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科学卫星/飞船/空间站等),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以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空间科学占据自然科学前沿,探索人类未知世界;空间科学引领前沿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和战略高新技术发展,为国家安全提供科学支撑;同时还将引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服务社会发展、引领人类未来。发展空间科学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空间科学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客观呈现世界空间科技能力布局现状,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空间科学任务产出进行了定量评估,全面描绘了国际空间科学领域聚焦重大基础和前沿问题蓬勃发展的整体趋势,并通过大量客观数据揭示中国空间科学研究有基础、有潜力、快速发展的整体态势,同时指出中国空间科学任务严重缺失、尚需全面规划大力发展的现状,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情报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想知道宇宙和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吗?想知道太阳系和人类的未来命运吗?想知道黑洞里究竟有什么吗?想知道"第二颗地球"究竟在哪里吗?这些,都是空间科学正在努力研究的方向。2017年3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宣布,我国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征集工作已完成,有80个应征项目通过遴选。应征项目涵盖了空间科学全部学科领域,将会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使我国的空间科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4.
由供水管理转需水管理 实现我国需水的零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的开发利用已达到了空前程度,全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由于水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用水的无序性,以往按需求供水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支撑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就转变供水管理模式为需水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严格的需水管理,我国至2030年前后可望实现需水零增长。  相似文献   

5.
空间科学是利用空间飞行器探索宇宙和自然规律,开展特殊实验的大规模科学活动,为当代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文章概述了国际空间科学的重大突破,分析了空间科学、载人探索活动的发展脉络和新趋势,回顾了我国空间科学近20年来的发展成就,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强调空间科学的战略地位及其对我国科技、航天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空间科学的投入、制定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和建立稳定预算制度是我国空间科学长期稳定发展的保证。建议充分利用科学气球、探空火箭等各种途径夯实研究基础,加强理论与实验技术相结合,培养大批高素质科学家,深化国际合作,完善科学任务管理模式等,走出中国特色的空间科学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发展思路初步确定按照科技部“十一五”科技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牵头组织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的编制工作。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初步确定了“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任务以及管理改革措施等。“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将主要突出以下特点:在定位上,强调支撑作用。加强与需求的结合,重点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突出公益技术研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思路上,突出集成创新。加强与国家重大…  相似文献   

7.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空间时代。空间时代的到来使人类有能力突破大气层的干扰与屏障,以全新的角度探索和研究宇宙空间。近60年来,通过空间科学探测与研究,人类关于宇宙的教科书不断被改写,重大科学发现与突破不断涌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带动了航天技术和相关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开辟了多项新的技术与产业领域,激励和鼓舞了数代年轻人追寻科技梦想。空间科学被公认为是"财富的发电机"、"创新的驱动器"和"新理论新知识的源泉",是各科技强国竞相发展、寻求革命性突破的领域,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际合作是空间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走近世界空间科学舞台中央的必由之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任务在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发展链条上开展了全面、广泛、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质性国际合作,合作伙伴涉及欧洲空间局、欧洲主要航天国家,以及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通过建立双边战略研讨机制、共建国际研究机构,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任务的国际论证,以及优选先进的科学探测仪器,确保科学目标的原创性和重大性。通过加强合作任务的工程管理和科学管理,实行"项目双首席科学家"和"载荷科学家"模式,促进重大成果产出。文章梳理了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任务的国际合作情况,重点阐述对不同层级国际合作的管理实践,对事关国际合作成败的常见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力求为后续国际合作任务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是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以空间飞行器为平台,瞄准世界科学前沿,从2011年开始布局和实施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迄今,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已走过了11年的历程,使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第一次有了系统性的支持计划,使我国的空间科学家从旁观者、参与者逐渐走近世界空间科学舞台的中央。文章回顾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从实施以来的发展历程,包括专项一期在科学前沿领域和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专项二期正在实施的项目情况,以及正在论证中的空间科学未来规划任务的优选项目。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将发展空间科学放到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首要位置上。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瞄准空间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前沿,通过实现“从0到1的突破”,使空间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回顾了人类开展空间探索的历史,通过分析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探索空间的动机和需求,探讨隐藏在各国重大空间探索计划背后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技术动机,进而对我国开展空间科学和探测计划的国家需求进行初步的分析,最后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赤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8):1050-1065
