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的本质的追问,形成“人的本质”思想的萌芽,到近代“人的本质”思想的全面形成,西方“人的本质”理论的历史轨迹记录下了人类自我认识的发展历程,对人的本质是什么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只有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也最终实现了“人的衣质”思想的革命性变革,超越了一切旧哲学的人的本质观,真正达到了对“人的本质”有了科学认识和理解,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2.
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多年来是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积极探讨的问题。它是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入考察,对人的发展的三个形态理论的深刻分析而做出的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承诺。从本质上讲,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特征的全面拓展,是人生自由幸福的自我实现与不断超越,是人性真、善、美的获得与生成。其丰富的内涵可以从多重视角来加以探究: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体现;人的依附关系的完全解脱;人的工作职能的自由转换;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如何诠释、理解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属性问题,怎么构建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理论化——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都试图解答人的本质,但都未能全面地揭示这一答案,只有马克思"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实践的角度,回答了人的本质的真正内涵。当今,我国高举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梦"伟大旗帜,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而这一切与我国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是离不开的,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于实现"中国梦"宏伟蓝图,更好地发挥"中国梦"在价值观领域的引领作用,激发和形成最大的社会共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有效激励是出版社构建和谐团队、保持永久性活力的关键,也是出版社倡导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然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却成了目前出版社在转型期面临的普遍难题,激励乏力甚至激励失灵越来越困扰着众多的出版经营者和管理者.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出版社的传统激励机制忽视了以人为本,这是其致命缺陷.传统激励机制忽视了"人",忽视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发展,一句话,就是没有坚持以人为本.要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就必须围绕"人"做文章,尊重人,关怀人,全面地理解人,把以人为本作为出版社激励机制的核心和灵魂.赢在激励,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出版社激励机制时我们可以尝试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镛 《记者摇篮》2009,(7):58-58
人学即为当代人类对人性真实的透视学。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价值为中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人学进行全方位的探究,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人”这一社会主体能够真正体现其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辉 《记者摇篮》2006,(9):38-38
新闻的源泉主要是人的劳动和创造,新闻宣传工作的对象是人。新闻宣传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砭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足点,这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决定的.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十六大提出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传媒机构在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时.应当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把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发展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实现新闻从业人员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体现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关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期刊编辑工作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每一类期刊都有着广泛的读者,根据各自的不同,对期刊编辑的要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衷宜燕 《大观周刊》2012,(41):21-22
费尔巴哈人本质观与马克思人本质观的分水岭是能否以实践的视角去观察人、理解人。费尔巴哈人本质观描绘抽象的人,因为不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而马克思人本质观将劳动实践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人与人、人与意识、人与社会三大关系之中,扬弃和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质观,诠释的是完整的人、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媒体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我们广播电视广告队伍管理同样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人为本要求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潜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江山 《图书馆》2012,(2):138-140
民国时期国内的民众图书馆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的推动以及社会的广泛参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与创新对当今的图书馆事业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其本质在于促进人的社会化。图书馆在传递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的过程中,促进了人的发展。图书馆学是育人之学,培养人是图书馆学的立足点,人的问题就是图书馆学的核心问题,图书馆学理当关注的是"人文世界"。在此意义上,图书馆的本质决定了图书馆学的学科属性,图书馆学是人文之学。  相似文献   

