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讨论课是思想政治课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一堂讨论课的成功,需要教师做好大量耐心细致的准备工作。第一,要深入学生生活,筛选讨论“素材”。教师要广泛深入地了解学生,理解等重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平等感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和老师讲“真话”说“深话”。教师才能知道学生思想认识的“热点”、“疑点”、“模糊点”,以便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确定讨论题目。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发动,讲清课堂讨论的意义,让他们打消顾虑,敢于调查、思辨,勇于发言。第二,要认真思考,精心构思议题。在…  相似文献   

2.
说《奔月》     
如果说鲁迅的《故事新编》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谜,也许不能算是太夸张的说法。且不说已经有过的关于这部小说集的大量的见仁见智的争论,单从近年北京大学现代文学研究生有关《故事新编》的一次讨论课上看,便也可以想见关于此书的讨论正在深入。北大这堂讨论课的主持人温儒敏同志是这样结束讨论的:“大家的讨论实际上已经展示了多层面阅读方法”;“到底《故事新编》有没有统一的构思?到底其主要的创作思维特征是什么?值得再深入讨论”;还说,《故事新编》是“一本奇书”。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要实现“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的总目标,讨论式教学是实现这一总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传统的讨论课教学方式是定格讨论式,这种方法认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提纲,重视提问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师设想的目的。本人认为此观点终究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中心,以教师设想的思路来“规范”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定格在教师的框框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有鉴于此,讨论课应采取主动讨论式,把发现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说的权利交给…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随着人们对教育的现实要求以及教学思想的不同而发展变化着。当前,由于“知识爆炸”的出现,强调对学生智能的培养,课堂讨论在大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正在日益受到重视。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工科专业,也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课堂讨论中,师生共同研究讨论问题,改变了“老师满堂灌,学生听和记”的沉闷空气。课堂讨论也称讨论课,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我国古已有之。传说《论语》就是一部孔子同他的弟子们讨论研究问题的专集。虽然在千百年的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我们今天所进行的讨论课中,尚有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诸如怎样认识讨论课的智力价值,如何确定讨论题目和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课中教师怎样发挥主导作用以及在不同的学科和课程中讨论课以占多大比例为宜等等。笔者仅就其中的某些问题略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5.
近一时期,在中小学语教学中“讨论课”成了热门话题,在公开课上讨论教学法也为授课教师普遍采用,而传统的“讲授法”受到了不应有的歧视。其实,讲授法运用得当,同样能给学生以启发。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综合运用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素质教育到教育创新,体现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肩负着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更是责任重大。从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都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进行创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历史讨论课这种教学形式恰好体现了教育创新的精神。要上好历史讨论课首先要选好讨论内容,其次要很好地组织课堂讨论,最后还要认真总结。历史讨论课使教师和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哲学讨论课试图实现哲学知识的“创造性转化”,以期更好地完成哲学教育的使命即提高精神境界和理论思维能力。从讨论与哲学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讨论课与哲学教学使命,新型师生关系等维度出发探讨了讨论在哲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从一九八二年起为本教研室研究生开设的“有机化学课堂讨论课”(Seminar),是在邢其毅教授主持下,以学生讲授为主开设的课程。由于课程形式比较活泼,内容新颖,论述深刻,互教互学,上下一体,深受研究生的欢迎。开设这类讨论课,解决了目前一些研究生课程内容此较陈旧、不能满足当前新技术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使研究生及时了解当今世界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训练了他们查阅文献和综述有机化学  相似文献   

9.
唐运飞 《中学文科》2009,(15):35-35
讨论课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从而促使学生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课有利于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旧模式,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符合中学生喜欢思考讨论的特征,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然而,要上好讨论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课堂讨论的效果如何,跟教师在讨论课上的角色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要上好讨论课,教师必须发挥好三种角色的作用:一是甘当小学生。不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全班讨论,都必须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发言,虚心向同学们学习。学生人多智慧多,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讨论问题时知识面之广,挖掘教材之深,信息量之大,就个人来说,任何一位教师都是不能相比的。二是作为班上普通的一员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  相似文献   

11.
热点话题讨论课是显著体现通识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之一,但至今尚未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和流程。文章从理科通识课程的实际操作角度出发,提出“争议性、知识性、拓展性、典型性、敏感性”5个热点话题选题原则,总结了“确定重点、储备知识、设定模块、选择策略、预演情境”5个课前准备环节,归纳了“问答讨论、集体讨论、分组讨论、答辩讨论”4种现场讨论模式,并介绍了“讨论质量评价、文字总结评价和答辩考核评价”3种针对热点话题讨论课的教学评价方法。由此,文章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通识教育热点话题讨论课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讨论课型是以学生为中心、讨论法为主的启发式课堂教学类型。课堂讨论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倡导的“学生为学习主体”、平等民主新型师生关系及培养学生科学质疑精神和人关怀的原则。但由于讨论课型极大地加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时间和范围及自主性,容易出现讨论方向偏转、课堂秩序失控、教学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13.
构思的巧与拙,可以导致文章的好与坏。为了训练学生能构思巧妙,笔者上了一节关于“构思”的讨论课。课堂结构共分五步进行。一、理解题目。为了认识“构思巧妙”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不善构思和构思不巧的实际,教师确定了:“要想作文好,必须构思巧”的题目,作为本节课的讨论专题。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只有重视写作前的构思,并做到构思巧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感人。二、出示讨论例段。为使讨论既专又深,教师  相似文献   

14.
“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真理的方法,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改革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讲”为“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面转化。运用三步讨论式教学便是促进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运用“三步讨论式”指导学生的学习呢?(一)课前讨论课前教师给出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讨论,有利于获得对新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和表象基础,为新课的讨论作好铺垫,积累素材,也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真理的方法,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改革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讲”为“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面转化。运用“三步讨论”式教学便是促进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运用“三步讨论式”指导学生的学习呢?一、课前讨论课前教师出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讨论,有利于获得对新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和表象基础,为新课的讨论作好铺垫、积累素材;也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发  相似文献   

16.
讨论课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组织好讨论课,也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文章结合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就政治理论课讨论课的教学组织进行了分析,认为一堂成功的讨论课必须精心准备,认真选题;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情景材料,调动讨论气氛;积极引导,有的放矢;最后教师还要归纳总结,做出积极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讨论课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几个讨论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在小组范围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后每一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作中心发言进行交流。讨论课的具体做法如下。一、讨论课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讨论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据本章或本节所有要掌握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觉悟方面的要求等来制定,同时还要根据本节具体的讨论内容来设计  相似文献   

18.
近一时期,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讨论课”成了热门话题,在公开课上讨论教学法也为授课教师普遍采用,而传统的“讲授法”受到了不应有的歧视。其实,讲授法运用得当,同样能给学生以启发。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综合运用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想: 这是一节讨论课,关于讨论课的意义及条件,已经在上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三国鼎立》讨论课的设计思想中说明。不多重复。值得再加强调的是:为了使讨论面向全体学生,应把讨论的问题着意分成几个层次,以指向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一般思维和(?)造性思维。因此,对各类学校、不同特点和水平的班集体与学生,(?)有(?)的把握,从而做出适应自己学生的具体教案。讨论课上,教师绝不可放弃、放松自己的课堂教学主导作用。有必要在教案设计时,包含有  相似文献   

20.
课堂讨论的效果如何,跟教师在讨论课上的角色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要上好讨论课,教师必须发挥好三种角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