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看孔令辉     
周围认识的女孩子,没有几个不喜欢孔令辉的。但凡一说起来,总是一割心驰神醉的样子。原因很简单,他人长得帅,球打得漂亮。大家爱屋及乌,不免猜想起乒乓球场外的孔令辉是怎生一副模样。谁叫孔令辉是偶像呢,不管他自己愿不愿意、承不承认,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身为偶像,自然就会被球迷关注到事无巨细。所以诸如“球场外的你是什么样子呢”,这类问题总会问到孔令辉头上,弄得他又要下  相似文献   

2.
上期载:是上天成就了孔令辉,还是孔令辉自己成就了自己——这是一个让人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现在任何人——我、你、孔祥智、孔令辉恐怕都不能给你满意的答案。 * * * “孔令辉的确很幸运。小学上的是继红校,上小学后正赶上学校成立乒乓球队,他的班主任也特别支持他在乒乓球队,所以乒乓球队成立第一年他就进去了。这时省  相似文献   

3.
你说我说     
《新体育》2006,(12)
印象孔邻辉留下曾经的光辉与荣耀,带着平静和坦然,孔令辉作别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孔令辉打比赛时,觉得他好像有些纤弱,一双不大的眼睛里,透着一泓温文的灵气。但在与对手的较量中,他却丝毫不显软,一板一拍,一拉一削都那么利索、沉稳。后来,孔令辉开始频频  相似文献   

4.
小辉、小孔、大侠,这是同一个人吗?当然是,他就是孔令辉。拍摄写真集《孔令辉》时,摄制组成员招呼孔令辉,因人而异,有三种叫法。拍摄中发生了好多有趣的故事,撷取一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孔令辉访谈     
〔偶像心语〕 4年前的世乒赛,曾是孔令辉初跃龙门的时候,也使他永久地走入了我们大家的心里。如今,世乒赛又要来了,在这个时候请孔令辉出场,对他和对大家,实在都饱含了我的一份深意。 蔡培颖已经不必“梦随风过”了,这位中央戏剧学院的大学生如今面对孔令辉时,很像是他的老朋友,更像是大家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
尽管前4局孔令辉3比1领先,但场上并没有显出他占多大优势。之所以能领先,一是孔令辉在思想上比较集中,二是战术上用得比较正确,先给施拉格的正手,然后再送他反手。后来施拉格能连赢3局,反败为胜,主要暴露出孔令辉在前三板上没有优势,相持也比不过对方。在比分咬得不是很紧的情况下,孔令辉的正手还有一定的优势,一旦比分咬紧,正手的使用率下降,整体的威胁也就要差一些。双方反手相持时孔令辉也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南木 《新体育》2003,(7):12-13
掌声并不只是胜利者的专利。当乒乓王子孔令辉在男单半决赛中无奈地扔下球拍时,人们仍给了他足够的敬意。就像他的对手施拉格所说:“孔是一位伟大的选手。”很多外国媒体仍然一如既往地将感觉依然年轻和以往不同,这次远征巴黎之前,孔令辉已不再是舆论瞩目的焦点。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他的队友马琳、王励勤和年轻的王皓。好友刘国梁退役之后,在人们的意识中,孔令辉已不再风华正茂。然而,孔令辉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他说:“28岁,实际上还是当打之年。只不过中国队的新老交替太快了,所以总有人说我是老队员。但我从没这样想过。我觉得…  相似文献   

8.
李惠芬 《乒乓世界》2000,(12):28-29
稳中有凶,凶中有稳,是孔令辉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也是他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方法之一。一般人只会进攻,不会防守,或注意防守时出现机会不能进攻,而孔令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攻中有防,防中有攻”。他看上去不是很凶,但攻防转换自如,根据不同来球,处理得当。我们从连续图片中看孔令辉这一特长技术。  相似文献   

