。看看我能帮你什么忙。”女儿像个好朋友似的安慰我。我一字一句地说:“我想和你爸爸分开。”女儿愣了一下,看着我,问:“你是很认真的吗?还是和他吵架生气才这么说?”我点点头,说:“我是很认真的。”“为什么?”“你也看到了,我们之间分歧太大,…  相似文献   

4.
偶像     
她走进了教室,腰间的铃铛“叮叮”作响。我抬头,她转头,目光交汇。她给了我一束阳光般灿烂的微笑,那笑容,很甜很甜,像琼瑶小说中女主角的笑。我的目光像触到弹簧一样,马上被撞回来。但那么小.却像一张永不褪色的底片,镌刻在我的脑海中。依稀记得,她的牙齿很白,眼睛很清澈,酒涡很深.蓄满了蜜一般.她的笑很羞涩.很腼腆……  相似文献   

5.
读君有一天忽然对我说:“春娜,你真像一棵树。”我听了,心里泛起一片惊悸,我不知道她透过我的眸子看到了什么。或许,是我与这校园的喧嚣格格不入的背景,让她想起了沉默的树。“有时候好羡慕你,可以那么安静,可以躲在一边静静地看书。”读君撩了撩长发,她的姿势很优美,有好几个男生望了过来。她的一举一动,总是那么引人注目。其实她不知道,我才是真正羡慕她。她是那么有朝气,脸上总是充满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意气风发吧。“喂,我好像很少看见你爸爸。”读君像发现了什么秘密似的,凑近我说:“你家很有钱吧,一看你穿得…  相似文献   

6.
柠檬是金色的,灿烂的。她对我说。凝视着你照片中微笑的脸,我轻轻地问:是吗?你还是柠檬吗? 和她的故事意外发生。她随家人搬迁到我们这儿,很巧我们成了邻居。年龄相仿,后来我们成了好友。她很漂亮,尤其是微笑或灿烂大笑时。而我,却是比较忧郁的。她说我像苦瓜,然后“自夸”一番:“瞧我,多阳光,金色的,如柠檬般灿烂……”“是,你是柠檬酸!”我没好气地回  相似文献   

7.
玲湘的眼睛     
王玲湘很美。最美的是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弯弯的,始终是微微向上“拱”起,像一对月牙儿。即使是睁得大大的,也是这样。我没见过她生气。我想,即使是生气,那一对月牙儿也不会“塌”下来,变成上弦月。  相似文献   

8.
随想录     
一、关于母亲“使我认识‘爱’字的是她。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核心。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二、关于“五四”“我常常说我是‘五四’的产儿。五四运动像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那双手     
星陶是一个农家姑娘。我与她相处只有几天,但她却深深印在我脑海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她的那双手。一年暑假,小妈将我带到了她的故乡———一个很美丽但不富裕的小村庄。在那儿,我见到了星陶。她与我同岁,但是在一些方面,我是远不及她的。她有一双黑黑的大眼睛、一头黑黑的头发,以及一双很巧的手。她的那双手像一个富有魔法的天使,可以将一些很不起眼的线团编织成格外美丽的图案。在编织时,她的手像梭子一样不停地穿梭着,像流水一样来回地“流动”着,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她一起在村庄游荡,一起坐在山头看夕阳,一起躺在石凳上数星星,一起扒…  相似文献   

10.
肖曦是我的小女儿,她还有一个姐姐。在她3岁那年有一次独自出走,害得全家出动去找,找遍了小镇终于在通往镇外的路上找到了,当然免不了我的一顿笤帚疙瘩。但肖曦很犟,怎么打嘴上就是不服软。这很像我。还有很像的,我在小学5年级就成了年级组作文“名人”,而肖曦也是在小学5年级,  相似文献   

11.
周生宝 《班主任》2012,(3):34-34
雨夹雪,我打着伞,哼着小曲儿往家走。就是这么平凡的一幕,被一名学生看见了。她说她很感动,很欣赏我良好的心态。在这恶劣的天气里.我“一步一瑰丽”,就像“一步一个爆米花”,“爆出勇气,爆出温暖”。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正在看动物世界,看着看着,我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我梦见: 我来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什么也没有。突然间出现了一只小斑马,她向我走来,这时候我很怕。她走过来,像恳求我一样地看着我,我觉得她很善良,就走过去轻轻地摸了一下她。突然,她发出了金光,变成了一位美丽善良的斑马小公主。我很奇怪,就问:“你是谁呀?为什么会在这儿?”斑马小公主对我说:“我是斑马王国的小公主,欢迎您来到斑马王国,见到您我很高兴!”我  相似文献   

