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政学校的最后一门课是《婚姻有经营和创意》,主讲老师是学校特地聘请的一位研究婚姻问题的教授。他走进教室,把随手携带的一叠图表挂在黑板上,然后,掀开挂图,上面用毛笔写着一行字:婚姻的成功取决于两点:一、找个好人;二、自己做一个好人。"就这么简单,至于其他的秘诀,我认为如果不是江湖偏方,也至少是些老生常谈。"教授说。  相似文献   

2.
李润新 《文化学刊》2009,(1):112-112
李润新教授在2008年11月17日《光明日报》第11版《“汉字难学”否专家有新说》指出,学会2500个汉字常用字,即可通读99%以上的汉语读物,这是汉语特殊、优势之处。可是由于“词本位”是以词为教学和记忆单位,学生要学会比汉字数少则几倍、多则十几倍的词语,使汉语的优势荡然无存。回归到“字本位”为核心理论,我们就会从“词本位”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就会在汉语研究上改变印欧语系拼音文字的“旧眼光”,以汉藏语系的“新眼光、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10岁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说“你已经会说西班牙语,你的英语也还可以,你必须再学习一种语言。”我父亲的朋友都说:“学习法语或者德语吧。”可是我想,在哥伦比亚会说德语和法语的人不少。我得选择一种在世界上有很多人说,但绝大部分哥伦比亚人又不会说的语言。挑来挑去,我选中了汉语。  相似文献   

4.
太阳的花园     
那天我刚下课回到办公室,就有个女生慌慌张张地跑来叫我:“老师,老师快来呀,有人打架了!”我跑进教室,两个小学一年级的小男孩正扭打成一团。我赶紧上前把他们分开,严厉地责问他们为什么要打架。其中一个黑瘦男孩倔强地不发一言,另一个头发乱糟糟脸上有指甲划痕的男孩哭着说:“老师,我在好好玩,孙强上来就揪我,还把泡泡糖弄到我头发上。”  相似文献   

5.
冯仑 《职业圈》2014,(31):84-85
大家可能很少人去想社会主义这个词是怎么样过来的,实际上这个词最早是由两个方向进到中国,—个方向是一战以后,有—个中国驻欧洲的大使在德国给皇帝的一个奏折,上面写了一句话叫做“系平党所为”,也就是公平。  相似文献   

6.
朱然 《职业圈》2011,(19):94-94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相似文献   

7.
财路笑声     
《职业圈》2004,(3)
辞退的原因新来的年轻职员被老板叫去。“我注意到你,”老板说,“你工作勤奋,而且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很认真。”年轻人面露喜色,期待老板的嘉奖。“所以,”老板说,”我不得不解雇你。”“天哪,这太不公正了。“老板笑着说:“我这里已经有过好几个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后来他们都成了行家,然后突然跑出去自己办公司,拼命想挤垮我们。”  相似文献   

8.
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结果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死。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我晕!现在的初中生不知道什么是缸?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第二个学生:"哪儿买的缸?多少钱一个?"这个问题不重要,下一个!可那个学生还问:"很重要的,老师,如果那个缸很贵,我总不会把我家最贵重的东西砸了吧?"我瞪了他一眼:"那缸不是司马光家的!下一个同学!"第三个同学问:"缸是干什么用的?"又是一个超幼稚的问题。一个学生抢着说:"我知道,我爷爷奶奶家用缸腌泡菜。"如此出色的学生是谁教出来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相似文献   

10.
舟然 《文化博览》2007,(7):48-49
这是儿子告诉我们的故事。睡在儿子上铺的同学让儿子帮他在一块小木条上写几个字:请把馒头丢在脸盆里。这位同学跟儿子解释说,他想在饭厅门边放一个脸盆,把同学  相似文献   

