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掷标枪投掷臂异侧支撑技术是一项重要技术,其完成效果直接影响到投掷的质量。加强对掷标枪投掷臂异侧支撑技术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我们教学训练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标枪投掷中,投掷臂异侧腿支撑技术在整个的投掷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实践对投掷异侧腿支撑技术做了较详尽分析,并提出训练该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肖永 《中华武术》2014,(11):36-38
铅球运动可以说是对各个技术环节都非常严格要求的运动项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动作的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非投掷臂在铅球投掷中最后用力阶段的研究,并逐步地细致和深入的研究。根据在过去的教学、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经验,由于受到种种因素条件的限制,一些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一般只是注重运动员身体超越器械的动作要领和投掷臂的完美姿势,从而忽视了非投掷臂在整个铅球运动中的作用和其对投掷成绩的影响。在投掷技术逐渐完善的今天,随着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介入和使用,投掷铅球运动对动作的协调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践证明,在铅球运动中的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摆动路线、特点、摆动时机等都会对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力量的集中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铅球的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4.
在投掷项目的训练过程中,虽然最后用力是整个投掷技术的关键,但最后用力过程中的非投掷臂技术,同样在整个投掷技术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许多教练员一般只注意运动员身体超越器械的动作和投掷臂的姿势,而忽视了非投掷臂的作用和其对投掷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掷铁饼的完整动作过程(以下均以右手投掷为例),从技术结构上可以分为:握法、预备姿势和预摆、旋转、最后用力和掷出后身体的平衡五个部分。1、非投掷臂在预摆阶段的技术及作用的分析预摆的目的是为了摆脱铁饼的静止状态,增强持饼臂和手对铁饼的肌肉感觉,为顺利进入旋转创造有利的条件。有相当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在预摆阶段中,当持饼手摆至右侧后方时,结合下肢及髋关节和躯干的右转,非投掷臂抬起与肩同高,手臂稍弯曲于体前,头部稍向左  相似文献   

6.
一、原因 肘关节损伤常发生在标枪出手的最后用力阶段;此时标枪的反作用力迫使前臂突然外展,从而造成损伤。当伤者做屈肘、屈腕动作感到疼痛,同时稍加外力做前臂旋前动作备感疼痛时,表明其主要是屈手肌群或旋前圆肌起始部位的损伤。而当医者一手托伤者肘部,另一手稍外展其前臂,伤者感到疼痛,说明其主要是肘关节的尺侧副韧带损伤。 标枪出手时,最后用力技术上要求肩轴向投掷方向转动的同时,投掷臂快速向上翻转,使上体面对投掷方向形成“满弓”。此时,投掷臂在身后与肩同高,上体在标枪出手时的用力顺序是以胸部和右肩带动投掷臂向…  相似文献   

7.
深泽  冰沙图 《网球天地》2011,(1):114-114
开始上课前,李丽教练先让示范球员做了两个用手投掷网球的动作。第一个动作,两脚分开站立,投掷时身体不能有任何转动,只能使用手臂的力量;第二个动作,投掷时身体可以任意转动。哪种动作把球投得更远呢?当然是第二种。第二种投球动作,使用了身体的力量,可以加快出手频率,加速来源于整个身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错误动作的纠正,用常规教法往往无效,但用矫枉过正法,对一些屡教不改的顽症,却收到歪打正着的效果.结合几年的实际教法,谈一点愚见,抛砖引玉使此法发挥更大作用。在投掷教学中,如标枪或垒球最后用力教学,有的学生存在撇枪或撇球的现象,即投掷臂的肘关节偏离肩上,枪或垒球从肩侧撇出这种错误动作不仅容易拉伤韧带和肘关节,而且很难纠正.但如采用枪或垒球从头上或投掷臂异侧肩上掷出的办法,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错误动作立即有了改正,有的虽然矫正过了头,但对转肩翻肘的正确用力,肌肉感觉,终于有了体会。  相似文献   

9.
投掷运动中各项目的技术动作过程均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缓冲平衡等动作阶段所构成。在投掷过程中,运动员将身体各部分的作用力集中到投掷臂对器械施力,以最大的速度及最佳的初始条件将器械投出,为了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运动员必须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投掷练习。近几年来,我国投掷运动发展很快,已达到世界水平,并在国际  相似文献   

