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电视会终结吗?这是伴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而浮出水面的一个问题。事实上,新媒体时代可能带来的不是电视媒体自身的终结,而是传统电视传播模式的终结。未来电视的传播将不再是基于频道和栏目(节目)的单向线性传播,而是基于碎片化信息的、由电视媒体及其观众两大主体共同完成的多级传播。  相似文献   

2.
刘弘 《声屏世界》2011,(11):141
视频网站并不是电视的终结,而是带来了电视更广泛的传播。电视的出现没有带来电影的终结,同样视频网站的电影和电视剧其实也不会带来电视的终结,而是带来了电视更广泛的传播。年初央视的开年大戏《我是特种兵》,在央视的收视率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在网站上我们超过了两亿点播。  相似文献   

3.
影像记录的泛化与纪录片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电视媒介传播能力的不断增强 ,大量现实生活内容通过铺天盖地的电视新闻、形形色色的社会热点问题对话与访谈、情景真实的案件聚焦和方兴未艾的“真实电视” (realityTV)等节目得到源源不断的播映。这使不少人认为纪录片因为很多电视节目普遍带有非常真实的影像记录性而正在淡出乃至走向消失 ,有的甚至干脆认为纪录片已经“终结”。然而 ,影像记录的普及与泛化 ,纪录片概念的扩大及外延的拓展 ,在电视时代都是一种历史必然 ;不管在事实方面 ,还是在理论方面 ,纪录片都没有正在走向消失乃至被终结 ,它也不能被认为是现在可以消失或者应该终结的  相似文献   

4.
当电视的生存遭遇新媒体挑战以后,网络化生存是它必须做出的选择。后电视时代的视频传播不但继承了电视的传播优势,而且它们本身也成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因此,后电视时代既宣告了电视时代的终结,也宣告了电视时代的新生。  相似文献   

5.
湖南大学彭祝斌教授主持的电视内容产业研究三部曲——《中国电视内容产业建设发展研究》《中国电视内容产业链成长研究》和《电视内容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已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三本新书是彭祝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电视内容产业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05BXW007)  相似文献   

6.
高佳彬 《东南传播》2014,(10):91-93
在技术和理念变革的趋势下,传统电视节目面临着生死考验,电视专访节目即是如此。但传统的电视专访节目模式的部分内生优势以及高端品牌化塑造使得其在现阶段呈现出"阶段性死亡"趋势,而非"戛然而止"的态势;传统的电视新闻专访节目的终结仅仅是"形式的终结"而非"内容的终结",其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将会"存留"下来并以"多样化"的模式进行传播,但对相关信息的"挖掘力度"正面临弱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又开始反省自己、自我批评了。这可是久违了近20年的新鲜事儿。美国印第安纳州巴特勒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梅森今年在美国出版了一部新书,叫做《美国世纪的终结》。就像教授给自己的学生打分一样,梅森的书是给自己的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观念、外交等各个方面开出的一份成绩报告单,其中各项成绩均为不及格,总体评语:美国世纪的终结。用学生的术语来说,美国在梅森教授手下各科全挂了。  相似文献   

8.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中央电视台为首的传统电视媒体遭遇了根本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开始转移到互联网上看电视,传统电视靠垄断稀缺资源形成的优势逐渐被新技术终结,电视的媒体价值不断受到质疑,广告也不断从电视流向互联网.在此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在依托传统电视优势的基础上,如何实施新媒体战略,加快与新媒体的整合,坚守其在传媒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成为电视媒体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视媒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受众视角,重点探讨了视频网站这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对于新型受众的建构:在视频网站上,传统电视传播模式下的训示型受众已然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咨询型、对话型与注册型的受众。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的12月,著名美国传播学者伊莱休·卡茨在中国做了一场主题演讲,名为“The End of Television”(电视的终结).卡茨认为,新媒体的兴起使电视对家庭和社群的整合作用消失.①这一预测显得略为悲观.罗杰·菲德勒则认为:“(新媒体)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步产生.当比较新的传媒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②  相似文献   

12.
阚乃庆  万依 《视听界》2009,(4):79-80
平民娱乐时代,电视前所未有地放下了身段,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从电视“土豆”变成荧屏“达人”,在电视节目中一展风采。但是这一热潮的出现并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恰恰是新一轮问题的萌发——电视在满足平民娱乐的同时,毕竟还是一种“SHOW”,在自我宣泄、自我释放、自我满足之外,究竟靠什么内容传递给“沉默的大多数”——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冲破了疆域的、文化的界限,就像电视媒体的到来并不会终结广播和报刊媒体一样,网络媒体将与传统媒体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网络媒体以其自身的特性正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并将由此引发一场媒体的革命性变革.对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媒体在内形成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开始播音至今,广播媒介走过了86年的漫长旅程,人们既见证了二战时广播呼风唤雨的辉煌,也曾经历了电视崛起后广播业“黄金时代”的终结,但战后面对电视的巨大挑战,广播业并未沉沦下去,而是充分发挥其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和收听方便的优势,从广播向“窄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承办的"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教授在会上致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主题研讨.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视艺术美学、影视文化学、电视传播艺术学以及电视节目策划学的构建和研究领域,胡智锋教授勇于开拓,成果斐然。在胡智锋教授看来,中国电视从无到有,其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阶段。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传播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直播的日常化和高端的大制作是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竞争的优势所在。在胡智锋教授看来,本土化策略应是中国电视创新的重要路径。电视传播的本土化意味着:对于全球,应该选择中国道路;对于中国,应该选择本地道路。公共服务是电视传播公共性的重要体现。由于"三位合一"的电视体制,中国电视的公共频道兼具意识形态色彩、商业色彩和公共色彩,并不具纯粹意义上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7.
凭借电视强大的传播力量,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先后成为2006年最耀眼的两位明星学者和最耸动媒体视听的畅销书作家。前者的《品三国(上)》(上海文艺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原生态艺术已经成为各个主流媒体关照的对象。始于2004年3月的CCTV15-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创设的《原生原梦》板块和之后随着第十二届、第十三届青歌赛成功亮相的原生态唱法单元,电视荧屏上的原生态艺术已经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文化飓风。然而电视原生态节目在文化走廊最古老和最前沿的两极间行走时,一直伴随着两个质疑和责怪的声音:其一是电视引入原生态是电视艺术向后看;其二是电视的参与将导致原生态的终结。理论界对这两种声音  相似文献   

19.
2009:中国电视创新对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智锋(以下简称"胡"):今年是<现代传播>年度对话的第六个年头,2004年我跟刘春一起做的"会诊中国电视"算是一个开端,其间做的一系列年度对话在业界和学界都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今年我们又把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刘春先生请回来,同时还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舫州先生.刘春先生身在一线,但对中国电视的发展有很深的理论性思考,徐舫州教授身为知名电视学者,但对中国电视的前沿实践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和体悟.本次对话一方面要对2008年中国电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的描述,另一方面还要对中国电视2009年新的发展作出前瞻性的预测,期待我们的对话能够对业界和学界提供有价值的观点与素材.  相似文献   

20.
一本书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说了什么,更取决于它发现了什么,新近出版的胡智锋教授的《会诊中国电视》(以下简称《会诊》)以高度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发掘当下中国电视的各种‘问题’,彰显出清新独特的个性与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