空间科学是依托航天器平台研究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前沿交叉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基础科学前沿催生了诸多诺贝尔奖级的重大发现和原创科学成果,突破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边界,不断拓展人类知识图谱。进入21世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爆发之际,空间科学也进入了革命性突破的新时代。文章回顾了近10年来国际空间科学重大进展,结合世界空间科学前沿发展态势及主要航天国家和地区空间科学任务的未来规划布局,对未来10—15年空间科学的可能突破领域进行了研判和分析,指出基于重大科学目标的系列空间科学任务,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规律、中低频引力波、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代、太阳活动爆发机制、日地系统多圈层耦合、太阳系地外生命指征、系外行星探寻等学科前沿有望取得重大科学进展。我国正在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空间科学领域正在奋起直追,围绕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和宜居行星等科学主题开展前沿探索,有望在这一轮探索宇宙奥秘的世界竞技舞台上取得优异成绩,贡献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深空探测大国迈向行星科学强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伽利略1609年将望远镜指向星空迄今,已逾400年。1959年苏联"月球2号"首次抵达月球,开启深空探测时代。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月,催生建立行星科学。纵观人类深空探测60年,先后出现两次探测热潮、两个深空探测大国(美国、苏联)。苏联领先又衰落,仅留给历史一个深空探测大国的背影,而美国成功转型为深空探测强国,至今在世界行星科学最前沿领航。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作为正在发展中的深空探测大国,我国应该怎样立足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行星科学强国之路?文章参照历史,梳理现状,畅想未来,给出我们的思考:大力培养行星科学人才,尽快实现科学引领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13.
"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于2011年1月由中科院立项,致力于在最具优势和最具重大科学发现潜力的科学热点领域,通过自主和国际合作科学卫星计划,实现科学上的重大创新突破,带动相关高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发挥空间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文章介绍了该专项的背景、实施目标、研究内容、进展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4.
行星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第一次国际深空探测热潮。行星科学是研究太阳系内与系外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科学。行星科学以深空探测为主要研究手段,由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天文学等学科交叉产生。当今世界美国成为独一无二的行星科学强国,缘于其率先建立了行星科学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科学引领深空探测的发展思路。当前国际上处于第二次深空探测热潮的上升期,我国的深空探测事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然成为崛起中的深空探测大国。但是,我国的行星科学学科尚未建立,亦无人才培养体系,无法匹配和支撑国家深空探测战略规划的实施。行星科学学科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成为深空探测强国和行星科学强国的瓶颈。因此,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率先建成行星科学一级学科,继而带动相关高校共建中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和引领未来深空探测计划,推动我国成为行星科学强国。对比美国行星科学发展历程和当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办学模式的优势,有望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选取《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及39项三级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39项指标采用增速法进行滚动预测,并测算出31个省(市、区)2030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化、区域创新格局及区域科技力量空间布局等,对未来十年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趋势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至2030年,中国科技创新区域进一步集聚,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一纵一横”两大创新带的廊道效应逐渐突显,成为区域创新集聚区;中国科技创新重心不断向南转移,区域间科技创新发展依旧不平衡,而城市群协同创新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科技创新发展逐步进入“超越行政区划”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主要空间国家空间科学发展态势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经费投入、计划任务等几个方面,对美、欧、俄、日、印等几个主要空间国家(组织)的空间科学发展战略和计划进行了调研,分析归纳了国际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的特点,以期为我国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科学发展战略与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技强国战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文章结合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在执行过程中的经验,从科研规划与决策、科技管理、成果转移转化、营造科研创新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关于建设生命健康科技强国及其实现路径的体会,期望与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起为我国未来科技强国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