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电子书包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政府给力电子书包,将促使电子书包柳暗花明.电子书包的开发、应用无疑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并将有力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我们应该顺势而为,加快发展电子书包.电子书包以及由此构建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共享,将缩小学校、教师基础性差异,体现“教学公平”,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继而影响学校的办学行为.以课题研究开发与推进电子书包,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操作的严谨性,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率,有必要由政府主导、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和实施电子书包开发与推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书包试验学校的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书包在实验班级中近一年的课堂应用,对影响学生使用电子书包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教师、感知有用、感知易用、电子教材和课堂测评系统是影响学生对电子书包使用意向的主要因素。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来看,课程教师和电子教材间接影响学生对电子书包的使用意向,课堂测评系统、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直接影响学生的使用意向。  相似文献   

3.
电子书包试点学校已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教师作为电子书包的第一使用者,了解其对电子书包的态度对电子书包未来设计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了解教师对AiSchool电子书包的满意度和需求,以期对未来电子书包的设计和开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子书包快速发展,利用学习分析技术为电子书包提供教育教学决策已成为未来趋势.文章在对电子书包、学习分析等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书包的系统结构、学习分析的背景及方法特点,从而构建出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模型,以帮助和完善电子书包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书包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但不同人群对电子书包褒贬不一,直接影响其发展。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梳理与总结学生对电子书包的态度与理解,从而找出电子书包应用和推广的策略。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研究者对广东省佛山市197名高中生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电子书包内涵有一致的理解并认可电子书包的价值,认为自己适合使用电子书包的学科是语文和英语;女生与电子书包使用经验丰富的学生更认可电子书包的价值;网龄长的学生对待网络管理方式更开放;男学生、电子书包经验少的学生、网龄长的学生对使用电子书包态度更积极。对此笔者建议:持续跟踪电子书包一线教学的发展,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之间应该开展小组协作,共同完成教师的任务;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运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6.
电子书包的出现给课堂带来了新的变革,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将混合学习应用于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中,在对电子书包和混合学习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了基于电子书包的混合学习的特点,探讨了基于电子书包的混合学习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7.
电子书包是电子课本、学习资源、课程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相整合的、为教与学提供支持的服务平台。很多中小学将电子书包引入课堂,以促进学习更加高效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电子书包的课堂学习有效性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学习有效性评价为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深入试点学校宁夏固原市X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现场,实地听课观察并采集课堂录像,利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可量化观察和数据处理,发现电子书包在课堂中的应用对学习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影响,最后采用实验法对利用电子书包课堂实验班和没有利用电子书包的对照班测试评价,结果证明采用电子书包的班级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已经取得部分成果,但是目前出现功能、形式各异的电子书包,各相关利益者对电子书包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为此,该文首先介绍电子书包的发展,运用可视化的工具M idM anagenW o珂∞ut展现其概念内涵变迁,接着给出电子书包的模型及其包含的4个组成部分,然后分析一些代表厂家生产的电子书包产品的应用实例,最后深入归纳出目前电子书包的功能,探索电子书包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包进入小学课堂已成为现实。电子书包进课堂改变了我国的教育模式,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生动活泼,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分析了电子书包的优势,探讨了电子书包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陕西省“电子书包”试点项目为研究平台,从调研情况出发,以生态位态势理论为基础,借鉴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教师技术感知对电子书包使用意向的研究预设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从总体路径分析与多群组路径差异分析两个层面对研究预设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总结分析了教师技术感知水平对电子书包使用意向的影响路径与形成原因.依此为依据,以促进教师技术感知水平为目的,提出了提升教师对电子书包操作技能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并阐释了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并将电子书包与传统书包及相关产品进行比较,体现了电子书包在各方面的优势及其所包含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含义.针对软件平台和服务平台这两个电子书包的核心要素,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以帮助完善电子书包和推动其普及.  相似文献   

12.
电子书包试点工作在陕西已经开展近一年,文章对电子书包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辩证思考,提出了电子书包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后续电子书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书包已被视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也成为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对电子书包的反思与重新定位,试图构建云平台上的电子书包系统,以消解电子书包对终端设备的天然依赖,增强其开放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电子书包经过在部分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长期试点,给教师、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新产品引入教学影响教师的四个阶段,以及学生试点以来的兴趣变化为出发点,探索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电子书包作为个性化教学系统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笔者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佛山市电子书包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电子书包应用于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电子书包应用于教学中,也发现了相关问题:电子书包没能有效地与课堂进行整合;电子书包平台资源及功能局限性影响了电子书包的应用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鼓励和奖励;根据学科特点设置有效的讨论话题;发挥电子书包课堂实时互动作用;制定课后分层次作业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电子书包推广面临的十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书包作为教育信息网络化的重要终端产品,其对学校的教学实践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电子书包推广中面临的诸多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改革的实际进程,应予以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黎加厚 《电大教学》2011,(4):111-111
我第一次听说"电子书包"是在1999年,最早是新加坡政府在学校实验推广电子书包,这是早期的一种电子课本阅读器。同一时期,香港和台湾也开始"电子书包"的实验项目。后来听说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试验推广一种手持式阅读器的"电子书包"。2003年,根据克利夫兰市场咨询公司的调查,当时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书包”。  相似文献   

18.
电子书包在我国教育发达省份已经开始投入使用,贴合教育部2012年3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全国首部电子书包技术标准即将出台,这使得电子书包推广问题成为焦点.电子书包的优势明显,然而质疑不断.这些质疑促进了电子书包的完善,然而有些质疑论据不足或者无关轻重,有些问题则值得深刻思考.文章对前者进行分析,而对后者则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9.
电子书包的便携、大容量、网络化、交互性等特点,在教育领域已有10多年的试点运用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从对电子书包的不同认同观点出发,介绍了电子书包的结构、特点,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协作学习等视角分析了电子书包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期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从而更好地发挥电子书包的教育教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子书包的便携、大容量、网络化、交互性等特点,在教育领域已有10多年的试点运用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从对电子书包的不同认同观点出发,介绍了电子书包的结构、特点,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协作学习等视角分析了电子书包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期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从而更好地发挥电子书包的教育教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