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已严重影响中国的空气质量,尤其是尾气中的PM2.5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油品质量等级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均参考欧洲标准.介绍PM2.5的背景知识,对现阶段中国和欧洲的油品质量等级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油品质量等级与机动车(汽油发动机)尾气中颗粒物PM2.5的排放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3,(2):1-4
雾霾天气逼油品升级机动车排放污染过大的原因,除排放标准过低外,另一个原因是油品质量迟迟无法到位。尽快提升油品质量,已经成为解决雾霾天气的当务之急。在刚过去的1月,北京市仅有5天能见到蓝天。其实并非仅有北京空气污染严重,全国近半的城市与北京情况相似。据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公布,1月29日,我国灰霾面积达143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区,这些城市空气质量属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是细颗粒物PM2.5。低标准油品使机动车成空气主要污染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告诉本报记者,北京22%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7)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大幅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氮氧化物(NOX)是机动车排放四项污染物之一,会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降低柴油车尾气NOX排放的方法主要有机内净化和后处理技术,机内净化技术主要从进气、燃烧、喷油以及废气再循环等方面进行改善排放;尾气NOX后处理技术主要有稀燃NOX捕集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及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应用较多,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于试验阶段,目前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4.
2013年常德市城区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表明,常德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相比2012年有所下降。利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评价法和污染物负荷系数评价,确定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造成颗粒物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上升、市政施工建设、不利的气象条件的影响等。建议管理部门鼓励企业改用清洁能源,出台相关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办法,加强建筑施工的扬尘监管等,以防治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     
美国科学家将利用太空遥感技术监测公路上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情况。科学家说,应用该技术时,行驶车辆无需停车或减速,只需通过低能光束的扫描区域,就能迅速分析出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而过去,人们若想在车辆通过的一瞬间获取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往往十分困难。这种最新的遥感监测装置能在1‰秒钟内测出尾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监测持续时间可达0.5秒。研究人员称,利用该技术监测机动车尾气排放具有快速、  相似文献   

6.
随着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机动车排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部分。机动车排放主要污染物由一氧化碳、碳氧化合物、氮氧化物、碳烟颗粒构成。点燃式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主要从优化发动机结构、闭环电控发动机管理、燃油蒸发物控制、废气再循环、尾气净化等方面着手解决;压燃式发动机排放控制主要从燃料前处理、机内净化、废气后处理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7.
依据鞍山市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和市区道路特点,布点实测六类主要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数据信息。分析春季鞍山市各功能区内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显示鞍山市主干道两侧低空污染源的首要污染物是CO,其次是SO2和O3。给出污染物的危害及合理的治理措施,为改善鞍山市大气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问题变得日趋严重的今天,尾气检测技术的出现,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更加准确和便捷的测试方法,能够对城市路网的排放程度进行真实的反应。在进行尾气检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技术的原理进行深入的把握,根据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对技术的应用形式进行改善和优化。才能充分发挥这项技术的作用,改善我国城市污染现象,为机动车的污染评价和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文章就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许多污染企业迁移出市区后,机动车尾气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本文通过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相关法律体系,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我国监管机制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据国家环保部统计,在大气的主要污染中近几年煤烟污染(主要是S02等)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但是N0等污染物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NO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来自于在用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按照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机动车的数量按照每年10%的速度递增,机动车尾气已经或将很快成为很多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1.
Clean air policies in China have substantially reduced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ir pollution in recent years, primarily by curbing end-of-pipe emissions. However, reaching the level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uidelines may instead depend upon the air quality co-benefits of ambitious climate action. Here, we assess pathways of Chinese PM2.5 air quality from 2015 to 2060 under a combination of scenarios that link global and Chinese climate mitigation pathways (i.e. global 2°C- and 1.5°C-pathways, Natio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 pledges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to local clean air policies. We find that China can achieve both its near-term climate goals (peak emissions) and PM2.5 air quality annual standard (35 μg/m3) by 2030 by fulfilling its NDC pledges and continuing air pollution control policies. However, the benefits of end-of-pipe control reductions are mostly exhausted by 2030, and reducing PM2.5 exposure of the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to below 10 μg/m3 by 2060 will likely require more ambitious climate mitigation efforts such as China''s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and global 1.5°C-pathways. Our results thus highlight that China''s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will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reducing air pollution exposure to the level of the WHO guidelines and protecting public health.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衡量中国制造型企业数字化水平,寻找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关键因素愈加重要。从战略、运营技术、文化组织能力、生态圈4个维度构建制造型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并深入阐述基于层次分析(AHP)-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的某商用车企数字化成熟度评价的详细过程。研究表明,案例车企的数字化成熟度分值为1.00分,尚处于数字化升级者阶段,以实现客户价值为中心、与业务战略关联性、生产质量管理、劳动力效率、资产利用率是影响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和未来的重点提升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大气雾霾治理进程中,认为大气雾霾治理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是当前的一个主导想法,这导致政府对进一步改善大气质量产生为难情绪。文章采用2013—2018年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潜在受影响部门的产量、盈利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以环保产业作为案例,说明大气雾霾治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和目前普遍认为的“大气雾霾治理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不一致,近年来大气雾霾治理的重点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在环境质量提升的同时,潜在受负面影响的行业经济也发展良好;此外,先行治理地区的相关环保产业发展良好,并引领全国。该结论对当前进一步深度大气治理仍存疑虑的地区有一定启发。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大气雾霾治理的机会,将环境治理、大气雾霾治理,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和本地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发展格局,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中国也应坚定不移地实现自身的环境根本性变革和CO2深度减排,这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环境、气候变化领域的体现,也是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提供的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生产超低硫汽油的工艺技术和催化剂,具有加氢异构-芳构-脱硫的多种功能。可将催化汽油的硫含量由632μg/g降至5~20μg/g,辛烷值基本不损失,芳烃提高6%~10%,符合生产超低硫高清洁汽油的技术要求。工艺条件缓和、易于推广应用。可根据需要,调整工艺条件,生产符合欧IV、V燃料汽油排放标准的超低硫清洁汽油。  相似文献   

