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社会主义时代的文学文本应当追求怎样的艺术形式呢?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文学文本应当追求完美性、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今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纸质书籍被电子书籍所替代,图书馆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转化为电子图书馆,电子书籍已经逐渐发展为当下最流行的阅读形式之一。因此,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也深受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网络技术在为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汉语言文学的阅读与发展造成了影响。那么寻找网络与汉语言文学的共通点,巧妙运用网络提供的便利,提升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效率是当代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考虑因素。本文就通过分析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的关系及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的策略。希望以此提高汉语言文学学习者的体验,让汉语言文学紧随时代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时代已经发生变化,转化为网络时代;网络的发展为社会及人类的工作、生活方面提供了便捷之处。但网络时代的兴起及发展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经典阅读及体验,让汉语言文学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者应努力寻找汉语言文学及网络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李彦  刘晓康 《英语辅导》2014,(2):190-194
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艺术之美主要是通过节奏来实现的。节奏是文本的组织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兰斯顿·休斯的英文短篇小说《早秋》有着鲜明的语言节奏和文本节奏,表现出短篇小说独特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手机短信文学作为一个新事物应运而生。短信文学不仅是21世纪的一种新文体,更是文学观念的一次突破。它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具有传统纸质文学不可比拟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互联网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网络首发的传统文学作品,另一类是与网络文化或网络技术共生的新文学形式;前者主要体现文学传播媒介的革新,具有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后者则为广义的文学实验,是文学创作与网络文化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既保留了文学性,又具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随着中国网络文学的平台增多、赛事频仍、运作多元等,中国网络文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传统文学相比,其在文本形式上的裂变和内容上的包容度、先锋性、批判性等特质,呈现出其鲜明的现代性特色,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马晓静 《文教资料》2013,(32):10-11
网络与文学的邂逅,使传统文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新媒介在文学文本形式、创作主体、文学交流、审美趣味等方面都对文学进行了重构,使文学呈现出一片新的壮美图景。  相似文献   

9.
翻译文学不仅仅是一项语言活动,它更是目标文化内更大的社会、文学、历史系统中运作的一个子系统。随着网络的风靡,翻译文学自然而然地与其联系了起来,因此,动态发展的翻译文学必须同网络这一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联系起来研究。网络时代的网络翻译文学本身所包含的种种因素与传统翻译文学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对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试以论证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产生了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0.
欧阳友权先生研究网络时代文学发展特殊性的成果及价值是有目共睹的,但网络时代文学发展到今天的实践证明,欧阳先生的理论还是存在时代的局限性和个人的主观性。网络社会文学活动的文学艺术本质不会发生改变,但文学四要素内涵及其关系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成为文学新宠,是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学现象。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和消费社会的转型,网络文学也据此作出了自适性改变:一方面它因无法疏离"图像转向"的时代而不得不与图像频频联姻,另一方面它又因无法避免消费社会带来的挑战而不得不与"符号消费"彼此依附。面对这样一种挑战,对网络文学的"文学性"成分加以考察,对此双重语境加以审视,能够管窥网络文学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2.
Web2.0是充分互动、个性化、去中心化和拥有完全信息自主权、以人为核心的网络新阶段。传统写作理论面临重构,作者和读者界线趋于模糊,文本结构从有限到无限,把关角色出现转型,主题趋于多元取向。新时代展示出全新写作前沿领域,如博客化写作,马赛克拼贴形式,数据库叙述理论,网络文学的新形态,网页制作等。写作研究前景诱人,写作向各个领域渗透,人人将获得写作权利,文本体裁超越疆界扩展,文字与图像结盟,写作趋于即时化和娱乐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越来越为人所关注。超文本链接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接受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文学作品,也使得网络文学在文本结构、角色定位、审美愉悦甚至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命题和概念等方面体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学的“颠覆”性的改造。这既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从静穆走向狂欢-由网络对话引发的文本思考及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6 0年代巴赫金创立的狂欢诗学与今天网络时代的文艺现象 ,尤其是文本创作的嬗变 ,有着奇妙的契合之处。电脑网络作为未来电子媒介文化时代的主力军 ,正扮演着传播文艺并使其获得新生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一交替更迭的转型时期 ,赛伯空间里所特有并普遍存在的“对话主义”正在对传统文本进行一场悄然无声的革命 ,这对于现在和将来文艺发展走向具有重大的前瞻和预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本理论是20世纪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观念,其关注的中心是文学作品本身及其意义的生成过程和多种释义的可能性。文本理论的兴盛和发展与20世纪初人文科学领域出现的语言学转向有着直接联系。就较浅显层次而言,语言学的兴起导致了研究者对文本语言乃至表达技巧的重视;从较深层次上讲(这也是更为重要、更为内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文本研究很有启发,人们可以用语言哲学方法研究文学作品本身;更进一步讲,语言学转向直接导致了对文学本质的重新定位,全新的文学本质观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6.
互通与交流已经成为新时代语境中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青年学者黄擎所著《视野融合与批评话语》在较高的学理层面上实现了文学理论、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三者的有机融合,表现出了敏锐而明确的问题意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有感而发严谨为文的学风。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80年代的文化语境,分析了先锋小说作家们在80年代中后期对西方现代文学进行模仿的深层原因,并详细探讨了由此造成的先锋小说的文本特点。由于90年代整个文化大背景的转变和先锋小说作家们自觉的艺术选择,他们的创作产生了一种向本土化文化和生存境况回归的趋势,文章详细探讨了这些小说在叙事、人物和文化意识方面本土化回归的表现。这种现象是80年代和90年代整体文学发展趋势的具体的展现,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新时期文学整体发展态势的认识,也有助于对未来文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的文学发展中,文学刊物《钟山》扮演了引介新人、引导文学潮流等重要的作用。而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刊物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钟山》也面临着求索改革之路的命运。它在坚持自身"不薄名人爱新人"等的特色下进行改良并加强了与其他媒体的合作,遂在困境中摸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来。其内含的人文精神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网络文学的由来,概括说明了其自由、戏谑性的特点,提出了网络文学的发展最终不能悖离传统文学,不能违反文学的本质,并建议用ebook的形式促使其更规范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