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31年发生于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者有预谋,有计划的侵略中国的事件,这已是史学界的公论。同时,笔者还认为,“九·一八”事变与日本策制的“北进”战略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发动侵苏战争的序曲。敌视和进攻社会主义苏联,是日本蓄谋已久的称霸远东的侵略计划之一。在十月革命后不久,日本帝国主义者便企图‘北满州北部和西伯利亚纳入日本劳力范围”’“,1917年底,日本政府打着反希尔什维主义的旗子向协约国提议日本军队派往西伯利亚,并表示愿意单用日本的力量来对苏俄进武装干涉,以便趁机“占领满州北部及…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政策以经济侵略为主。为推行其经济政策,首先着手操纵东北的金融领域。通过在我国东北发行货币、投击倒把、垄断汇兑及金融资本输出等种种手段,扰乱东北金融市场,破坏东北的金融秩序,欲挤垮东北的金融体系以取而代之。到“九·一八”事变前,尽管这一目的没能得以完全实现,但也确使东北的金融体系遭到重创。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北进”苏联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敌视和进攻苏联是日本侵略远东计划之一。为建立北进的军事基地,日本迫切希望占领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中国的抵抗和苏联军队的强烈反击,日本“北进”战略计划破产。  相似文献   

4.
试析“九·一八”事变中英国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汪文军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9.18”事变,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序幕,日本的侵略扩张不仅威胁着中国的生存,也威胁着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对此,“英国采取了软弱的和解...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后 ,日本提出一条吞并朝鲜侵占中国东北的路线 ,大陆政策初露端倪。田中上台后召开“东方会议” ,并密奏天皇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满蒙”的方针。至此大陆政策完全形成。此后 ,日本为侵略我国东北作好了各种准备 ,随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执行“不偏袒”的调停方针,只注重维系美日关系,对此不愿涉足过深,这本身是对侵略者的最大偏袒.1931年11月,日本攻锦州,美国从所谓“不偏袒”向所谓“不承认主义”转变,但这并不能束缚住日本,日本宣布退出国联,宣告了美国对华对日政策的失败.美国实行这种政策,主要是受国内孤立主义的牵制和美日贸易的影响;是对苏联和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的恐惧;也是为了维护在东北的门户开放政策和挽救南京政府的声望和权利.  相似文献   

7.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占领了东北3省,紧接着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威胁远东金融中心上海和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乃至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内各派系开始重新聚合,无所作为的国民政府逐步对日采取积极的内政外交措施。  相似文献   

8.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造的侵略事件。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沈阳、安东(现丹东市),本溪、营口、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地,到1932年2月6日占领哈尔滨止,仅仅4个月18天,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整个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万同胞皆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的缘起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略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明  相似文献   

10.
从1931年日本法西斯策划“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的远东战略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的评述。 一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如何解除日本侵略的威胁,这是当时苏联党和国家领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也是整个30年代及40年代初期苏联远东战略的核心问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既是为了解块日本的所谓“生命线”问题,也是为了取得进而吞并全中国和北进苏联的前沿阵地。苏联当时认为“日本侵入中国东北,造成了对苏联远东疆界的直接威胁”“孕育着反苏战争”,于是开始把远东安全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关东军的由来闫庆生在中学历史教课书中,当讲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向中国东北三省进攻时,就提到了日本关东军是这次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和侵略主力。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长达15年的占领中,关东军实际上操纵着伪满帝国,对东北人民实行...  相似文献   

12.
共产国际与我党“逼蒋抗日”张建芳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整个东北,继之又不断地向内地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但当时掌握国家权力的蒋介石集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步步妥协退让,对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 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也是中国人民打响14 年抗日战争第一枪。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为全国抗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国旗下讲话     
今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71周年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命令它的“守备队”炸毁了沈阳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中国人民长达14年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从此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史学界对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作了充分的探讨,但对“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尚未深入考察,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探讨。 (一) 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令人遗憾的是,当时主持东北,领兵几十万,对日又有家仇国恨的张学良,却执行了不抵抗政策。笔者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张学良长期以来形成的“统一才能御侮”的思想,是他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之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统治者为了造成大和民族人口的绝对优势,达到其永远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开始推行“武装移民”政策,并于1936年将其确立为日本的重要国策。在移民侵略政策下,来到中国东北的10万日本“青少年义勇军”全部加入了日军的作战部队,沦为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战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以蒋介石集团为核心的南京国民政府,是维护中国四大家族根本利益的政权。这个政府对日本的侵略政策,从“九·一八”到“八·一三”,发生了由不抵抗到被迫抗战的变化。本文把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以便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它的规律性。一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5月《塘沽协定》。这一阶段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指导下,其对外政策是采取亲英美、反苏和对日不抵抗的政策,对内是集中军事主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镇压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日本帝国主义在田中内阁时期,早于1927年6月下旬及8月13日,先后召开两次  相似文献   

18.
“锦州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交通过对构成锦州三个事件前后过程的全面分析,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任略中国的罪恶行径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昭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者气焰更加嚣张。这时李烈钧便提出“开放政权”、“实行民治”、“内部一致”、共同抗日,以及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并向政府与蒋介石对日侵略所采取的态度和政策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20.
李顿调查团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侵略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当时的中国蒋介石政府一再严令东北军将领张学良“绝对不抵抗”、主张“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怒含愤,暂持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9月21日,国民党政府训令驻国际联盟代表施肇基向国联理事会提出申诉,要求国联采取行动“使危害和平的局势不致扩大”,并恢复到事变前的状态。经过两个多月的漫长辩论,12月10日,国联理事会终于通过决议,决定派遣一个调查团到远东调查中日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