10.
何健 《体育教学》2010,29(1):60-61
一、非投掷臂在投掷技术中的作用1.积蓄身体“势能”的作用 在投掷的预备姿势阶段,非投掷臂通过向右后下方积极下压内扣,对肩轴的扭转趋势进行了相对的锁定,使髋轴超越肩轴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形成最后用力过程中的超越器械动作。同时手臂采用这种姿态的控制,可以充分拉伸躯干背部的伸展肌群和转动肌群,身体就好像被压缩或拉伸的弹簧,为躯干下一步的抬体与转体动作蓄积了弹性势能,也为快速旋转动作准备了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一、双手双球行进间运球动作要领:两腿弯曲,含胸收腹,在身体的体侧双手运球,运球时肘关节稍抬起。动作难点:左右手运球时掌握好节奏。注意问题:1.运球的部位一定是手指(指根以上的部位触球);2.运球时抬头,重心降低。辅助练习:1.先做原地单手运球;2.做原地双手运球;3.完整动作练习。二、熟悉球性之手指连续拨球动作要领:指尖部位触球(手指紧张),当球离开手指指尖的同时,异侧手前臂从球与手之间穿过,完成动作。动作难点:手背一定从球与手之间穿过。注意问题:1.下肢放松;2.手背一定从球与手之间穿过。辅助练习:1.徒手做抛球、穿臂的动作练习;2.…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维数字测力铅球仪对青少年运动员在整个投掷过程中的施力特征与动作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完整推铅球动作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的作用力曲线与铅球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最后用力动作过程中,合力曲线呈“双峰型”;(2)在最后用力开始左脚着地瞬间力值逐渐增大,到右腿蹬转使运动员身体由侧对投掷方向转为正对投掷方向瞬间出现第一次峰值;在推掷臂肘关节夹角约为90°时出现第二次峰值。  相似文献   

13.
掷标枪是一项极复杂的运动,需要身体各环节绕身体多个轴、多个平面进行旋转,尽可能将最多的能量转化为动力作用于标枪中心轴线上,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动作.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总结标枪投掷臂的各关节角度,定量化描述投掷臂技术,找出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借鉴优点并结合自身经验总结规律,总结标枪最后用力阶段投掷臂的运动技术,从而进行更科学全面地训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参加199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女子标枪决赛运动员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力求揭示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变化的内在规律,分析我国运动员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投掷臂动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指导标枪教学与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掷铁饼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制动时机开始应在左脚着地后0.03 s左右或非投掷臂处于方位角180°到220°范围内。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非投掷臂转动速度与左肩和右肩转动速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非投掷臂与左肩转动速度保持一致,二者基本处于相对静止。部分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的非投掷臂摆动方式存在着随着身体转动的一种被动式摆动的错误动作,非投掷臂的摆动是一种主动式的摆动。  相似文献   

16.
<正>侧手翻是水平三体操技巧教学内容之一,该动作是在手倒立的基础上进行的以蹬、摆、撑使身体侧向旋转的练习。依照技术动作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侧向站立准备;向翻转方向蹬地、摆腿、两手依次撑地成分腿手倒立;顶肩推手翻转展体成侧向站立姿势。教学重点是蹬地、摆腿,两手依次撑地,两腿依次落地。教学难点是直臂、顶肩,经分腿倒立过程。通过侧手翻的学练,可以发展肩、臂、腰腹部的力量和身体协调、平衡以及空间定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1、原地投掷的准备 练习者进行标枪不出手的双人练习。一名同伴站在练习者身后,手握枪尾,提供轻缓而活动的阻力。运动员持枪臂充分伸展投掷姿势开始练习。运动员持枪向投掷方向蹬转右膝、髋部及胸部。在练习该投掷动作过程中,练习者应使身体形成反弓姿势,在投掷臂肘部的引导下,练习者向前牵拉标枪越过头部。同伴持枪尾向前移动,提供轻缓的阻力。  相似文献   

18.
非投掷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动"字上:摆动和制动,下面就从这两个动字上做简单的分析。一、非投掷臂摆动的作用1.可以提高身体转动的速度在预备姿势时,整个左侧的动作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般情况下,与投掷臂相比非投掷臂不太引人注意,但实际上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正确理解非投掷臂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形成爆发式的投掷动作。下面以右手投掷为例,对左臂的作用进行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侧手翻技巧教学中,往往发现初学的学生存在臂支撑不直,提臀摆腿不符合要求,以致身体不能成倒立状态,顶肩手翻不好.产生的原因,除了学生未能掌握动作要领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初学者的空间概念模糊,头向下,脚朝天时,不知东南西北,目标不明确,因而掌握侧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