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习作教学的阶段目标指出:5-6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从阶段要求可以看出:习作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要让学生迈开步子,走上乐写之路,消除对写作的神秘和畏惧心理,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看成自己的内在需要,使"要我写"的习作教学演变成"我要写"和"能写好"的其乐融融活动。要让学生乐写好写,离不开一些教学工作的相辅相成。本文从几方面浅淡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师,应该让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自然地结合,丰富学生生活,激发文心,使学生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进行有效的习作讲评,继而在反复的修改后,让学生体验作品发表的成功与喜悦,从而主动"吞食"课外书籍,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目标设定中,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自信心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习作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源泉。对于学生的习作,用挑剔的眼光放大他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眼光去挖掘他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后者却让学生的习作兴趣越来越浓。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应着重开放学生习作赏析的形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3,(67):61-6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实际习作过程中,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空话套话多,离题甚远,生编硬套,为了达到规定的字数用废话前拉后扯地凑,甚至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为此,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让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交际语境的习作教学是习作指导的新模式,强调要立足学生的心理、生活环境,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写给谁看",这样能诱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师要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对习作前、习作中、习作后三个阶段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指导,通过创设语境、依托语境、拓展语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构思、表达、修改、分享。这样,能让学生理解习作的本质意义,获得习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作文个性化"得到老师们的一致赞同。个性化的作文要求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从而让学生在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现这种新的转变呢?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乐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因此习作教学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培养、爱护学生敢说敢想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上,敢写、愿写、乐写、爱写的习作品质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选择了"即兴指导习作"这一途径,即我的习作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我的指导灵感(我把习作素材、情境、学生饱满的情绪状态、浓厚的习作兴趣等,统称为灵感因素)来了,我就会情不  相似文献   

8.
正降低学生写作启示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小学阶段降低门槛,放缓坡度,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注重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夯实写话习作的基础,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我有以下想法:首先,从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谈起;要想让写话、习作教学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真正有意义的一堂课,就要学会"发现儿童"。即我们要走进儿童世界,先了解他们的兴趣,才能谈得上培养。在了解他们的兴趣后,再把说写结合。让他们先说话。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玩木偶,那就  相似文献   

9.
对于小学习作教学,我认为: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在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第二,在操作方式上,要体现开源导流,开源:打开思路,解决习作内容,让学生有话可写;导流:指导写法,让学生形成基本的习作技能,力求把文章写好。一、激活思维,寻找素材,让学生能写"2011版课标"强调,"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一学段),"观  相似文献   

10.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最怕的就是写作文。每次经过一番搜肠刮肚,挤牙膏似的只能挤出一小段文字,还干巴巴的没嚼头。当时的情景真是"苦坐苦思苦不堪言,愁情愁理愁眉苦脸"。为了让自己的学生少受习作之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进行了一些探究。我认为,作为学生习作的引路人,教师应做到心知"度"明,把握好习作教学的几个"度"。一、明晰标度所谓"明晰标度",就是明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每个阶段的习作要求和每次习作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习作的心理动因,以提升表达的需要作为习作教学的出发点,才能直接对写作起到推动作用,甚至能反过来指导和解决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让写作充满激情,使学生的写作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师生都害怕习作,作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习作观点由"老师要我写"转变为"老师我要写",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为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作者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要我写"为"我想写",并通过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阶段阅读与习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读写兴趣是基础,最终要落脚到"好"与"乐"上来。如何让学生愿读书、爱习作?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悦读·趣写"教学,核心是"悦""趣",激发学生的阅读习作兴趣,让学生亲近读写、喜欢读写、习惯读写、享受读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打好读写基础。通过阅读加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对写话有兴趣"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写话教学的明确要求。的确,写话是习作的开始,在起步阶段就重视对学生写话兴趣的培养对今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重要意义,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此不疲。那么,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写话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有想写的欲望,其次要有会写的能力,进而具有乐写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上,让小学生愿意习作,热爱写作,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效地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鲜活有力的作文教学兴趣激励机制。立足实情,辩证施教,依笔者拙见,激励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写前巧引积累。巧引积累,是指引导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要灵活。  相似文献   

17.
从创设情境、支架搭建、完成初稿、评价交流四个方面构建儿童视域下的功能性习作教学框架,让习作从"要我写"的应命状态变成"我要写"的自主状态。  相似文献   

18.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习作基础,习作兴趣仍需继续点燃。在动作描写中,学生往往写不具体,常常用概括的语言陈述。要让学生的习作写生动、写具体,可进行专项训练,以激活习作潜能,点燃习作热情。针对一节"动作描写"习作指导课进行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找到动作描写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动作描写练习。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对写作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落到实处呢?我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一"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追问。第一问:为什么选三年级上册"习作一"追问?这是我要解释的第一个问题。一、二年级都是写话,暑假一过,学生就要开始写习作了,不仅学生,就连家长都感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2011,(6):17-17
2011年第四期的(《习作:为何而作.为谁而作?》让我面对作文教学豁然开朗。第一,习作教学应从生活需要出发,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写的问题。作文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交际应用的需要,是情感倾泻的需要。引导学生将习作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写的同时体味到“写”和“成功”的快乐。第二,习作教学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同样也是作文语言的源泉。教师在命题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