15.
国际一流智库影响力的取得有很多决定因素,但关键是其战略研究与政策咨询报告的高质量,而高质量又取决于其研究成果的高标准与质量管理机制。文章通过对一些国际一流智库高质量研究标准或指南、研究成果的严格独立同行评审的质量管理机制和流程的梳理,总结了研究成果质量管理机制的有益经验和启示。文章指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中,尚未将高质量分析与研究的质量管理机制作为智库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既缺乏研究成果的相关高质量管理理念,也缺乏管理的制度规范,更缺乏质量管理控制的严格流程。为此,文章提出了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高质量分析与研究标准及质量管理机制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能源,建立充足的石油储备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大需求。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连续3年超过70%,并且石油储备量也极低。地下盐穴是国际公认的石油大规模储备的优良场所,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已建成多个盐穴储油库群,建设盐穴储油有望成为破解我国石油危机的有效途径。文章调研了国外盐穴储油现状,揭示了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盐穴储油的技术、资源和交通等优势条件,提出了我国建设盐穴型战略石油储备的建议。研究表明,我国石油输运管道发达、盐穴储油技术储备充足、工程经验丰富,且建库所需的盐矿地质资源充足,可以在短期内建成大规模盐穴型战略石油储备库。  相似文献   

17.
胡鞍钢  任皓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355-1365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做出战略决策,国家制定"863计划",中国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开始起步。在经历30年的成长期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高技术产业呈现出增加值高增长、就业高增长的态势,并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产品出口额、出口增加值各方面都实现了对美国的追赶和超越。这主要得益于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与互补带动,表现为经济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趋势的一致性。此外,高技术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起到了促进制造业高增长、改善经济结构、推动贸易发展转型、发挥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重要的支柱产业与新的增长引擎。展望未来,实现高技术产业由大变强,由多变优,由粗变精,由跟随变为引领,在质量创新等方面赶超美国。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式生物质能源技术对原料种类适应性强,项目规模灵活、可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在小规模下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更易于商业化发展,符合生物质资源特点和我国国情。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生物燃气两方面,关键技术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及燃烧、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生物质气化热解及燃气利用等。我国分布式生物质能源技术目前主要处于进行技术完善和应用示范阶段,预计到2030年前大部分关键技术将基本成熟,具备产业化的条件。我国分布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传统燃煤燃气替代、城镇/农村清洁生活能源供应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重点是服务节能减排战略,利用生物质实现部分替代工业燃料,减少燃煤/燃油带来的污染,同时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目前制约分布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是经济性和可靠性,国家应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方面增加投入,将生物质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为成本效益,推动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政策变迁视角下构建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环境”演化分析框架,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为技术探索、示范推广、快速发展、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基于1991—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联合申请数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专利合作网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迁与创新生态系统演变是一个协同演化的过程,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电力公司逐渐成为网络中的核心节点,研究机构和高校成为次要核心节点;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共生的广度提升而深度降低,中心性和生态位变动较小,在技术上的应变性一直较强。对此应当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遵循产业规律;鼓励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多方深度参与的技术创新网络;促进市场竞争,推动兼并重组;布局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助力国际技术竞争。  相似文献   

20.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 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虽然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碳排放逐渐进入平台期,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80%以上。碳中和目标下,在借鉴发达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减排做法的基础上,如何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明确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战略路径值得深入探讨。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推进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文明跨越的重要抓手。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我国需要在电力、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不断努力,减少碳排放量,谋划最优的战略路径,努力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