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召开别开生面的研讨会,许多编辑、记者畅谈了自己采编工作的体会。解放日报关于上海 “癌症患者俱乐部”的报道,早已为全国通晓。组编这一报道的是解放日报《人民广场》专栏责任编辑离懊盈,他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引起与会者很大兴趣。《用真情拥抱生活》一文,就是他根据发言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民新闻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支强大的队伍:一支是专业化的新闻大军,一支是不脱产的通讯员队伍。延安《解放日报》社论《展开通讯员工作》中说:“我们的报纸就不仅需要有能干的编辑与优秀的记者,而尤其需要有生活在广大人民中间的、参加在各项实际工作里面的群众通讯员。”一个新闻机构的职业记者再多,它只能跑一些“点”,而散布在四面八方、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通讯员掌握着“面”;点面结合,就能更充分地反映出各条战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博尔塔拉报》是博尔塔拉蒙古自冶州党委机关报。多年来,报社热情为边防部队培养通讯员,据初步统计,从1960年报纸创刊至今,已为部队培养通讯员500多名。他们之中有的成了部队的新闻宣传骨干,有的转业后活跃在新闻工作岗位上。他们都有切身的感受:《博尔塔拉报》是通讯员成才的“摇篮”。报纸创刊后举办的第一期通讯员学习班,就邀请了26名部队战士参加学习。此后,期期都吸收部队通讯员参加。他们年年都要派出有经验的编辑、记者,深入风雪边防线,一边采访,一边辅导部队  相似文献   

4.
去年小平南巡,《解放日报》连发四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今年小平南巡,《解放日报》又发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要讲一百年》的著名评论,拉开了宣传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序幕。《解放日报》在宣传改革开放中的前驱作用,为海内外所瞩目。本期发表解放日报党委书记、高级编辑周瑞金的《舆论:改革开放的先导》一文,较为完整地阐述了《解放日报》的宣传方略。  相似文献   

5.
今年8月3日至10日的上海解放日报,先后发表了《“电扇大战”说明了什么?》和《“冰箱热”引出的思考》两篇通讯,从宏观经济的高度揭示了当前家用电器市场上电扇积压和电冰箱脱销这两个问题的内在矛盾,并探讨了出路。引入注目的是,这两篇通讯都有一个长长的作者名单,除了一位解放日报记者外,还有六七位该报特约记者,其中大多数是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社新闻智力开发中心第3期函授定于今年9月1日开课,从即日起至8月底止进行报名。招生对象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全国各级新闻单位的工作人员;各级专业报纸的编辑、记者、通讯员;部队新闻业务人员和通讯员;各级宣传部门的干部和通讯干事以及其他有志于新闻事业的人员。学习内容有专业课7门:《新闻学原理》《新闻采访概论》《新闻写作》《报纸编辑》《新闻评论》《中  相似文献   

7.
一本小32开,每期六七万字的小册子──《解放军报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竟使我如醉如痴。“通讯”架起了一座编辑部──读者──作者的友谊之桥。新鲜的观点,感人的事迹,生动的材料,编辑。记者、通讯员采编写作的酸甜苦辣,一桩桩通过“通讯”之桥,到了广大新闻干部的心中。“懒人不能当记者”时间过去了30多年。抹不掉的回忆,是一句警句式的话:“懒人不能当记者。”说这话的人,是60年代任军报驻广州军区记者的杨子才同志。那时,我并不认识他。我知道这句话,是从“通讯”刊登军报记者会议发言材料上看到的。他讲了很多,我…  相似文献   

8.
《解放日报》虽然是上海市的报纸,但它的内容却不限于上海地区的范围,它的记者,不仅在上海活动,有时还跑到江西、福建去采访。《解放日报》刊登的稿件,除了“本报记者”和新华社记者写的以外,还有《新疆日报》和《四川日报》等兄弟报纸的记者为他们写的专稿。凡是适合在《解放日报》的园地里生长的果苗,编辑同志都把它移植过来了。  相似文献   

9.
读了《中国记者》今年2期曹锋同志的《说说通讯员的苦恼》一文,感触颇多,我完全相信曹锋同志文中所列举的事实。现实中,确实有这样一些编辑、记者,他们不仅不尊重通讯员的人格,不重视通讯员的劳动,而且让通讯员代买土特产,把通讯员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甚至还有因受贿而锒铛入狱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编辑、记者在新闻工作者的队伍里,是极少数,我们作为通讯员,大可不必为极少数人的所作所为感到苦恼,更不该为此失去为报刊写稿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社新闻智力开发中心第3期函授定于今年9月1日开课,从即日起至8月底止进行报名。招生对象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全国各级新闻单位的工作人员;各级专业报纸的编辑、记者、通讯员;部队新闻业务人员和通讯员;各级宣传部门的干部和通讯干事以及其他有志于新闻事业的人员。学习内容有专业课7门:《新闻学原理》《新闻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3日至10日的上海解放日报,先后发表了《“电扇大战”说明了什么?》和《“冰箱热”引出的思考》两篇通讯,从宏观经济的高度揭示了当前家用电器市场上电扇积压和电冰箱脱销这两个问题的内在矛盾,并探讨了出路。引入注目的是,这两篇通讯都有一个长长的作者名单,除了一位解放日报记者外。还有六七位该报特约记者,其中大多数是新华日报、浙江日报、无锡日报、苏州日报、舟山日报等省市两级报纸的记者。这两篇通讯是由这个临时组成的记者群体集体采写的,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工作形式,姑名之为群体采访。电扇积压和冰箱脱销是许多消费者切身感受到的现象,但是原因何在,不要说一般消费者,就是许多生产者和销售者也未必说得出所以然。这显然是大有  相似文献   

