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北京一些市民听信谣言盲目抢购食盐。北京市属媒体快速反应,在2011年3月17日、18日两天的报纸上,用头版等显著位置,用醒目标题和大幅图片,辟谣解惑。媒体还请有关专家讲解专业知识,发布正确信息,稳定人心。这  相似文献   

2.
具有机关报性质的晚报如何处理好机关报和晚报的关系,做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迅速.准确地传达到各族人民中,不断提高人民觉悟,同心同德跟党干四化,这是党委机关报性质的晚报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陈云同志指出:“报纸要为广大读者着想。”胡耀邦同志也说过:“报纸宣传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要千人一面。”这应该是晚报新闻业务改革中遵循的一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让丢失的自行车回家,这像是一个梦,然而在《三峡晚报》的“介入”下,许多宜昌人的好梦成了真.“自行车失窃”系列报道,从3月开始,这组历时38天,发各类稿件54篇(幅)的“热点”、“难点”、敏感题材的报道,在领导和群众两个层面上都得了高分:市委副书记万久才说:“这样的宣传很好,一方面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呼声,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我们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把工作搞上去”.市民们则评价说:没有三峡晚报对自行车问题的系列报道,就没有“献一片爱心——让失车回家”活动的感人场面;三峡晚报把市民家庭中的失车问题搬上党报,足见其为群众办实事的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4.
一张都市报要相伴市民的生活,让市民无法舍弃,必须具备一个城市的文化因子。绍兴晚报注重新闻纸的内核,即注重打造文化内涵,塑造报纸的灵魂,让文化引导市民的生活和时尚,使一张晚报无愧于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市民的纸上“绿色生活”栖息地。报纸软实力:字里行间的文化渲染作为一张都市报,在追求好看、好读的同时,文化的品质更显得重要。绍兴晚报自创办以来,一直受到市民的喜爱。那是因为绍兴晚报有着自己的“软实力”和看不见的“法宝”,即晚报在每一天的出版中,都坚守自己的文化品质。“头戴乌毡帽的船老大,手脚并划乌篷船,在碧绿的山水中一声敏乃,这是绍兴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然而越来越多划着乌篷船的船老大们已经老了。在黄金周里,  相似文献   

5.
南阳市民爱“听” 南阳晚报.自1月6日全省首家电话报纸——“南阳晚报今日要目” 开通以来,平均每天有350人次拨通16812345这个电话号码.为了让“南阳晚报今日要目”做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传播新闻.我国新闻界前辈戈公振在他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中曾十分明确地指出:“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这句话说了半个世纪了,直到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这是因为,我们的一些报纸,至今还忽视新闻,其中以晚报为最. 凡是报纸,不管它姓“晚”、姓“日”,还是姓“周”,都应该是报,而不是杂志.现在往往强调了它的姓,而忽视了它作为报纸的固有功能.说晚报姓晚,喻意要注意报纸的可读性,要有晚报的特点.抓报纸的可读性当然设有错,值得注意的是由此产生的晚报杂志化、日报晚报化的做法.所谓  相似文献   

7.
晚报与部市报竞争中的“同”与“异”,是指晚报要与都市报有所同,又有所不同,亦可谓之留“同”、留“异”,求“同”、求“异”。留“同”。对于一些与都市报相比有着共同之处的东西,晚报可以予以保留。那么,晚报与都市根究竟有哪些共同之处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这样两点:其一,读者定位基本相同,都是普通市民,都注意贴近市民,贴近生活,晚报追求的是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都市报则试图让“报纸走进千家万户”。有些同处一地的晚报与都市报在一段时期内,实际上确立了同一个目标读者群。其二,都属于“软”性报纸,内容取材都…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15,(3):31
一座城,一群人,一份报纸,一段旧时光……用什么颜料为繁复的2014年的结束涂彩?许多人说,是旌旗猎猎中的“橘色”夕晖。用什么词为耀眼的2014年做注脚?许多人说,是发自本心永不言弃的“任性”。亲爱的读者,我们是晚报,是这座城市里最接近市民的一份纸媒。在闪回般飞逝的365天里,我们没有懈怠,也不敢消停,我们像脚夫一样负重着赶路,像农人一般在劳作中度日,作为一张城市报纸,我们一直渴望、努力地和800多万市民一起认真生活度日。我们是如此任性地走过了这一年:从地铁二号线南延伸段  相似文献   

9.
拥有广泛陕西读者群的《陕西日报》和《三秦晚报》,同为陕西日报社主办。然而,常常同天出版的这两份报纸,虽一“日”一“晚”可对同一件事的报道却不尽相同,有时这样不同的报道竟出于同一人之手。不由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如今报纸怎么了? 3月8日《陕西日报》和《三秦晚报》同时在一版发表有署名为《本报记者祝光》写的《目中无人横冲直撞——西安5名出租车司机被拘留》,前者赫然写道:“12月下旬至2月中旬52天时间内,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160多起”;可后者却写道:“12月底至2月15日52天时间内……” 手边还有一例,均出于3月17日两报上。《陕西日报》云:“本报北京3月16日电……为了抑制物价,我们去年底已经采取了  相似文献   

