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幼儿缺乏独立性,一切都依赖父母,如在幼儿园布置的一些动手动脑的小作业都是由家长来完成。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这么做就是爱孩子;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做事不放心,怕孩子做不好,所以什么事都代孩子做,不放手也不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会养成了一种懒惰的习惯,形成一定的依赖性,独立性较差。所以,培养幼儿要从小抓起。一、活动是培养幼儿独立意识的源泉幼儿的独立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三至四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凡事都有"我自己来"的要求。当孩子  相似文献   

2.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幼儿个性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应该带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从家长要切忌过分容忍和溺爱孩子,防止幼儿形成娇惯型的个性;家长不要过于严管和干涉孩子,以免其形成的支配型的个性;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拒绝和放任,以免孩子形成的忽视型的个性;家长要切忌命令和威吓孩子,以免养成孩子专制型的个性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幼儿自理能力对幼儿目前适应及未来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令人担忧的是现今社会幼儿自理能力下降,由此笔者简要分析幼儿自理能力较弱的原因,家长太过包揽和不肯放手的态度,让本该属于孩子自己该有的能力丧失.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已,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之后笔者探究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我控制力是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人们对自己心理以及行为的主动掌握,而本文所指的幼儿自我控制力是幼儿对自我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它对儿童社会化及人格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将从该阶段幼儿的自我控制力特点出发,研究家长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避免家长走进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让幼儿自己购物——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一次尝试●马新在每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的今天,家长们普遍认识到幼儿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把自己和孩子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幼儿智力开发的家长们,却忽视了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难怪许多社会学家呼吁:“不要让我们的孩子都成为...  相似文献   

6.
家庭中,家长采取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是否合理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对幼儿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 一、要理智地爱幼儿 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一定都会爱孩子。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过于严厉,对待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和快乐,有时蒙受屈辱,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孩子长大  相似文献   

7.
3~6岁的幼儿是处在与周围人群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非常时期,我们应当鼓励幼儿与小伙伴交往,让"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影响孩子",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实施背景 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幼儿园。虽然二胎政策已开放,但大多数的幼儿还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是家里的小宝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逐渐使孩子形成了依赖性。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他们从有人服侍的小宝贝,一下子转变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无论是从情感依赖还是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幼儿期是个性最初形成的时期,对于个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表现在性格与人的成才与否、事业、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然而,家庭是幼儿个性实现社会化的场所,幼儿长期生活在特定的家庭中,家长应重视其个性的发展.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养观,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清楚地了解幼儿个性的年龄特征,才能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培养,从而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良好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孩子正处于懵懂认识世界的时期。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启蒙教育,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点点滴滴的积累都会影响孩子以后人生的发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德智体美劳能够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给幼儿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滕昕 《学前教育》2008,(4):50-51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是老师对孩子的总结、评判,是以唯一的标准去观察孩子。档案评价则是以成就作为标准,帮助老师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性,而不是证明他们都是一样的,从而能让观察做得更好、更有效率。而且,通过观察形成的幼儿成长档案,能帮助家长更科学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的发展,而不是和其他孩子盲目作比较。档案评价要求教师对班中的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认知能力、兴趣爱好都做到心中有数。这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2.
<正>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责任心的形成十分重要,它是儿童人格、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幼儿的责任心是指幼儿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在道德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负责行为等的认识。几乎每位父亲或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责任心,但并不是每个孩子天生  相似文献   

13.
马秀丽 《学周刊C版》2010,(8):200-200
幼儿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最主要的阶段,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影响。孩子健康性格形成的关键在于与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让孩子从小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尤其对幼儿来说,与人交谈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传播信息最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品德,家长是幼儿健康成长最好的老师.但是,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已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和重心.家长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孩子没有价值观,便有一种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想法,逐渐形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其中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爱心,心中只有自己,不关心他人,不合群.这样的孩子,在群体中与他人相处时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表现出冷漠和自私的不良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5.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幼儿个性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应该带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从家长要切忌过分容忍和溺爱孩子,防止幼儿形成娇惯型的个性;家长不要过于严管和干涉孩子,以免其形成的支配型的个性;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拒绝和放任,以免孩子形成的忽视型的个性;家长要切忌命令和威吓孩子,以免养成孩子专制型的个性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家长都很注意培养自己的孩子 ,希望孩子聪明、能干 ,长大后能有所作为。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 ,幼儿文学能起到如下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文学能培养孩子高尚的思想品德 ,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古人云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我们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四有”和“四面向”的开拓型人才 ,必须使他们从小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需要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其中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幼儿文学的教育作用 ,实际上就是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认识、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许多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这一时期是最容易塑造的时期。 《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达到这些要求,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那么,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社会性的培养呢? 首先,让孩子初步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以提高他的社会认知水平。 让孩子认识自己是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前提。为此,不妨在家里设置一个身高标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城市社会生活中,独生子女已成为普遍现象,幼儿一般都是生活在备受娇宠的优越环境里,根本不知父母操劳的辛苦,更不知其衣、食、住、行的来之不易,又由于幼儿自身所固有的自我中心化心理的存在,更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体贴、关心父母及长辈,珍惜劳动果实.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幼儿养成了处处依赖大人,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没有劳动观念.面对这种情况,怎样通过教育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呢?这不能不是幼儿教育中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一、从幼儿自我服务入手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开发、培养儿童的智慧在于让幼儿自己动手.因为动手劳动能激发人的思维活动,儿童的思维特点与他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联,他们能在劳动中思考问题.让孩子多参加有意义的劳动就能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激发思维活动的条件.让孩子参加一些适宜的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教孩子学会一些劳动技巧,更不是为了减轻成人的负担,其真正用意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责任心以及生活能力.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应经常用谈话的方式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用餐,自己穿脱衣服等.如系鞋带,有许多孩子在家都是父母帮助做的.到幼儿园就不一样了,这么多小朋友,只有一个教师,怎么办呢?是等教师一个一个来帮助系呢?还是自己学会系?幼  相似文献   

19.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交往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愉快地生活学习、健康地成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有这样的体会:(一)爱是教育的前提.幼儿总是先感受成人对自己的爱进而发展到爱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他们把对父母的依恋、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教师身上.因此,教师对幼儿要处处表现亲近、关心和爱护,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下抚摸,都能使幼儿有安全、温暖、亲切的感受,与教师建立起感情基础.但这种爱应是理智的爱,幼儿的相貌、个性和家庭环境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当孩子犯错时,教师应亲切、诚恳地批评指正.教育引导其自己克服.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是形成完整的自我。认识自我是幼儿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以及一切积极个性特征形成的基础。一个认识、了解自我的孩子,才能逐步产生良好的个性意识,才能相信自己有值得表扬的地方,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孩子,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是一个善良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