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结合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公众更加关心核电的实际情况,本文简要介绍了"核电厂"内对健康有影响的物质,尤其是辐射防护内容,以期国人对核电安全与健康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从日本福岛核事故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讲三个方面。第一,简单回顾一下日本福岛核事故及其现况与教训;第二,日本这次核事故对我们国家核电发展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从日本的事故吸取经验教训,明确我国核电发展战略;最后试图回答几个问题: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放射性,这次福岛核电事故到底有多大,等等。  相似文献   

3.
发生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是核电厂大量放射性释放的根本原因,熔融物堆内滞留(IVR)措施是"华龙一号"对抗堆芯熔化严重事故的关键策略.在反应堆熔化后实现熔融物在下封头内冷却与滞留,在极端事故下保持压力容器的完整性,将放射性包容在压力容器内,从而大幅降低大量放射性释放的可能性,是应对类似日本"福岛"等极端核事故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毁损.事后,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最高级7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相似文献   

5.
核能利用从未止步,人类对核安全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在福岛核事故5周年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之际,文章针对革新型核能系统,从安全目标、设计理念、安全评价和风险认知4个方面对核安全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思考,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四项革新"的建议:(1)安全目标从技术重返社会;(2)通过革新型反应堆技术,避免无限制复杂化纵深防御来解决安全问题;(3)重视理论引导的安全评价方法,采用系统化评价体系;(4)在政府/工业界/社会之间建立"第三方"并通过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2,(16):15-20
潘自强院士:核电应继续发展下去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能源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的国家,发展核能是解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自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不少人对发展核电开始产生怀疑,发展核电是否必要?我国的核工业安全体系是否健  相似文献   

7.
孝文 《金秋科苑》2011,(8):86-89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在地震中受损并引发核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以下简称INES)共分7个等级。以下是根据INES等级列出的史上最为严重的十大核事故,严重程度从小到大,刚刚发生的福岛核事故也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在地震中受损并引发核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以下简称INES)共分7个等级。以下是根据INES等级列出的史上最为严重的十大核事故,严重程度从小到大,刚刚发生的福岛核事故也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9.
通常许多专家和学者把核电(核裂变发电)作为低碳发展的首选能源,其理由在于核能是清洁、安全、便宜的能源。文章认为,由于核废料处置的困难,核安全的不确定性,核能并不是想象中的清洁安全便宜的能源。我们必须从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事故中吸取教训,重新认识核能发电的安全和环境风险。由于我国的核电技术相对薄弱,铀资源相对不足,核电产业必须科学规划,坚持安全第一,充分考虑核事故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吕晓洋 《今日科苑》2011,(17):129-131
<正> 日本福岛的核事故之后,人们对于核电站产生空前的恐慌,其安全性遭到了普遍质疑。但是面对迄今为止效率最高、零排放能源的诱惑,我们该何去何从?不过庆幸的是,现在的两种新型核电站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人们的疑虑。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福岛核电站1、2、3、4号机组接连发生事故,如果说地震和海啸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眼光,那么更加让全世界震惊的则是福岛核电站的爆炸。本应在自然环境中“雷打不动”的核电站,为何会出现可怕的核泄漏?福岛事件给日本民众乃至全世界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对整个核电产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出现核电站危机时,人们该怎样去应对?本文重点分析核电站危机应对机制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简要回顾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进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以及事故对核电站本身、周边环境、公众健康和社会的影响,并就事故对我国核电技术选择、核安全管理、核能发展战略、核安全文化与教育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核能技术的应用历来在各国存在广泛争议。2011年3月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再度引发国际社会对核能技术安全性与可推广性的关注,并争论不休。在福岛核泄漏事故中,科学家与公众对核能技术的接受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分析了福岛核泄漏事故中科学家与公众对核能技术的接受度,从决定因素的角度探讨了造成科学家与公众对核能技术的接受度差异的原因,并对我国未来的核能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核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缓解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水资源2050年将产生严重危机,缺口高达520×108m3,除了节水、远程调水之外,还应注意控制人口增长。计算表明,海水淡化可补充15亿方(占总缺口的3%),也应作为缓解华北水资源危机的有效措施,主要目的是拉动经济增长。在几种大型海水淡化技术中反渗透法较优,其能耗可以通过建3座2×600MW核电站解决,从而优化了华北地区的电源结构,补上了3525MW的电力缺口,为本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核能反渗透海水淡化可以创造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了环境,节约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利用了海洋资源,具有深远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多效蒸馏的多项技术和经济指标都不如反渗透,并且由于200MW低温核供热堆堆型容量的限制,核能多效蒸馏的经济性不如核能反渗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特大型矿井应急管理工作的探索与研究,强化职责、完善预案,在构建应急救援平台的基础上引进世界先进的应急救援绞车进行试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效率,为煤矿事故救援,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突发性灾难的面前应急广播系统的快速建立对救援有着重大意义。文章提出的应急广播系统是通过3G(VPDN专网)通信技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应急广播系统中,建立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形成以信息收集、信息播报为目的应急体系。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安装有线广播的所有地区。在遇有突发事件时,系统可以在指定区域启动应急广播,对群众进行预警及救护指挥等。  相似文献   

17.
重大核事故影响下国际铀价格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资源科学》2012,34(11):2115-2123
核事故是影响着人类社会对核电的选择, 也影响国际市场铀资源产品价格走势。本文以事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美国三里岛等重大核事故对国际市场铀资源产品价格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 INES 7级核事故对国际铀市场的影响长达14年, 使铀的价格下降约60%。日本福岛核事故等级目前已调整至最高的7级, 意味着国际市场铀的价格将长期持续低迷, 并最终将在(24~30)美元/磅跌至谷底。文章最后建议趁国际市场低迷期, 我国应加快国家核电建设进程;建立专业的铀资源产品储备公司, 储备核电燃料;改核电财政补贴为技术补贴, 促进产业升级, 减少贸易摩擦;通过资本运作, 建立国外铀资源供应基地, 增加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