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报告文学的社会功能,也是一个长期存有争议,有待探索的问题。当前,主要有两种功能论,即新闻功能论和文学功能论。新闻功能论认为,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法写的报告。它的社会功能在于报告,主要是传播新闻信息,进行舆论宣传。有的将这种功能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直接的宣传功能;二是理论的指导功能;三是社会教育功能。文学功能论认为,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法反映新闻题材的一种形式,虽有一定的新闻性,但它如同文学一样,“是通过文学鉴赏起作用的”。“缺乏艺术鉴赏价值,就不是报告文学”,而且断言,“报告文学的文学功能在逐渐增强,新闻功能在逐渐减弱,文学功能将取代新闻功能,使报告文学进入艺术王国。”  相似文献   

2.
报告文学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同时又有艺术加工的一种文体.也有人说:报告文学是“报告”加“文学”;还有人说:它是以文学的手段来“你报告我”、“我报告你”。众说纷纭,但都离不开“文学性”和“新闻性”。以常见的报告文学作品来看,它的“新闻性”体现于报告文学本身的“现实性”、“真实性”和“时效性”中。一、它是信息的载体,是时代脉搏和时代气息的“温度计”和“风向标;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是现代意识的体现者。所谓“现代意识”,就是作者站在历史阶梯的最高层次上,对社会历史发  相似文献   

3.
王霍 《新闻窗》2005,(4):64-64
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交叉的边缘文体。报告文学有两个特点:新闻性和文学性。新闻性是要讲求和遵循新闻真实的原则,不能虚构的夸张;文学性要求用文学的描写叙述手法和刻画人物形象的各种手法,去真实艺术的报道事件和人物。正因为真实性的存在,人们往往会忽视它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然而报告文学的表现手法需要既真实又艺术,如何把它的“审美价值”和“新闻价值”调和得恰如其分,是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兼有报告和文学双重特性。报告文学是反映我们这个急剧变化、丰富多彩时代的轻骑兵,它能使人受到精神上的陶冶,获得艺术享受,又有新闻价值、历史价值。所以报告文学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报告文学是“报告”加“文学”。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它的“新闻性”,体现在“报告”之中;它的“文学性”,则是“文学”二字所特定的。报告文学真实地反映生活,却不是机械地记录和传播,而是借助于艺术手段来再现和描绘生活。一、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体现在艺术构思上。构思,是作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选材、提炼、布局(结构)、确定主题等。我  相似文献   

6.
当了几年报告文学编辑,几乎每天都和稿件打交道。可惜在大量的来稿中,能够选用发表的还是少数。什么原因呢?细想起来,我以为主要是题材问题。报告文学之所以叫“报告文学”,顾名思义,即要有“报告”(与新闻相联系),还要有“文学”(有别于一般的新闻通讯)。既有“报告”,就得先看看这个“报告”值不值得报告,写出来,别人是否感兴趣,有没有或有多少社会价值(包括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然后才能考虑如何“报告”,也就是它的“文学”性。一般说来,报告文学的题材有六大类。第一类:震动社会的重大事件,可简称“重大题材”。  相似文献   

7.
曾晋华 《新闻窗》2009,(1):50-51
报告文学和新闻是两个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文学形式。报告文学从新闻中脱胎而来,真实性是它们共有的灵魂。本文拟重点分析报告文学和新闻对于真实的不同重构。  相似文献   

8.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作品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一支。它是兼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过报告文学作品,人们能够及时地、生动地看到现实生活发生的急剧变化,感到时代前进的步伐。 随着我国的日益繁荣富强,报告文学发展很快,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生动地描写人们瞩目的问题,或是探幽索微切中时弊,特别是关于当代先进人物风貌的刻画,极易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报告文学在我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不但数量多,而且从思想到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几种不同的真实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问题,一直存有争议。争论的焦点是需要怎样的真实?是要新闻的真实,还是文学的真实?要害是报告文学能否掺假。由于对真实性的理解不同,出现五花八门的真实论。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完全真实论”。认为报告文学是报告新闻信息,进行宣传的形式,应当完全真实。必须杜绝一切虚构夸张,绝对不可掺假。虚构掺假就不成其为报告,而是小说创作了。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说,报告文学和通讯是有本质区别的。报告文学这个词儿的主语是文学,报告只是它的定语;而通讯不折不扣地是新闻。既然报告文学是文学,这就决定了它允许想像,因为想像是文学的翅膀,不允许想像是谁也写不出文学来的,不管是什么文学。也就是说,报告文学允许在细节上虚构;而通讯必须绝对真实。如此说来,报告文学和通讯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可谓泾渭分明。可在实际上,在写作实践中要把二者严格区别开来并不那么容易。首先,报告  相似文献   

