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奖励》2014,(10):67-67
【一等奖】光散射纳米探针及其分析应用 主要完成人:黄承志李原芳刘忠德张立武丽萍 主要完成单位:西南大学 本研究是以纳米颗粒的光散射分析化学研究为目标,探讨了单分散及单纳米颗粒、纳米颗粒聚集体及组装体的光散射特性,并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生化临床检验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构建新型光散射纳米探针,建立了系列可视化光散射分析和纳米颗粒光散射成像示踪方法。发现点1:建立了基于单分散/单纳米颗粒的光散射可视化分析方法,是丁达尔效应在分析测试中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胶束体系中,通过检测AgNO3沉淀I-生成稳定的AgI胶体所产生的共振光散射(RLS)增强信号,从而建立了I-的灵敏分析法。RLS光谱在437nm处,具有特征散射峰,且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强度(△IRLS)与I-溶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2.6ng/mL。本实验中研究了AgNO3溶液浓度、SDBS溶液浓度以及共存物质对RLS强度的影响。此方法用于合成样的测定。其回收率在99.3%~106.7%之间,RSD小于2.8%。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光的散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对1993年以来,国内主要刊物所发表的有关普通荧光分光光度计用于光散射分析方面的论文进行综述。简要地介绍了共振光散射技术的实验方法,并对该技术在生化研究和分析中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共收集文献78篇。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光的散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在碱性条件下,Ni(II)和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形成聚合物,对PAN的共振光散射有增强作用,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一步敏化该体系.共振光散射增强强度(ΔI)与Ni(II)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Ni(II)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体系的最大散射波长位于545nm处,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IRLS=4502.9ρ(μg/mL)+271.82;线性范围为15.2500ng/mL;相关系数γ=0.9975;检出限为4.57 ng/mL.对Ni(II)分别为50ng/mL、200ng/mL、400ng/mL低、中、高三个浓度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3.0%和1.7%.  相似文献   

7.
光学表面的光散射测量方法为目前测量光学元件表面散射特性的一种主要技术,主要包括角分辨测量法和总积分测量法.本文对上述两种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讨论了散射测量方法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文章基于盐酸洛美沙星与溴甲酚绿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离子缔合物,导致溴甲酚绿共振光散射增强。研究了该离子缔合反应的适宜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盐酸洛美沙星的分析测定方法。方法:于最大共振光散射峰处(560nm),盐酸洛美沙星的加入对溴甲酚绿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RRS)有明显的增强效应。荧光光度计的激发与发射狭缝分别为5nm。结果:在优化的条件下,盐酸洛美沙星在0.0387~5.806mg.L^-1。范围内与溴甲酚绿的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增强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19mg.L^-1。结论:本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盐酸洛美沙星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球形水滴散射面积比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A.L.Aden和M.Kerker微粒子Mie散射理论,得到了球形单粒子的散射面积比,并对球形水滴的散射面积比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与文献中给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所得数据可应用于研究大气红外电磁波的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传热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和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高效配合进行了探索。首先是教学时间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其次从理论教学上,以综合实验为研究内容,贯彻到理论教学的每个部分,从始至终形成体系;最后在评价体系上加大实验与理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微气泡激光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Mie散射理论研究了在水介质中微空气泡的光散射特性,给出了相应的散射强度分布、散射光的偏振度与散射角的关系,以及前向散射光强与气泡半径的关系.发现在一定波长下,前向散射光强与气泡半径呈线性关系,为空气泡的测量提供了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光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小颗粒物质被散射后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其实是光与这些小颗粒物质碰撞的结果,都是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康普顿效应是X射线光子与电子碰撞的结果,是光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拉曼散射是可见光与分子碰撞的结果,是光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阐述了两者的原理,并就其原理和在实际应用上进行了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经典电磁场的自身量子化基础上提出了光的相变理论,展示了波粒二象性的三重含义,给出了一幅自洽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图景;进而,在反Compton散射中加以应用,得到了该过程中光的波、粒二相之相变判据,解决了一个理论的内部协调问题并作出了二个有待验证的预言。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会计体系构建中,理论研究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指导会计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会计理论和体系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构建会计体系和进行理论研究的意义,然后针对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的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则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会计理论研究和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共振散射技术是一项在普通荧光光度计上进行测量的光散射分析技术。详细研究了PAR共振散射光谱 ,初步探索了其形成原因和散射强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应用玻恩一阶近似理论,在电子入射方向平行于激光场的极化方向的特殊散射模式下,利用光学势模型研究了激光场中电子-氩原子散射问题。利用静电屏蔽势,应用第二玻恩近似公式对双模激光场中电子-氩原子散射进行了计算。在相位不同、散射截面出现关于ν=0对称和镜面对称的情况下,这个理论方法给出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量子波导管中由于杂质的弹性散射的效应能被精确地以一维散射问题来研究。文章在电子输运的量子波导理论基础上研究了介观结构中δ势杂质散射的一维量子波导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方法应用在T型量子调制晶体管中杂质散射波导理论中,发现介观结构的振荡结构被破坏了。  相似文献   

18.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在色散立方-五次方非线性媒质中碰撞的(3+1)维时空光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排斥、吸引、融合、螺旋.在散射和排斥中,时空光孤子表现出粒子般的性质.我们相信这种现象会令人们对此媒质中孤子碰撞的研究产生一些兴趣.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测手段对大晶粒铝试件拉伸时的细观变形场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实验发现由于晶界滑错在晶界附近存在的高剪应变导致晶粒内部细观变形场不均匀。文中亦对多晶体试样三晶交点附近和多晶体系的塑性变形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实验结果及其分析为细观塑性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卢瑟福的一些表述出发,结合相关科学史料,浅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前因后果,指出α粒子大角度散射现象的发现才是该实验的真正历史价值所在,提出将"α粒子散射实验"更名为"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同时对卢瑟福及α粒子散射实验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