13.
隋静 《学前教育》2005,(7):52-52
像往常一样,我挨个给午睡刚起床的小女孩梳头。当轮到茂容时,她对我说:“我不要你给我梳头。”“为什么呀?”我很纳闷。她用那双清澈的大眼睛看着我。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14.
凤丫头     
提起凤丫头,大家都会想起曹雪芹笔下的“辣妹子”。我们的凤丫头那股辣劲很像她,然而辣而不泼,好强而不骄傲,似乎又不太像她。这凤丫头就是我班的李凤。风丫头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有时却叫我哭笑不得,第一次见面,她就惹得我够戗。  相似文献   

15.
外婆素描     
以前 ,我觉得因为是我爱妈妈 ,妈妈很爱她妈妈 ,所以我也很爱外婆。名曰 :爱的传递性。但当我懂得了外婆的好与她人生的不易 ,我就知道自己是真的很爱她 ,很敬佩她。如今外婆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惟一的特点就是普通得像千百万个老人一样 :白发 ,皱纹 ,浑浊的双目 ,慈爱的目光……如果形容一个女人“勤劳” ,那八成她是一个乡村女人———外婆是个典型。生活的拮据和女孩子的命运 ,使得她从走路那刻起 ,就得像一台永不停息的机器。我不相信愚公能移山 ,可我知道了外婆创造了一晚织三匹布的神话 ,小时候见过那些布做的衣服 ,很粗糙 ,也很厚实…  相似文献   

16.
感念麓山     
我现在的住所在一所学校,她的全名是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我亲昵地称她“麓山”。麓山像一个秀气的女子,爽洁纯净。我很深地爱着麓山。陶渊明直到晚年才找到一个让自己心仪的桃花源,而我几乎是很轻易地就与“麓山”  相似文献   

17.
我最害怕妈妈拿出一叠白白的卡片,这时候她会把我叫到她身边:“来,跟妈妈识字,不要一天到晚只知道玩。”妈妈教我认“南”字,我不知道什么叫“南”,妈妈也不说,她就是不停地让我跟她念。对了,夏天的时候,奶奶烧老南瓜给我吃,老南瓜的“南”字是不是这个“南”字?我想一定是的,因为“南”字跟南瓜很像很像,有根柄,还有大大的肚子,里面还有籽呢。“脑子在想什么东西?快,跟我念。”妈妈突然冲我吼了一声。我吓了一跳。赶紧跟着妈妈念“lai——”“nán ——”妈妈纠正我,“怎么这么不专心?没有比你再笨的人了!”  相似文献   

18.
苦瓜是瓜吗?     
昨天晚上,家里吃白兰瓜。我的一个小孙女,还不到三岁,一边吃,一边说:“白兰瓜、哈密瓜、黄金瓜、华菜士瓜、西瓜,这些都是瓜。”我很惊奇了:她已经能自己经过归纳,形成“瓜”的概念了(没有人教过她)。这表示她的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凭借概念,进行思维,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她奶奶问她:“黄瓜呢?”她点点头。“苦瓜呢?”她摇了摇头,并且说明她的理由:“苦瓜不像瓜。”我于是进一步想:我对她的概念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原来在她的“瓜”概念里除了好吃不好吃,还有一个像不像的问题(苦瓜的表皮疙里疙瘩的,也确实不太像瓜)。我翻了翻《辞海》,看到苦瓜属葫芦科。那么,我的孙女认为苦瓜不是瓜,是有道理的。我又翻了翻《辞海》的“黄瓜”条:黄瓜也是属葫芦科。苦瓜、黄瓜习惯上都叫做瓜;而另一种很“像”瓜的东西,在北方却称之为:“西葫芦”。瓜乎?葫芦乎?苦瓜是不是瓜呢?我倒糊涂起来了。前天有两个同乡因事到北京,来看我。吃饭的时候,有一盘炒苦瓜。同乡之一问:“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苦瓜。他说:“我倒要尝尝。”夹了一小片入口:“乖乖!真苦啊!——这个东西能吃?为什么要吃这种东西?”我说:“酸甜苦辣咸,苦也是五味之一。”他说:“不错!”我告诉他...  相似文献   

19.
<正>读到徐志摩《偶然》里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蓦然想起与云朵有关的日子。我是在初三遇见云朵的。她一头齐肩短发,常常穿着运动鞋,高挑又美丽。她是我们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云朵不是她的真名。因她的名字里带着“云”字,大家便叫她云朵。她听见了,很自豪地笑道:“云朵是个像花儿一样的名字啊!”云朵老师温柔、有耐心,我很喜欢她。起初,我坚信自己会在云朵老师心里留下良好的印象,毕竟我成绩优秀。  相似文献   

20.
诺尔不像很多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更像一个传统的大学生。在21岁的时候,她打了一份零工——每星期为一家保险公司工作20小时。但远程教育仍然很适合她。 “我不需要跑到校园里去上课,”她说,“我可以在家里或是别的任何地方学习,也可以在周末或是深夜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