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明语法是训诂的重要内容之一,阐明语法对于正确训释词语、疏通文意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甲骨文研究中,人们对甲骨文字词的考释比较重视,而对甲骨文语法的研究则有些忽略。本文以笔者曾研究过的几个语法问题为例,说明甲骨文语法研究在字词训释中的重要作用,希望有助于甲骨文语法研究和字词考释的进一步结合。本文所引甲骨文辞例,引自《甲骨文合集》者径出片号,引自《小屯南地甲骨》的简称“屯”,引自《怀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的简称“怀”。  相似文献   

2.
后世对于《诗经》毛传的研究可谓非常细致了,对单音词的研究却不多,对单音词相训中的"某,某;某,某也"这种特定形式的研究则更少。这种单字相训的形式在毛传中是很普遍的,从意义远近的角度来讲,被训释词和训释词可以有义同相训、义近相训、义隔相训及义反相训等不同的类型。文章从义隔相训入手,对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从引申关系、假借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永安 《红领巾》2004,(2):135-138
墨子对虚词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对虚词的训释涉及语气词、副词、连词等.墨子训释虚词多采用分类法、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他把意义看做虚词的核心和依据,并认识到虚词的抽象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训诂学和语义学,对古汉语词汇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本文旨在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力图对《尔雅·释诂》中的训释词与被训释词在词义的内部的关联,这一非同义训释语言现象作出较为合理客观的解释.从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是上下义位关系、训释词是用来揭示被训释词某方面的语义特征的、拆分训释词的词义的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的语义联系.笔者不揣简陋,尚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训论学和语义学,对古汉语词汇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本文旨在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力图对《尔雅·释话》中的训释调在词义的内部的关联,这一非同义训择语言现象作出较为合理客观的解释。从训释词与被动1释词是上下义位关系、训释词是用来揭示波训释词某些方面的语义特征的、拆分初1释词的词义的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的语义联系。  相似文献   

6.
韩愈主张作文辞必己出,主观意愿是强调语言的独创性,但往往导致文章语言艰深难懂。《贞曜先生墓志铭》也存在这种情况。历代训释这篇墓志铭的学者很多,但仍然有不少语词没有得到确切的解释,在此选取该墓志铭中奇涩险怪者8则进行训释。  相似文献   

7.
<说文>是一部说解字义、辨析字形的纂集专书,包含了9000多条训释,这些训释不仅在具体释义上为后世的字书、随文注疏等提供了范本,就方式而言也是后世难以超越的.<说文>的训释方式可以分为直训、义界、描绘等类别.其中,义界是<说文>中最主要的训释方式,比之于直训与描绘,义界是一种完全的、更为优化的训释方式.  相似文献   

8.
《说文》训释语由许慎概括字(词)在各种具体文献中的不同用法并加以提炼而成,是字(词)存储状态的意义,即词典义。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的、稳定的、全面的意义系统。通过对《说文》训释语的整理,可以构建一个东汉时期常用词系统,这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作为一部诞生于农业经济大背景下的字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因而,在许慎的文字训释中,则以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表现出了农业民族一些独有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对《说文解字》中部分文字训释的分析,探讨了许慎文字训释中所体现出的农业向心性。  相似文献   

10.
《说文》训释源自对先秦两汉训诂传统的深刻继承,许慎全面吸收了汉代小学家、经学家的训释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许慎依据《说文》自身的性质对前代训释进行改造与优化。《说文》的训释优化包括训释优选、训释改造两个层面,它受到形义统一原则的制约,遵循词义训释的客观规律,符合训释体系的内在需要,并受到儒家经典中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通过不同优化机制的综合与协调,《说文》实现了对训诂传统的扬弃与改造,成为了中国训诂学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说文广义》是反映王船山语言文字思想的重要著作。文章从训诂实践中概括出了王氏词义训释的体例,对其中以形索义,据本义求引申义和关注社会用字等三个方面的训释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讨论,指出"形义统一"是其研究《说文》的指导思想,也是其词义训释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古汉语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词语训释,其在古诗文的今注今译中起着很为重要的作用。但在我们常见的一些今注今译中,单词语训释就存在着训释欠妥;强加己意进行训释;训释过于简单等诸多问题。文章就笔者从事相关工作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加以列举,以就正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3.
词语训释在古汉语文选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如何教又如何引导学生对文选中出现的词语进行正确地训释并力求训释得正确,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和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古汉语文选教学的关键。可以从教学评价、训诂知识的运用以及古文献阅读三方面入手,其中教学评价是前提,利用训诂学知识训释词语是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而古文献阅读是词语训释的有利补充。  相似文献   

14.
同训是《尔雅.释诂》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训释方式。但是,所谓的“同训”并不是如字面上所讲的“同义互训”。有的“同训”是利用释词的一个义素来解释一组被释词,有的“同训”则是利用释词的几个完全不同的义素来解释几组被释词。由于同训方式的不同,这些被释词形成了不同的语义场。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第一部字书,以训释单音词为主,但也训释了一部分双音词。本文就对此书中的双音词训释加以研究,总结出其释又方法和释义规律,以能更好地继承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也为后世字典词典的编纂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定性研究作为训诂方法之一的“类比”,分别从“训诂类比法的意义和性质”、“训诂类比法的理论依据”、“训诂类比法的运用条例”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讨论了训诂 类比法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训诂类比法是一种外向型的训诂方法,它观察与研究的重点是训释对象所处的周边环境,以上释对象与其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训诂类比法的理论依据是语言文字的社会性及系统性;训诂类比法在实践中可以利用的主要素材类型有连文、对文、互见、同例  相似文献   

17.
训释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训诂材料的主要形式在于训释,其训释方法非常重要.本文从重要的训诂学论著中学习并且归纳基本的训释方法,从分类的角度简述对于训释方法的理解,以期对古代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释义是传统训诂学的一种释义方法。本阅述了随释义的来源,命名和定义,着重对运用随释义所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探讨,以求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训释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说文解字》中的直训释字跟踪查询,将其释字与被释字系联起来,可以串为甲→乙→丙→丁的形成或交叉组合的形式,看起来词义应该是一致的,而实际上直训系联起来的一组词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关系。直训系联起来,有明义与显示作用,了解古人用字情况,明确词义的类别归属,反映词义的文化内涵,揭示多义词的意义层次和层次间的关系,表明递训字之间的意义关系和词义网络。从此可以悟出许慎对这些字之间复杂关系及其联系的理解。作为古代经学大师,他的训解方式和思路及其对词义之间关系的理解极有代表性。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对我们理解古书和古训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从<诗经>翻译的历史来看,<诗经>翻译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其为首者乃文字训释和题旨训释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明确<诗经>翻译的难题所在,对<诗经>翻译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