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不仅要“育体”还要“育心”。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大部分在室外进行,而且更多的是采用形体语言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相似文献   

2.
扈滨 《精武》2012,(25):51-51,53
由于体育教学中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准确的运用形体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且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通过对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运用及其重要作用的分析,阐明了其对教学质量的直观影响,并提出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谈体育教学中形体语言的多元功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体育教学中,形体语言与语言同等重要,都是师生双方交流信息的不同载体。本文就形体语言的概念、内容、特点等方面作一初步研究并探讨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多元功效,从而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师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育教学中,教师形体语言的基本特征,作了详细论述。认为教师形体语言能将抽象的体育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对语言的表达予以进一步的强化和补充。因此,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形体语言的运用是否规范、准确、及时、合理。  相似文献   

5.
论形体语言的功能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体语言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传输手段,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本文拟就形体语言的概念、内容、功能、应用以及应用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6.
人体形态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先形成和使用最原始、最基础、最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表达形式。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人体形态无声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之体会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语言艺术的使用——学科渗透素质教育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成良  昭明  付新艳 《体育科研》2000,21(2):16-17,20
体育教学的活动性,决定了其体育教学语言使用的特殊性,因其语境、语义、语感、构词、炼句以及语言形式、语言内容,使它与其学科均有很大不同.掌握体育教学语言,确是一门艺术.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加强思想修养和语言修养,如此才能渐入佳境.为此,本文仅就体育教学语言的作用;要求、运用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语言具有教学语言的特征,表现在它的规范性与激励性上;体育教学语言又具有一般教学语言不具备的特征.即准确性、简捷性与权威性,体育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既不同于数学学科,又不同于语文学科,前者过于精确,后者过于夸大,其准确性在于它的判断与三维立体概念;体育教学语言的简捷性是体育教学语言的精髓。体育教学是在一个动态环境中进行的,教学过程要求尽量多给学生活动时间。因此语言的简捷性就成了教学中的关键;体育教学语言的权威性,是体育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权威性,就没有整齐划一的动作。提…  相似文献   

9.
只有在教学中准确、合理、灵活地运用体育教学语言,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体育教学具有十分直观的动作语言,教学中语言刺激强度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性特别强,便于创设情景语境。根据体育教学的特色,结合教育学原理,文章提出了"讲练结合.情境互动"双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中的情况分析,并与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可比性指标相比较,其结果证实:部分普通高校与全国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别。《标准》作为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体现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尺度。无疑,它将会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其调查目的在于实施《标准》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并发现问题,为提高和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有益于职能部门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综述法,从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女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人手,以新的角度阐述了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范围内的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意识的培养,并提出对征对现代女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体育意识培养途径及方法的建议,以帮助现代女大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3.
对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地区4所大学的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揭示了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及其形成因素,以及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就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西安市不同年龄妇女体育健身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市不同年龄妇女体育健身情况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西安市妇女的体育认识呈多元化趋势 ,体育健身动机主要来源于生理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终身体育观念的提出,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大学体育做为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体育应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以使他们受益于学校体育,更加适合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程学科层次与实践层次的争议长期存在,归因于二者的理论基础与探究模式不同。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要求二者搁置理论形态上的争议并寻求整合。在二者实现整合的过程中,基础课程理论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整合的路径也有了新的起点。消除争议,寻求共鸣是体育课程学科层次与实践层次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7.
王镇兴 《福建体育科技》2002,21(4):50-51,61
本文通过对 2 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前景的研究分析 ,发现在新世纪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着多种挑战 ,高校体育教育要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改革必须是全方位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女大学生体质测试部分内容进行相关性研究,及运用数学模型建立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分析自身实际体质情况的函数,有利于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更好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用“身高标准体重”对学生的体型进行分类研究,论证了体型的胖瘦对青春期前后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耐久力及男生的上肢肌力有影响,其结果均为瘦体型和匀称体型学生的均值优于胖体型学生;体型对速度和下肢爆发力素质的影响不甚明显;不同体型的女生,其腹肌肌力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Canadian school children aged 10–14 year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220 boys and 246 girls in grades 5–8. Physical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7-day recall using the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Older Children. Selfperceptions of physical conditioning, sports competence, strength, body appearance and general physical selfworth were measured by the 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 (PSPP). We found that boys were more physically active than girls and had higher perceptions of sport competence and strength. All PSPP scal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in both boys and girl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procedures found the hierarchical PSPP model provided a good fit to the observed data, with little evidence of diff erences between the sexes. Analysis of five alternative structural model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PP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und the most parsimonious model to have significant pathways from both physical conditioning and sport skills to physical activity. Models for the sample as a whole, for boys and for girls were similar, accounting for an R 2 of 0.27–0.29 for physical activity.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especially physical conditioning and sport skills,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es of activity in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