10.
陈东  童飚 《新闻实践》2001,(8):43-44
目前,以提高报纸亲和力为目的的改版席卷报界。晚报,作为一张市民报,大多成为改版的“先锋”,而改版的目的是为了使晚报更可亲可信并且可用。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认为必须保证做到两条:一是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要张扬晚报的个性“亲和力”。 如何处理好寻向性与个性的关系?我们试以金华晚报的实践为据进行论述。 一、坚持正确导向,体现晚报正面引导与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它集中体现着一张报纸的风格与特点。报纸间的相互竞争,主要表现为新闻竞争。当人们评价某张报纸时,最主要的,也是看它的新闻办得如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新闻,是当今市场环境中报纸用以竞争及定位的有力武器。 那么,该怎样认识新时期晚报新闻的特点呢? 晚报的直接竞争者是各种机关报、综合报、团体报、行业报、军队报等组成的“早报集团”(以下简称“日报”),我们首先以这类报纸作参照加以对比研究。 1、日晚报新闻之比较  相似文献   

12.
要办好一张晚报,首先会面临一种两难的处境。一方面,晚报的读者对晚报的普遍期待是“好读”。晚报是带人家庭阅读的报纸,读者希望在晚间的休闲时光中了解信息、获取知识、放松精神、娱悦性情等等,总而言之,是希望读到较“软”的内容。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软”是有限度的。“好读”是读者对晚报的要求,同时应该看到,“好读”也是晚报的一个误区。晚报是一种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纸,如果以为市民只喜欢读那些轻松的、消闲的、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无关痛痒的内容,从而一味地迎合有些人的趣味,那么,这样的报纸是没有分量的,只能以“街头小  相似文献   

13.
据《人民日报》1997年7月27日报道:香港目前唯一的晚报——《新晚报》在今天出版的报纸上发表“停刊启事”.报道介绍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香港就有《工商晚报》创刊.随后《星岛晚报》、《华侨晚报》相继诞生.五六十年代香港晚报多  相似文献   

14.
“晚报现象”引发的思考高云才思考一:“晚报现象”标志着晚报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笔者在上海进行报业调研时,惊讶地发现上海市民在售报亭排队等候购买新民晚报的现象,这在全国其他城市是不多见的。这张报纸目前发行量为160万份,其中95%是通过零售和读者自费...  相似文献   

15.
最贴近城市市民生活的晚报能否吸引受众的眼球,除整体风格和“好看”的内容外,很大程度取决于读者拿到报纸的“第一印象”和“第一眼”感受,也就是晚报的版面视觉效果,而这个视觉效果的关键就是新闻图片的运用。读者透过版面上有视觉惊喜和视觉冲击的“新闻图片”,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以及这张报纸的特色与个性。  相似文献   

16.
从字面上看,“晚报”与“日报”的区别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问题,其实在现实中,人们对晚报的期待并不是只弥补一个“时间差”,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晚报”的内容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定和理解,这就是一再被人们所提起的“再软些”、“再短些”、“再近些”等要求,一句话,晚报应该更贴近普通群众和广大读者的生活,毫无疑问,晚报的这些特点也应该在副刊上得到充分体现。那么,读者希望在晚报副刊上读到什么样的文章呢?(一)篇幅相对短小。由于报纸的版面限制,再加上报纸读者的特殊阅读方式,任何性质报纸的副刊  相似文献   

17.
杨南 《新闻传播》2006,(5):33-33
《新民晚报》是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的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报纸。可以说,它是目前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晚报,也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晚报之一。它以“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为办报方针,代代传承“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文脉。在内容上,力求可亲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读性,成为上海市民和海内外华文读者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8.
唐天虎 《新闻实践》2009,(11):31-32
名为“晚报”不一定“晚出”常常有论者以数量来证明我国晚报阵容强大,如“截至2002年,全国晚报共有147家”等这样的论证,这是把所有名为“晚报”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晚报都包括进去了。业界对晚报这样概括:傍晚前出版的综合性城市报纸;每天下午或傍晚发行,供人们晚饭前后阅读的报纸,是一日间发行最迟的报纸,常报道午前的消息。按照这个标准,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05,(9)
有人讲“晚报、都市报已经成为我国公民特别是市民基本生活资料的一部分”,此说有理。这与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经济社会的事实是相吻合的。不仅我们的感觉这样告诉我们(譬如每天都惦着到报箱拿晚报、信报,也许这天的晚报、信报并无多少吸引眼球的消息),而且统计数字也印证了这样的感觉。据最新的中国报业发展报告透露,在我国报业结构中,尽管晚报、都市报仅占品种总量的14.8%,但其他出版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类的报纸,庞大的晚报、都市报方阵已成为拉动全国报纸出版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报纸自费市场和广告市场的重要力量,甚至有都市…  相似文献   

20.
“晚报也要讲政治,不过要换一种方式讲政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同志如是说。 晚报必须讲政治,晚报一定要实现政治家办报。这是我们晚报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晚报是不以党报面貌出现的党的报纸。既然是党的报纸,就要全心全意为党的政治服务,就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的工具,就要成为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既然是党的报纸,就应该像列宁所说的:“党掌握的各种报刊,都应由忠实于党的可靠人来办。”就要努力实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政治家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