11.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  相似文献   

12.
臧锣西 《职业圈》2005,(4):12-13
我想有钱,想让自己和亲人过上好日子,想把自己的能力证明给世人看……所以我一直在创业,也经历了很多人没有经历的事情.现在我在这里把它们写出来,让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创业与投资的真实情况. 我做项目很早就开始了,一开始是我和父亲一起做,然后是自己单独来做,最后是和朋友一起做.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后,我彻底改变了对项目的认识.我认为只有务实才是创业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出现了“汉语热”的话,那么法国可谓是其中熊熊燃烧的一个“大火炉”!汉语教学在法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它不但触及面极广而且形式丰富多样,学习汉语的人数量多。在最近几年,中国文学翻译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法国。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汉语热”的“热”字:我们认为这一词不是说明性的,而是描述性的。事实上“汉语热”或“时髦”是一种持久的“热”或经久不衰的“时髦”。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必须对它们的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马跃  史斌 《职业圈》2014,(1):88-89
一直研究企业员工职业化问题,发现有个词让我们爱并愁着,这个词就是敬业。曾很真诚地赞许一个朋友“敬业”,可他很认真地说他不敬业,只是“职业”而已。我很认真地以为“敬业”这个词已经变了味。  相似文献   

15.
记得有一次,我觉得枕头很硬,想去商店买个软一点的。我对售货员说: “您好,我要买个针头(枕头)。”她说, 我们的商店不卖针头。这下可把我弄糊涂了。我明明看见货架上放着一堆枕头,她怎么说没有呢?于是我慢慢地重复说:“我要买一个针头(枕头)。”她也慢慢地回答:“我们这儿没有针头。”眼看自己是说不明白了,我连忙指着她的身后说:“那是什么?”她笑了:“哦,那是枕头,不是针头。”  相似文献   

16.
“宣传”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为“传达宣布”之意,如《三国志》中有“宣传军事”“宣传明教”,《北齐书》中有“宣传文武号令”等语。日本用古汉语中这个词来意译英语中propaganda 一词(日文中写作“宣伝”,音为senden),所以“宣传”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外来词”,收入《汉语外来词词典》(刘正、高名凯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同不少外来词一样,它一旦被吸收入民族语言之后,含义逐渐有所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宣传”一词的释义是:“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78年。)  相似文献   

17.
黄涛 《文化学刊》2009,(5):8-10
一、“山寨产品”与“山寨文化”的区分 2008年以来,“山寨”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流行语,如果不去了解它的意思就觉得自己跟时代隔膜了。单从词源上说,“山寨”一词当然早已有之。《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收录着,解释是:“1.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2.有寨子的山区村庄。”  相似文献   

18.
王贞虎 《文化博览》2006,(12):20-21
18年前,他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天生的顽皮及对画画独具的天赋,让他意识深处有一种当画家的梦。曾经有人问他:"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他回答,"当画家。"迎接他的是一阵不自量力的耻笑声,于是,他退缩了,在别人的嘲笑声中,沉沉地勾下了头。那时候,他家太穷,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但上学的时候,内心进发出的画画冲动让他偷偷拾起老师扔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一展风采。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进来了,看着这  相似文献   

19.
曾经有人建议我好好钻研《老子》,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混”得有模有样,必须活学活用《老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人、三分清醒七分糊涂的人才算高明。还写了一幅帖子送给我,建议我高悬墙头,每天默诵。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其解释...  相似文献   

20.
13岁的女儿如今已亭亭玉立,由于经常在办公室混的缘故,她比同龄人要老道,她 在网上号称“天才小马”江北狂人,而小学生时则在网上冒充日本人和大学生,竟然把人骗过,为此她非常得意,说自己是天才确实是天才。 如今她在班里的诨名是“大头”。是同桌把她写出名的。她对这个诨名非常开心,说智慧的大脑袋就是不一样。 说起来女儿的路也是有点坎坷的。女儿出生不久我就上了班,把她一把撂给奶奶,半岁后断奶,更是一撂就撂一周。当时工作虽然忙,我是读研究生时怀上女儿的,大肚子时做毕业答辩。7月份去新单位报到,领导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