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雪 《辽宁教育》2013,(2):64-64
“公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时,学生可以借助剪一些边长是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纸,再摸一摸、比划一下这些正方形纸的大小等操作活动来建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间观念。而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要想再运用这样的手段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则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自然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时,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很多教师都会在教学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了教师的有力帮手。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过度甚至滥用多媒体,对教学反而带来消极影响。通过我对一些小学优质课竞赛的观摩,发现其中几位老师的多媒体教学,值得我们思考探究。镜头一:有一位教师在教《量一量》中(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为了让学生认识1平方厘米的大小。执教老师先让学生动手画了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并让学生用彩  相似文献   

3.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学生认识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内容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我们知道了1平方厘米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量一量练习纸上的图1好吗多媒体出示长为2厘米、高为3厘米的长方形生:好学生各自在课前教师发给的练习纸上操作师:谁能先来告诉老师,这个图形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生1:我量得这个图形有6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师:也就是说……生1:这个图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师:谁又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量…  相似文献   

4.
一、初步感知,进行探索导向。 1.教师让学生用两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下面的探索实践进行导向。 (1)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宽没有变,长发生了变化,面积随着发生变化,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有关。 (2)再次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没有变,宽发生了变化,面积随着发生变化,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宽有关。 二、深入感知,引导探素关系。 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92~93页,练习二十五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动手操作,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体验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的单位。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教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纸或塑料布做成)的正方形各一个…  相似文献   

6.
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我在大屏幕上演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让学生把看到的和得到的结论说一说。本来学生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我的目的只是巩固。谁知有一个学生回答“:我看到正方形变成长方形了。”当时我一愣,同学们也丈二和  相似文献   

7.
在解答“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是25厘米,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大75平方厘米。求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道题时,我设计了一张活动投影片。通过演示,借助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难点。我用投影片出示图1,让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条件:①大正方形面积比小正方形面积大75平方厘米;②大小正方形两务边的和为25厘米。问题:求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提问:要求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首先要知道什么条件?小正方形的边长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这时我提示说,“大正方形面积比小正方形面积大75平方厘米”,这“75平方厘米”是指的哪一部分,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并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给大家看。当学生时这个问题都弄清楚以后,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图2,进一步证明学生的理解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教 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的 :让学生动手探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具准备 :微机课件(或灯片) ,每个学生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图片若干和操作题、讨论题等各一套。教学过程 :(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图片量一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后)师 :这样量课本封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那么怎样量才方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教学调控]让学生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量出右图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操作后 ,教师反馈…  相似文献   

9.
<正>【案例描述】"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我在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中带给我最深的感触。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分别有多大吗?师:那么,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呢?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一下。生1:可以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上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看看能摆多少个。生2:还可以剪一剪,看看1平方分米能分成多少个1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0.
一、学习要点1.知道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知道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约有多大。1平方米约有半扇教室门那么大,1平方分米约有手掌(儿童)那么大,1平方厘米约有大拇指手指甲(儿童)那么大。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  相似文献   

11.
近日.她与师傅同上一堂课——新世纪版三年级上册“面积”章节中的“量一 量”。在自己上课、听课后,她对师傅的“摆一摆”(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这个环节一隋有独钟”。认为“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不但创造出了各种图形.深刻体会到了面积大小的含义,并且由充满创造性的摆替代了整齐划一的测量、练习.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习热情、兴趣,更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原本好奇、好动的孩子有了发挥潜能的余地.于是她产生了再次上课的念头。事后我反思.为何同样的教学设计.却得到不一样的效果?在我们的讨论中.渐渐明白了……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并认识平行四边形。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积累感性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七巧板、直尺、三角尺,能折的长方形、正方形小木框、小棒(6长2短)、方格纸。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青 《云南教育》2002,(31):39-4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1.电脑出示。师:它们各是什么图形?生:左边是长方形,右边的是正方形。(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师:长方形有几条边?你们数数看。生:长方形有四条边。(师板书:四条边)教师请一名学生用电脑演示长方形的边并数数条数。师:那么你们会用同样的方法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生: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师:谁来数给大家看?(指…  相似文献   

14.
郭寒英 《湖南教育》2002,(21):50-51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第118~120页。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学生理解面积与常用面积单位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学具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提出下列问题:1.如果没有直尺,怎样测量桌面的长度?2.观察课桌面,估计它的长度,并用所选的长度单位量一量。3.你能估计课桌面的大小吗?会测量课桌面的…  相似文献   

15.
[片断一]师:你们手中的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生:1平方厘米。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图形,每排摆4个正方形,摆2排。(学生动手操作)师:摆好的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生:摆好的是一个长方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师板书)  相似文献   

16.
课前,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有四个长方形和观察记录表的纸片,及8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长方形大小见下图。(尺寸暂不出示)  相似文献   

17.
雷燕飞 《四川教育》2002,(12):29-29
【活动设计】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教师让学生伸出双手,数“一”时同桌两个学生对击左手掌,数“二”时对击右手掌,数“三”时对击两个手掌。游戏完后,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谁的手掌面大?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面积和面积单位。二、自主探究,充分感知。1.摸、比——建立面积表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教科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感觉?哪个面大?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封闭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封闭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18.
刘蓉蓉 《江西教育》2007,(12):42-42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片段一:师:(举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请大家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课本第74页“做一做”中的长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9.
有些数学应用题,因为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运用非等价变形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解答。例1.一个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有一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分析与解答:题目中正方形的面积是个非完全平方数,如果要让学生求出圆的半径,然后再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学生是无从下手的。因此,可先出示这样一道比较题:“已知一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有一个面积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因为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学生能很快理解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即为1厘米,因此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面积最大的圆的面…  相似文献   

20.
“长 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 教材第五册第 141~ 142页第一课时的内容,上课前教师已将学生分成若干 4人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各 20个 1平方厘米大小的小正方形纸片和 1张实验记录表 (如下表 )。   (师组织学生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后,即进入新授。 )  师:请各小组拿出 12个 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摆成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哪个小组摆得最好。   (学生合作操作,摆好了后欲发言,教师允许。 )   生 1:我们是把 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一排组成长方形的。   生 2:我们是把 12个小正方形分 2排拼成长方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