12.
冯定华同志在今年第一期《新闻业务》“通讯员之声”专栏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一些报纸编辑,对农村通讯员另眼相看,总是盯着大机关单位的通讯员;用稿凭关系,凭熟人。”对此我想谈点管见。我也是一位在农村工作的业余通讯员,从八三年开始从事通讯报道工作。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在内部刊物《湖北农村金融研究》上发表的。说起这篇文章,我至今还感到对不起该刊编辑。因为稿件是  相似文献   

13.
情系好八连     
王经文说我与好八连有缘。 王经文在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正式命名“南京路上好八连”前后担任好八连的政治指导员。前年,我拟将好八连命名前后在《解放军报》《解放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有关好八连的通讯特写.连同周总理为我修改新闻稿的回忆文章汇集成册,送给部分老同志。王经文同志知道后十分欣喜.特意给我写了一篇短文《八连老兵一席话》,我把它作为册的“代序”。他指出“记住那段历史,不忘传统本色。  相似文献   

14.
“南京路上好八连”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于60年代初树立起来的集体标兵,是一面光彩夺目的旗帜。好八连官兵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一尘不染,拒腐防变,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革命精神,至今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不过,这一宣传主题当初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最近,我因研究好八连的宣传报道,翻出了60年代初的几本采访记录,其中有一段是记载好八连这个典型是怎样被发现和开掘出来的。虽是旧事,却有点小意思——对于新闻记者怎样抓好典型报道可能有些参考价值。在报纸上第一次突出宣传八连事迹,要数上海的《解放日报》了。那是1959年7月23日,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刊登长篇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约  相似文献   

15.
编辑记者与通讯员交朋友,这是一个“老掉牙”的、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却成了摆在报界同仁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据我初步了解,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编辑记者中存在“一多两少”,即:浮在面上和会上的多,深入基层的少,与通讯员交朋友的少.一位从60年代末写稿至今的老通讯员曾当着我的面说:“现在的编辑记者和通讯员之间好像隔着一条鸿沟”.对这一针见血的批评,我在默认的同时想到了三点:第一,与通讯员交朋友是共同办好党报的需要.通讯员是新闻单位邀请的为其经常写通讯报道的非专业人员.他们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新闻的基本工作路线,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专业新闻工作者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结合. 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张报纸(特别是各级党报),如果没有一支庞大的通讯员队伍,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闻稿件,那么,这张报纸是很难办好的,甚至是难以生存  相似文献   

16.
读者之声     
▲我是江苏淮阴商业学校企业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名叫万建伟。我刚到学校,学校便让我负责宣传和通讯工作。我现在是校报《开拓》编辑、校广播站编辑和通讯组长。或许是我的兴趣和工作上的需要,我和《新闻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工作也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先后被学校授予“优秀编辑”和“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贵刊的“当好通讯员浅谈”“通讯讲座”“新闻来稿评析”“刊林漫步”等栏目,内容丰富,有较强的可读性和适用性。美中不足的是“新闻来稿评析”嫌太单薄,内容也较单一,能否增加篇目,各种形式兼顾。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上下欢庆奥运年的热潮中,南京路上好八连迎来了国防部命名45周年,从1959年《解放日报》发表第一篇通讯到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正式命名的5年间,好八连怎样从上海开始,逐步红遍全军,最终获得国防部的命名。作为当年参与好八连报道的记者,每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至今心里仍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8.
最近获悉两则真实的荒唐故事:一是炮制“徐洪刚爱上了打工妹”的假新闻的作者在报上向读者公开道歉;一是黑龙江日报记者从西安《家庭之友》杂志刊登的通讯《45年前的恋人从死亡名单上走来》一文中受到启发,对文中的主人公进行追踪采访,结果“踏遍青山”,不见其人,原来是一名自由撰稿人杜撰的假新闻.不久前,笔者在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举办的第18期新闻宣传干部培训班上,与新华社高级编辑文有仁同志谈起此事,老教授道出了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对假新闻现象的痛心与忧虑:“我们的编辑、记者、通讯员都要负起‘打假’的责任.”作为一名宣传干部,笔者也常以拙笔撰写新闻稿,是业余通讯员大军中的一员.假新闻事件引起了我的思考:一些假新闻之所以屡屡见报,报社编辑固然有责任,但许多假新闻来源于我们业余通讯员之手,不能不令人感慨.我想,我们每个业余通讯员都应有“新闻打假从我做起”的自觉性.在向新闻单位投稿时务必慎重,对那些道听途说的故事即使“新闻性很强”也不要轻易动笔,务必采访调查清楚;对自己拿不准的数据等材料也应逐一核实;更不要明知真相却肆意曲解,为我所用地添油加醋处理之后投递给报社.  相似文献   

19.
通讯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事业中的具体体现。我们通常把通讯员队伍称做新闻事业的地方部队,把新闻专业队伍称做新闻事业的主力部队。通讯员队伍既是新闻专业队伍的有力助手,又是新闻专业队伍的强大后备军。不少优秀通讯员成了专业记者,有些还担任了领导职务。因此,培养、提高通讯员,就成了新闻机构和专业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培养提高通讯员,就得了解、研究通讯员。本刊特开辟“通讯员研究”专栏,先发表《开封日报》王庭僚《通讯员成长过程三阶段》一文,热诚欢迎新闻界的同志赐稿。  相似文献   

20.
图片传友谊     
去年九月,解放日报发表了《在打捞“阿波丸”工地上》的通讯及照片,反映了日本人民所关心的一九四五年四月沉没于我国东海的“阿波丸”打捞情况。十月二十五日,日本广播协会驻华记者盐岛俊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