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频繁更迭、战乱频发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革,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工作的开展能够揭示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征,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由韦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魏晋南北朝考古》一书,是一部系统的魏晋南北朝考古论著,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典文学研究面广量大,结构复杂,仅魏晋南北朝文学就经历了四百年,若囿于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力不从心的,必须借助于现代科学的新方法。以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为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哪一时期,而要把它放到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系统中进行研究。不仅要采用横式研究法,而且还要采用纵式研究法,乃至采用纵横相结合的网式研究法,从而增强有机整体观念,开拓思路,从孤立的、单个问题的研究向综合研究、宏观研究发展。这样,才能发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真正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价。在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中,中国处于动荡混乱的时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复杂而尖锐。由于朝政的急剧更替,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它的“一统天下”的局势,各种“异端思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频繁,长年战争不断,反映在史书中就是大量战事的记录。史书记录这些战事时使用了丰富的军事词。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书中的军事词有助于加深对南朝军事历史的认识。《梁书》是南朝末年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它生动地记录了萧梁代齐的过程以及梁末太清之乱的全景。其中的军事词数量可观且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公元三至六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的动荡,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变革,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作为魏晋南北朝文化主体的六朝文化,一直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和关注对象。为了拓展和深化对六朝文化的研究,并检阅近年来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水平,198年9月6-10日,“六朝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在六朝故都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的100余位专家学者。会议收到论文、专著80余篇(部)。与会者围绕“六朝文化”的主题,就六朝的文化、政治、经济、文物与考古及魏晋…  相似文献   

5.
王文龙 《知识文库》2023,(19):163-165
<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大分裂时期,据统计在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五百场以上的有记录的战争,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北方。从十六国时期到北朝,不同的民族先后入主中原大地,带来各自不同的战争模式和与之相符的政权组织形式。本文以北魏观察视角,分析中原编户齐民的管理方式对于南北朝时期政权军事动员能力的提升,以及最终导致战争形态出现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中华大地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在这个时代,由于政权更迭导致长年战乱。虽然战争是惨痛的,但这个时代中长期南北对峙以及战争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角度去观察古代战争,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使得生命意识的高扬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命题。以魏晋南北朝人鬼婚恋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复生情节、生子情节及爱情永恒的讨论,探讨生命意识在魏晋南北朝人鬼婚恋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统治阶层,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学者们在以往用经济和阶级为视角研究士族的基础上,又用个案、地域、文化、婚姻等视角对士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对魏晋南北朝士族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和亲次数众多,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有很大特点。第一,开放的通婚观念导致魏晋南北朝和亲繁盛,且涉及众多政权、民族;第二,魏晋南北朝和亲受少数民族婚俗影响大于汉唐统一时期;第三,魏晋南北朝和亲通婚的政治层次比汉代和隋唐高;第四,隋朝与后梁皇室通婚是唯一一次汉、汉和亲,成为分裂时期汉族政权间关系的特例,是南北统治集团中高门大姓的联合,有助于减少统一的阻力。总之,和亲各项主要特征在魏晋南北朝已完善齐全。魏晋南北朝和亲不比汉唐逊色,而且影响着以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9.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的若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在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教育也不例外,出现了许多秦汉社会所没有的新内容。并对随后的隋唐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然而,以往学术界往往只重视对汉唐封建盛世教育的研究,而忽略对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教育的研究。本文拟就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政权,和秦汉一样,同是封建地主政权,不过已不是一般的地主政权,而是世族地主政权.魏晋南北朝的世族地主政权,渊源于两汉世族地主,曹魏时,施行九品中正制,世族地主政权正式建立,西晋时,推行全国,东晋南北朝时,盛行起来.南朝时已转入腐朽衰亡阶段,北朝则继续发展,到隋唐五代时,才最后消灭.西晋亡后,北方陷入了胡人统治者手中,这些胡人统治者,由于其自身在经济上文化上的落  相似文献   

11.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西晋王朝分崩离析。后经五胡乱华,北朝二十余国更替,南朝则东晋、宋、齐、梁、陈交替执政。王朝短暂,嬗变频繁,取得政权的方式亦多种多样,加之各王朝民族成分复杂,对于正闰问题的争论便成为各对立王朝争论的焦点,此一特点成为魏晋南北朝史学的一大显著特征——宣扬正统,并且这一特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得较其他朝代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学习历史的人大多喜欢研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统治时期的天下一统的盛世景象,而往往忽视了对战乱频仍时期的政权更替、民族整合、文化交流以及人们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事实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定律,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上屡验屡应,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的铁律,也引起过许多史学家的思考。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出现分裂的大动荡的时期,但也是民族磨合、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中多绘有壁画,这些壁画不但反映了我国丧葬文化的一个侧面,也标志着该时期绘画艺术的转变和发展。透过这些墓室壁画既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可以分析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西北地区所出土的墓葬壁画,深刻、生动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该地区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先后经历了多个历史机遇期,在此期间,邺城不但成为若干政权的都城,还成为整个华北的中心城市,但邺城的每个机遇期都是以失败告终。魏晋南北朝汉化的必然趋势、对重建统一皇权的探索以及邺城以军事职能为主、文化传统相对缺乏的特性是构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子芯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6):91-92,134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混乱动荡使儒学逐渐失去了思想上的统治地位,追求人格独立的玄学和崇尚精神超越的佛学先后兴起。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使魏晋南北朝美学从为外部社会制定法则而转向内部本质规律的研究和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美学的这一转向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美学内向化的精神品格。在美学"内向性"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远离先秦两汉的功利教化向着多情、自然的方向发展,抒发情感与咏叹自然成了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审美趋向。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为唐朝诗歌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卜宪群,张南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上承秦汉文明,下开隋唐文化之先河。在教育发展上也是如此,虽然社会动荡给教育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但是由于“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儒学独尊的地位受到冲击,思想的大解放,也...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9,(2):28-33
魏晋南北朝时期辽东海事活动频繁,海洋成为连接辽东与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和邻近地区各个政权的纽带。这一时期,既有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在辽东传播,也有因各个政权争夺辽东的战争造成的生产力破坏,给辽东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也造成了文化的多元化,玄学、佛教、道教均获得了长足发展,本文试图简要论及这三种文化,并对其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学习提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高考在本章的命题较为集中 ,涉及的知识点有 :淝水之战 (出过材料题、选择题 )、士族制度、江南的开发、孝文帝改革、南北朝一些朝代的地理位置等。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考虑 ,加之高考提前 ,新出台的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本部分内容作了大面积的删减 ,四个知识点 ,有两个知识点被首次列为阅读内容 ,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本单元内容复习只需关注 :“社会经济”和“文化”两大内容即可。●知识图解1 .魏晋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20.
酒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魏晋南北朝的酒文化最盛。从政治环境影响、农业和酒业不断发展分析魏晋南北朝饮酒之风盛行的原因,揭示粮食短缺、扰乱社会秩序是该时期禁酒的原因,总结“酒禁”政策不可连续主要受国逢喜事、民俗、税收等的影响,进而提供一种微观视角,以展现不同于传统观念中“饮酒成风”的魏晋南北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