9.
喜欢孔令辉的人一直很多。自天津世乓赛上他夺得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至今,他收到上万封球迷来信。不少读者给我写信,问孔令辉的通讯地址。回过信后,又有人再来信。于是,因为孔令辉的缘故,我和一些女高中生、女大学生成了朋友。“你说孔令辉到底是什么性格的人?”问这话的女孩子专程从天津赶到北京找我,她三句话离不开孔令辉。关于这位世界冠军的成长历程,我差不多可以对答如流,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我问住了。很难说孔令辉的性格到底是开朗还是内向。大多数场合他话不多,但是他和一些同龄伙伴谈天说地时,又能感受到他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10.
梁慧敏  宋斐 《乒乓世界》2005,(10):14-16
十年前,张怡宁在电视里看着20岁的孔令辉打球,高举起圣·勃莱德杯,当时还在北京队的她把孔令辉和刘国梁当作自己心中的偶像和今后在乒乓球道路上发展的榜样;后来成了队友,在—起生活训练,偶像变成了大哥哥,神秘感过后多的是—份平和的理解。2001年大阪世乒赛男团半决赛,孔令辉独丢两分,险些成为罪人,刘国正独得两分,一跃成为英雄。释放激情,排解压抑,纵横泪水,走出赛场的刘国正在迎接队友近乎疯狂的庆祝方式前和孔令辉曾经短暂地对视。小辉曾说:“大阪,刘国正救了我一‘命’!”国正曾说:“对视的一瞬间,我能感受到小辉内心的压力和不服气的韧劲。”2006年乒超联赛,孔令辉正式转会山东鲁能俱乐部,刘国正和他并肩作战。11胜9负,小辉在鲁能的战绩也许让很多人都不满意,但在刘国正看来,“快30了,小辉和其他运动员的情况都不一样,能保持目前的状态已经太不易了。他想得开,心大,就算以后不打球了去当教练,也能干得不错。”2002年釜山亚运会归来,全队开会,老蔡批评了两个人,男队典型是孔令辉,女队典型是王楠。会后,这两人心照不宣地击了一下掌。后来,队里开会只要提到对方,他俩就彼此看一眼,然后相视一笑。2003年巴黎世乒赛,王楠一人独得三金,开会时受到表扬,可在半决赛憾负施拉格的孔令辉依旧是典型。等他再找王楠拍手时,王楠坚决地要跟他划清界线:“现在典型是你,我可是好孩子。”两人在一起会经常开这样的玩笑。目前,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上,孔令辉和王楠绝对是男女队中的“大哥”和“大姐”级人物。“我俩现在就像男女队的两个典型,无论好事还是坏事,男的就是他,女的就是我,像是绑在了—起。”王楠说。从2003年开始配对,孔令辉/王皓参加的第一个比赛是希腊公开赛,第一次世界比赛是巴黎世乒赛,最难忘的比赛是雅典奥运会上输给老瓦/佩尔森和上海世乒赛最终夺冠。在王皓眼中,孔令辉是一个对乒乓球事业非常执着的运动员,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1.
流星梦     
曾经有许多人写过孔令辉,因为喜欢。我也是其中一员。不是很强烈,却是深深地——我想这并不矛盾吧。 慢慢了解孔令辉的六年便是我全部的少年时代。尽管他并不认识  相似文献   

12.
偶像排行榜     
乔丹 直到乔丹离开时,我们才更加意识到他对我们NBA生活的重要。乔丹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他挥挥手,从此带走我们心中的NBA圣殿。让我们再为乔丹顶礼膜拜一回。 孔令辉 来为孔令辉投票的人太多了,大家不在乎他又输了球,只是把所有美好的愿望都寄托给了他的下一次。这里有一个重要预告,请众“孔迷”睁大眼睛!下一期“偶像出场”,马寅小姐将隆重请出孔令辉,世乒赛在即,我们一起去听听小孔的[偶像心语]。  相似文献   