13.
段淳林  任静 《新闻大学》2020,(2):17-31,119,120
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程序化创意是智能广告的典型形态,程序化创意是智能广告时代广告创意的智能化、个性化和程序化,其本质是以算法为核心,解决用户、环境和创意内容的匹配。传统的以人工为核心的经验创意演变为以智能算法为核心的程序化创意,后者以智能算法技术和创意DMP平台为基础,在用户协同、场景匹配以及内容相关上实现了广告创意的动态生成和优化。基于精准营销理论、场景营销理论、内容营销理论以及用户画像理论,本文提出RECM模型,用来总结分析程序化创意的特征及发展,并探讨智能广告创意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科学发展的要义是发展图书馆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人人共享;基本要求是实现图书馆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图书馆。构建和谐图书馆表现为三个层面:总体上,图书馆与社会文明进步相适应;行业中,不同类型图书馆层次与结构合理;具体看,图书馆构成要素合理配置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Describing actual museum‐wide events developed for the culturally charged arena of the Brooklyn Children's Museum,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hilosophical and pedagogical double binds that have brought multiculturalism to a political impasse. Museums have strived to be valued resources in an increasingly diverse society. In aspiring to broaden their audience base, their work has shifted from developing educational policies that are “object‐centered” to those that are “community‐centered” — a change of strategy affecting everything from programs to exhibit design. Children's museums — distinct (if not marginalized) from the serious work of the traditional art or ethnographic or natural history museum — know and indeed say in their very name — “children's museum” — that they are for the sake of someone and not about something. They have always already been attuned to the visitor at the threshold.  相似文献   

16.
“Welcome to the future of museums” is one of the many rave head‐lines that greeted the reopening of 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 in Glasgow, Scotland, after a $60 (£30) million refurbishment. This article charts the course of the project over the 16 years it was in development, tells how it survived a number of major setbacks, and recounts the key strategic decisions that led to the creation of an object‐based, visitor‐centered, storytelling museum that was more successful than we dared hope. The project team aimed to integrate the demands of research, design, conservation,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bring visitors and objects—in all their richness and complexity—into meaningful contact. This process has been rewarded with unprecedented visitor numbers‐3,000,000 in the first year, in a city of 600,000 people.  相似文献   

17.
谭楚子 《图书馆》2011,(2):12-19
悬置政治-社会层面"不可抗因素"不论,20世纪80年代末以降并迄今方兴未艾,出版、印刷等传统纸质传媒式微,电视、数字、网络等新兴电子传媒汹涌勃兴的同时,介入公共话语、充当社会正义良知代言人的知识分子日渐退隐最终逍遁于无形,之后来者自觉演变分化为学院知识分子和媒介知识分子(或称电视知识分子),即本质上规避道义担当、抛却社会责任的所谓"知道分子"。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版、印刷传统纸质传媒与电视、数字、网络等现代电子传媒分别构成了知识分子文化与知道分子文化的重要形式表征,由此揭橥凸显了公共图书馆文献馆藏意义层面长期以来被繁茂芜杂的技术细节所遮蔽着的一个重要事实:纸质印刷文本不仅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言说空间,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建构起了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立场;以纸质印刷文本庋藏、传播为己任的公共图书馆,实乃当下"后知识分子时代"知识分子文化传承最具操作可能的重要途径。今日知识分子公共话语集体失语,民众趋之公共图书馆寻觅精神家园,寄望其能肩起道义担当,引领崇高价值。因含此内在独特天然优势,公共图书馆确具民智启蒙、人文引领等道义担当之可能向度。藉此,热闹经年的"全民阅读"活动不再只是驻足于浅表意义层面上的应景运作,而终于找到了自身赖之安身立命的真正魂魄;同理,沸沸扬扬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等大而无当之类空泛的理念讨论,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真正的精髓或归宿。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民国时期安徽省立图书馆的馆刊,《学风》刊载了为数众多的研究安徽地方文献的学术论文,在推进安徽地方文献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这些研究直到今天还有着现实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戴丽琴 《图书馆》2011,(6):104-106
古籍目次检索的数字化是21世纪数字古籍检索的新方式。它至今未引起学者和数字古籍建设者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当前数字古籍目次检索,还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其原因主要是建设者目次检索意识淡薄、落后。未来的数字古籍目次检索的建设,要两手抓,一方面分析论述目次的信息价值和古籍目次检索数字化的功效以加强和提高数字古籍建设者的目次检索意识,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推广和建设目次数字检索。古籍目次检索的数字化是当前古籍数字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数字目录学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本质"虚构论"不仅在立论上缺乏逻辑依据,而且自身也具有明显的"虚构性";图书馆本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能主观"建构"或"制造";对图书馆本质的探寻永远都只能"在路上",而不能真正"到达";后现代主义不是图书馆学理论的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