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无讼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蕴含了我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这必须重视借鉴传统无讼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中国社会的悠久而珍贵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传统中国人将和谐运用到社会关系方面,最简单的对应便是无讼,当代中国正在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大业,研究传统社会中作为达至和谐手段的无讼法律文化以期对该项事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中国社会的悠久而珍贵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传统中国人将和谐运用到社会关系方面,最简单的对应便是无讼,当代中国正在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大业,研究传统社会中作为达至和谐手段的无讼法律文化以期对该项事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儒家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关系团结和睦、个人身心协调发展等丰富的内涵。儒家和谐思想虽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有着若干重大原则区别,但其中崇尚和谐统一的追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协和万邦”的国家关系观以及“忠恕之道”的道德修养方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思想源远流长,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和谐思想”内容,它寄托了无数仁人志士对心中美好社会的幢憬和向往。这些思想与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有着不可割裂的渊源关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国传统"无讼"理念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讼”理念既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也是传统社会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其产生是儒家文化和其他社会因素相契舍的结果。“无讼”所蕴含的精神追求形成了巨大的文化惯性,影响深远。我们应以一种合理化的思维方式来对传统的“无讼”思想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探究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无讼”法律文化的历史根源于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其存在的基础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以及与此相连的宗法家族制度。无讼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政治追求,也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准则,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古人创造了貌似和谐的古代文明。但是,“无讼”法律文化却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理念相悖,并严重影响了当代社会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陈云同志“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累与消费、生活与生产、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镇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和谐社会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各自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在中国,从孔子提出“大同社会”理想,到孙中山提出“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思想,再到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在西方,从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蓝图,到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再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谐社会观,也基本经历了三个时期。相比较而言,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中国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理想;近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在西方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现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古今中外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战国初期,墨家从社会下层民众的角度出发,描绘了一幅以“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为核心的和谐社会蓝图。围绕“兼爱”这一精神内核,墨家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来阐述其和谐思想。重新发掘墨家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观点有什么重要意义?是论文所讨论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矛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同样存在着矛盾。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与其他社会的矛盾在状态和表现上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基本制度范畴内的矛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以和为贵,崇尚中庸”作为中华传统思想的精髓,为我们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今天在构建和谐文化时,要辩证对待传统和谐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借鉴国外文化优秀成分,对其进行综合创新。这种传统的和谐思想,无疑对整合矛盾、团结人民、凝聚民族精神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和而不同"思想根植于我国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土壤之中,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思想、文化传承、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和而不同"思想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又具有了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科学发展观,正是针对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偏离了社会之"善"(不损害一人利益而反应和体现所有公民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一味地追求"善的型"(生产力或者国民经济总量)这一问题。党和政府正是是站在历史的特殊发展阶段,对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总结和理论反思,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之善"标明了最终的路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为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领导艺术,判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和最终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已经饱含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其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思想中已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做了深刻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和谐文化建设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他明确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阐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之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和谐文化生产力;指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道德基础——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风尚;深刻阐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胡锦涛和谐文化建设思想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多样性与主导性的辩证统一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和谐文化建设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他明确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阐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之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和谐文化生产力;指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道德基础——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风尚;深刻阐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胡锦涛和谐文化建设思想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多样性与主导性的辩证统一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包含人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逻辑层次,以此为思想基础,封建社会各家各派的思想家们设想出了他们所认为的理想社会,概括起来主要有大同社会和小国寡民社会。但因历史的局限性,封建社会的思想家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都无法成为现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传统和谐思想实现了现代转换,和谐社会的内涵也得到了拓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科学发展、共创共享、公正平等、民主法治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