13.
年度组合     
年度组合:孔令辉/王皓 入选理由:一个是永远的乒乓王子,岁月流逝,他已不再年轻,从2000年开始到上海世乒赛前,他已经五年没有在三大赛 的单项比赛中染指金牌;一个是当今的人气之星,青春洒脱,一年前饱尝奥运苦酒。十年前,孔令辉将中国乒坛带入到了 偶像时代,他阳光,他充满活力,生活中的他却急躁倔犟;十年后,王皓接过了孔令辉手中的接力棒,偶像加实力的中国 乒坛依旧生机勃勃,他英俊,他不善张扬,竞技场上却总让人感觉霸气不足,但他终于拿到了单项比赛的世界冠军。 2005年,孔令辉、王皓,携手在上海万体馆为人们诠释了什么叫做默契,什么叫做玉汝于成。一年前,这一老一小尽 管在队内“生死战”中胜出,却在雅典奥运会亮相不足半小时后,就尴尬地被瑞典人老瓦和佩尔森请出赛场。一年后,在 同伴,奥运会冠军马林/陈圮半决赛意外落败的不利境地下,在不被舆论看好的情况下,他俩击碎了德国人的男双复兴之 梦,中国队得以在上海世乒赛上实现大满贯。  相似文献   

14.
上期载;孔令辉初与乒乓结缘,三桩似有天意的事例,给现在的一切结果提供了某些可参考的东西。 但这并不是说孔令辉天生就是冠军的命。 第三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您当时为什么不给他一把新球拍?要知道新鲜的东西很容易让几岁的孩子找到刺激和兴趣的。” “是的。当时买一把乒乓球拍非常  相似文献   

15.
陈洁  夏娃 《乒乓世界》2005,(5):59-59
梅兹初露锋芒是在2001年大版世乒赛上。在男单32进16的比赛中,他与孔令辉打满了5局,尽管最后惜败,但他正反手强有力的爆冲致使孔令辉的球板出现了破裂。那年他刚满20岁。  相似文献   

16.
孔令辉:坚持到底。孔令辉.也许称不上一个时代,但绝对够得上一个高度。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很多人以为他会以这种荣耀的方式离开.可他没有。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大家又以为悲壮是他谢幕的最好方式.他仍然拒绝。”当运动员.一辈子能在自己祖国参加一次奥运会该是多么幸运.我为什么不努力?”因为热爱乒乓球.因为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孔令辉选择坚持。  相似文献   

17.
从1988年进北京,十多年来孔令辉一直住在运动员大楼里。直到2000年,25岁的孔令辉才在北京东三环附近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父母从哈尔滨到北京过年时可以有个栖身之地。孔令辉忙,当教练的父亲孔祥智也忙,所以装修房子的事情就交给母亲谷淑霞了。12月中旬的一天,谷淑霞又匆匆赶到北京,这一个月,她在两个城市之间已经往返四趟了。谷淑霞是个快言快语的人,尽管孔令辉不喜欢张扬,一再嘱咐母亲不要跟人提他做过的事情,但是毕竟我们很熟了,谷大姐没把我当记者,聊着聊着,就把儿子做过的好事给“抖落”出来了。“从悉尼…  相似文献   

18.
我是孔令辉的铁杆球迷,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见到他。可机缘巧合,让我没见孔令辉,却遇到了一个酷似孔令辉的小孔迷。 那天中午放学,经过体育馆门前时,我看到一个非常熟悉的背影,再定睛一看,我惊讶得几乎叫起来:“呀!那不是孔令辉吗?是不是中国乒乓球队来淮阴集训了?” 我不禁激动起来,三年前中国乒乓球队来过淮阴,我那次就没见着孔令辉。这回可不能错过了,我顾不得多想立刻跑上去叫了声“孔令辉!”  相似文献   

19.
梁慧敏 《乒乓世界》2005,(10):18-19
8月27日晚.在朝阳区的一个饭店里.8位幸运的孔迷终于和他们的“老大”(孔迷对孔令辉的称呼)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那晚的小辉热情.活泼.幽默.有别于孔迷印象中的腼腆羞涩。而这次聚会是由一位神秘人物极力促成的,女孩们亲切地称他“常大哥”。虽然“常大哥”跟孔令辉认识仅5、6年.但两人甚为投缘。在我们力邀之下,“常大哥”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铁哥们儿眼中的小辉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20.
我和孔祥智教练的友谊已有20几年的历史了,这些年里经常相聚。近日,也就是他儿子孔令辉荣获第48届乒乓球世锦赛男子双打冠军的当晚,我们在一起欢聚时,我荣幸地看了比赛过程中他给儿子孔令辉发出的4条短信。4月26日赛前,短信内容:比赛一定要把各方面的状态调整好,务必把双打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