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快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我国破解“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文献大多关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内涵与意义、影响因素、过程、机制、模式和路径等,但对于后发企业如何在较短时间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讨论尚不足。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海思半导体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后发企业快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过程机理。研究发现:第一,引入吸收速度概念,后发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遵循从个体、组织到组织间吸收速度提升的演进过程;第二,定义互补资产链接能力概念,区分互补资产内链接能力、互补资产间链接能力、核心-互补链接能力分别在吸收速度动态演进过程的加速作用,揭示核心—互补链接能力有助于技术研发与内部市场耦合作用,进而加速技术积累、迭代和升级的机理;第三,互补资产链接能力提升知识吸收速度,支撑芯片设计企业快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成果丰富吸收能力、互补资产和快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理论内涵,研究结论为芯片设计后发企业快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贾军  张卓  张伟 《科研管理》2013,34(10):84-93
在评估互补资产或技术关联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多数文献将这两者分离开来进行研究,忽视了互补资产间的协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关联对两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中国高技术上市公司2004-2010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补资产协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技术关联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互补资产协同与企业绩效呈正向相关关系;技术关联对生产制造互补资产与市场互补资产协同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技术关联对生产制造互补资产与人力互补资产协同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市场互补资产与人力互补资产协同和企业绩效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时加强技术间关联和专业化互补资产协同可使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我国全局发展与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徐工和潍柴为案例研究对象,从“突破路径—技术创新能力—突破结果”的整合视角探讨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演进路径和核心要素。研究发现:第一,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多项技术集中突破、多类产品集体创新的特点,其技术突破路径是从技术引进到改进升级,再到自主创新,最终实现技术与产品全球引领的过程; 第二,支撑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技术创新能力由资金与技术、关键人力、研发与产业布局能力构成,并不断演进,实现由内部管理到外部治理,再到全面协同。本文研究结论为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一国创新能力以区域创新能力为基础,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演进过程和演进路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演进是通过区域内创新能力要素培育和结构培育使创新能力要素耦合到更高一级形态的过程,能够实现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发展。二元技术结构的地区应采取"重点发展、以点带面"的演进策略及相应的演进路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福建为例剖析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演进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背景下,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怎样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与理论难题。本文以三一集团为例,深入探讨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演进路径,并依据“产学研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核心逻辑构建动态演进模型。研究发现: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产学研融合策略经历了“松散型→探索型→利用型→深度融合型”的路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遵循“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制造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与工艺集成创新能力→关键核心产品整机自研与制造能力→关键核心产品数字化全面创新能力”逐阶提升路径,且存在逆向促进作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遵循“功能性突破→性能性突破→可靠性突破→前沿性突破”的路径。研究结论丰富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与能力相关研究,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实践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础研究是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源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中国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产业核心技术能力仍然不高的困境.而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提升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政府如何分配研发经费的投入,如何提高政府和企业在基础研究活动的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是我国有效实施自主创新政策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随着产业竞争日益依赖于技术竞争,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的结构性"比例失调"对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推进政府计划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互补,加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企业应该改变过于依赖大学研究机构提供基础研究成果的格局,通过持续的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家能源企业10多年的纵向案例研究,依据战略引领创新、创新促进能力发展、能力支撑战略的思想,分析和归纳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表明: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各创新要素共同演进的路径,而创新机制中的积累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互补资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一个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突破性创新对长期保持组织绩效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提出突破性创新能力在互补资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的假说,并在模型要素界定的基础上,就互补资产、突破性创新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创新能力薄弱是目前大部分企业面临的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家能源企业(简称为LT)十多年的纵向案例研究,依据战略引领创新,创新促进能力发展,能力支撑战略的思想,分析和归纳了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表明,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各创新要素共同演进的路径,而创新机制中的积累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互补资产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实证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技术资产与互补资产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资产与人力资产、市场资产和组织资产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技术资产与生产资产具有显著的负协同效应。从协同效应角度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面临的资产配置问题,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全面创新管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彭新敏  吴晓波  吴东 《科研管理》2022,43(7):135-143
