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陆世雄 《考试周刊》2009,(35):23-24
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自1930年发表以来.便成为文学批评者竞相讨论的对象,而其中的一个主要话题是女主人公爱米丽的悲剧命运。有的学者认为,爱米丽杀死恋人是因为对方的薄情令她由爱生恨。而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爱米丽的悲剧是由南方盛行的父权社会和传统妇道观所致。本文认为。爱米丽悲剧的成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是南方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内因则是爱米丽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了一个南方贵族小姐爱米丽悲剧的一生。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从爱米丽生活的家庭及社会背景方面进行探讨,可以找到造成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福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主角爱米丽,通过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分析探究了导致爱米丽悲剧命运的影响因素。爱米丽的人生是悲苦而凄凉的,其中三个因素影响导致了她的悲剧人生,一是爱米丽所处的家族父权和家长制对她的性格的影响,二是爱米丽所处时代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对她的思想的禁锢,三是爱米丽自身畸形的爱情观促使她最终会有这样的一种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他的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角度,主要着眼于父权统治、社会压力、时代因素、爱米丽的性格、荷默的背叛五个方面来分析爱米丽的悲剧成因。爱米丽的命运被一种无形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支配,最终导致了一场爱情悲剧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向读者呈现了爱米丽小姐充满悲剧性的人生,而玫瑰花在小说中的寓意恰与爱米丽人物境遇的悲剧色彩相吻合,象征了爱米丽的悲剧人生。文章从分析爱米丽的女性形象入手,探求该人物的悲剧色彩,解析它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并且分析杰弗生镇的人们对爱米丽的态度,从以上三方面探求玫瑰的意象在小说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这个故事是爱米丽小姐的悲剧,也是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抱残守缺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也是以爱米丽小姐为代表的整个南方旧社会的轰然倒塌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曹慧慧  周梅 《文教资料》2010,(21):20-22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爱米丽怪异、暴戾的行为与当时美国南方文化传统、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南方传统的象征,爱米丽身上背负着南方人往昔荣耀的深深眷恋,因此她无法挣脱旧南方道德规范体制的约束和制约,而她的人生悲剧也正是在这一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被众人一步一步地塑造而成的。文章旨在从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出发,立足当时大的社会背景,通过主人公和各个人物矛盾冲突之来揭示出爱米丽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的爱米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自问世以来.人们一直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评述.可见其巨大的魅力。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分析才能正确地发现爱米丽悲剧的成因。首先是她那坚持清教思想家庭伦理观的父亲剥夺了爱米丽青春时期爱的权利;然后是镇上人为维护旧的传统观念.对已是老处女的爱米丽的爱情横加指责和干涉。内外夹击中倍受煎熬的爱米丽在遭到爱人遗弃时失去理智.酿成了一桩惨烈的悲剧。爱米丽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爱的权利一再遭到剥夺和侵犯.是其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描写了两个悲剧性的女性:曹七巧和爱米丽。曹七巧由于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爱米丽孤傲、怪僻、由爱生恨走向自我的毁灭。她们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作为女性,她们都在抗争中绽放,在人性的扭曲中枯萎,隐含着深刻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0.
《纪念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爱米丽的悲剧是由她身上的“窈窕淑女”观念和传统妇道观及其它因素所致。小说不仅描写了爱米丽的悲剧,而且反映了福克纳表现在小说中的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11.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福克纳的力作,是以出身贵族世家的爱米莉的生活为中心的一个讽喻故事,反映了南方庄园经济文化的没落与消亡。此文拟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来阐释女主人公爱米莉及玫瑰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真实地描述了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扭曲变态的心理。本文试从社会环境、传统父权制以及个人心理等三个方面探讨艾米丽小姐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其怪异、恐怖的情节描写了一个没落贵族女性的爱情悲剧,借此揭示美国南方在南北战争之后的社会大变革中所经历的巨变。作者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成功地展现了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内战以后南方没落贵族艾米丽小姐一生可悲遭遇。处于新旧变革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仍保持着男权制的意识形态,并以淑女风范来约束女性。本文试从家庭中父亲的控制、社会的压抑、艾米丽失败的婚姻以及其自身性格角度来解读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揭示了艾米丽的人生悲剧是男权社会压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邹雯 《海外英语》2012,(8):215-218
作为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真实地描述了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特殊时期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扭曲变态的心理。该文试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从词汇,句法,修辞手法和语境方面来分析艾米丽小姐无法避免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6.
在对福克纳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既往研究中,有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父权制是导致爱米丽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借用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进一步提出,爱米丽性别的复杂表演性质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文化机制对个体性别身份的规约以及个体在颠覆机制时所遭遇的遏制。两者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促成作品的悲剧意识。爱米丽先是在父权制的掌控下遵循"南方淑女"这一性别规范来建构自己的性别,之后在父亲去世后对性别和身份的操演解构了这一所谓本质主义的迷思。其操演的身份既是对社会文化机制的颠覆与反抗,又是对性别主体重建的诉求,是女性个体争取性别解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中描绘了美国南方在内战后被资本主义势力击败的衰落史,以及在这种社会变革中各种人物与命运抗争,最终却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堕落与死亡的悲惨结局。《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很好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笔者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艾米丽的性格,进而深入阐释艾米丽的悲剧命运和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正>This semester I read a novel named The Grass Is Singing about people’s tragic lives under racial discrimination.The writer Doris Lessing,a British novelist,had a similar life experience in the countryside in Southern Africa.Lessing’s family moved to the British colony of Southern Rhodesia to farm maize when she was a little child.The environment there was so rough,her mother Emily tried to impose her original lifestyle on  相似文献   

19.
从女性主义角度,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剖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人公爱米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充满恐怖色彩的哥特式小说,窥视小说的魅力。小说叙述了一位深受父权制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爱米丽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是孤独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在恐怖的氛围中实施了她的疯狂行为。主人公的孤独人生和悲惨生活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旧传统、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妇女的摧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