11.
报告文学是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描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是现实时空的凝缩,要有时代价值、精神向度、灵魂引领.因此,也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细节指作品中具体描写的地方。古人云“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表微意在。”此微即指呈现细腻状态的细节描写。它包括目击一个人的一眸一笑、一举一动;可视范围的一花一木、一禽一兽……细节是构成形象艺术的细胞,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作品,往往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细节。 细节描写在报告文学中大有市场,它是一篇成功的报告文学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因此往往兼有新闻与文学双重属性,所以报告文学中的细节描写具有特殊作用。 加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第一是要“细”…  相似文献   

13.
试论报告文学的新闻属性廉正祥报告文学被文学界称为轻骑兵,笔者却认为报告文学是新闻记者手中的重武器。因为报告文学可以将新闻的真实性,评论的思辩性以及文学的艺术感染力熔为一体,产生新闻和文学的综合效应。报告文学在前苏联长期被称为特写,日本叫报道文学(我国...  相似文献   

14.
江凌 《新闻世界》2009,(4):60-61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从而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全球化视角来反思过去,变革大学新闻与传播教育的传统培育模式.以通识教育为“体”,以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为“用”,“体”“用”融合,培育复合型的新闻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广播界曾开展过一场激烈的对“广播体”的讨论。主要议题和结论是:广播新闻应摒弃书面化语言,增强“口语化”,即广播新闻应符合人们的“说话”语态、适合受众的“听觉”习惯。“广播体”是指适合广播新闻传播、符合受众收听规律的独特传播形态。“广播体”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广播体”,是指广播新闻中,  相似文献   

16.
《新闻爱好者》2001年第9期发表了刘军民的《新闻中的想象》一文。文章要求新闻采写者“敢于理直气壮地,‘离经叛道’”,“以这些已非原汁原味的材料为基础进行再造想象”,并且认为:“已经发生的事实可以用想象加以复原和修饰……在消息、评论、通讯和报告文学等各种新闻文体中,的确可以甚至需要一些适当的想象成分,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对特定的环境和景物,在保证真实而不至于引起误解的前提下,以一种新的形象,予以艺术的展现……”一言以概之,作者就是要求新闻采写者对新闻的场景进行大胆想象,以保证新闻的生动性和…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就新闻与文学剪不断的“暖昧”争议由来已久,有对此持质疑的,又有屡屡“试水”的,二者“跨界合作”的度迟迟难以拿捏.其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厚积薄发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文学与新闻的渊源由来已久,文学历史上,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新闻的要素和特点.①而在新闻传播日渐演变为大众生活方式的当下,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业务实践上,新闻与文学的结缘已成常态.  相似文献   

18.
王新弟  王伟 《新闻三昧》2000,(11):31-32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新闻与文学虽然都属于社会科学体系,但两者的研究对象和写作的角度是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它们各自有自己的规律和要求。新闻是事实的真实,是以事实为准绳的;而文学是艺术的真实,是可以虚构的语言艺术。马克思在谈到二者的不同时。曾指出:“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还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但二者之间又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新闻在诸多方面可以借鉴文学的写作手法,特别是在人物新闻的写作中,可以恰当地运用渲染、白描、抒情、比兴等文学手法,  相似文献   

19.
喻健 《新闻窗》2007,(2):117-118
自从现代报纸诞生后,文学就与新闻亲密接触、相互交融,新闻文学应运而生。而电视、网络、手机的普及,则产生了更新的文学样式,以此适应各种“小众化”的文化消费人群。然而,对于新闻文学的认识,新闻界与文学界均有些漠视:新闻界不以它为正业,故有“副刊”之称,而且每一场报业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一报告文学无论从我们中国文学或世界文学来说,都是一种年轻的文学。一九三○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工农兵通讯运动委员会,一九三一年在左联的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中,提出了在形式方面“批判地采用中国本有的大众文学,西欧的报告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有意识地提出和组织报告文学创作的开始。而正式以报告文学命名的作品,则不能不推一九三二年出版的反映“一二八”上海战争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