核心技术与互补资产是后发追赶过程中两种不同的主导策略,后发企业往往面临两种策略如何选择与平衡的难题。本文通过海天塑机集团2001~2017年在全电动注塑机技术领域追赶的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动态过程中,主导追赶策略经历了从核心技术到互补资产再到二者并重的演化;从组织双元视角看,在该过程中,企业经历了从探索与利用序列交替的间断型平衡模式向探索与利用共时进行的双元型平衡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揭示了后发企业从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机制,同时深化了我们对后发追赶动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是制造企业核心能力系统中两个重要内容。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在企业知识资产的作用下,通过共有的知识基础、共有的知识载体以及两者间的知识交流来实现彼此间联系。从"投入-产出"角度分别构建技术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系数法"可计算出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为企业评价和调控两者间的互动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徐蕾  李明贝 《科研管理》2019,40(5):110-1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通过技术多元化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引起重点关注,但对两者间的内在机理尚缺乏深入剖析。为此,本文从组织能力视角出发,构建“技术广度多元化、技术深度多元化--吸收能力、技术整合能力--创新绩效”的理论框架,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沪深两市6个制造行业30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技术广度多元化与技术深度多元化对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向影响:(2)吸收能力与技术整合能力在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间所起作用各不相同,技术广度多元化主要通过吸收能力提升创新绩效,而技术深度多元化主要通过技术整合能力对创新绩效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Policy》2023,52(7):104787
The ability to access specialized complementary assets has been key to explaining how firms benefit from thei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When firms lack complementary assets the more likely they have to rely on markets for technology to profit from their R&D investments. We extend this view documenting the emergence of a new type of industry intermediary, Contract Development &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s (CDMOs), which provide access to complementary assets on a per-use basis. CDMOs allow firms to contract for complementary assets at variable costs without the need to invest in such assets internally. This opens up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aths, in which firms do not out-license their products to firms with complementary assets but sustain their development in-house using CDMOs. We highlight that the expansion of services offered by CDMOs changes the nature of the industry's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the expansion of CDMOs is associated with a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out-licensing deals among US biopharmaceutical firms. In so doing, the study explains how innovation intermediaries like CDMOs can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an industry's specialized complementary assets and the market for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入地影响着企业管理变革、业务边界的扩展和管理模式的改变。结合互补资产的观点和组织学习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AI应用能力和AI管理能力的分析框架,强调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结合的必要性,阐述了两种能力的功能和作用及其协同对企业效率和创新成本的影响。本文提出,企业必须具备管理AI的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大数据、数字技术、AI的不断革新及技术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变化以及风险;企业AI应用与管理能力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控制AI应用带来的成本和风险,增强企业在人工人力、协调沟通、和数据搜寻方面的效率,同时降低AI应用带来的数字基建、道德情感、数据安全、组织结构变革方面的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的组织学习、对内外部数字技术使能资源的获取和管理以及互补资产的形成,对企业创新绩效发挥正向作用。最后,本文为企业的数字化创新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并成功追赶和超越其他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光伏产业领导者。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本研究探索中国光伏产业追赶与超越的机制。通过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案例分析发现,在进入阶段,中国光伏企业利用国际市场需求机会窗口,通过嵌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技术引进、建立合法性、获取国际资本来提高企业绩效。在追赶和超越阶段,中国光伏企业利用创新生态系统互补性技术机会窗口,通过选择性地知识共享、上下游合作创新、形成全产业链及集聚效应、互补性技术创新来建立本地创新生态系统,以提高绩效并实现追赶和超越。此外,在超越阶段,中国政府帮助光伏企业培育本地下游市场需求,中国光伏企业利用制度政策机会窗口稳固了本地创新生态系统,有效协调生态上下游企业共同创新,保持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何琳  蒋兵 《科研管理》2012,33(7):16-23
本文从技术链的视角,基于演化理论和均衡理论阐释了政府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是从整车架构技术到核心元件技术再到前沿研究开发的技术积累过程,政府在不同的技术环节具有相异的作用形式和内容,依次表现为前沿研究开发的推动者、核心元件技术的支持者和整车架构技术的引导者,政策设计应从基于均衡理论的弥补"市场失灵"转向基于演化理论的弥补"系统失灵",呈现出从专注于直接投资向着力于系统完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企业传统的封闭式边界,加强了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技术交流、信息沟通以及研发合作。然而,组织的弱边界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弱化企业的主导权和控制力,增加管理费用和业务运营冗余度,从而降低企业创新绩效。如何维持数字赋能系统过程中企业边界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推动创新持续性发展,帮助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创新能力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制度理论,分析了多层面的组态效应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多重并发机制和复杂因果路径。结论表明:企业领导力和知识产权管理分别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层面为解决数字赋能和制度逻辑差异外部性的负效应提供了思路,同时互补性资产是数字赋能开放式创新核心条件,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拓展开放式创新研究视角,为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