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顿说……     
随着霍顿在中国时间的增长,随着他对中国足球的逐步了解和大家对他的了解的加深,我们发现,其实,霍顿的话挺多的……在参加亚运会之前,霍顿表示对中国队很有信心,如果发挥得好,夺得冠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很快这番话被演绎成为“霍顿的目标就是要夺冠军”。霍顿知道后不太高兴,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作为一名教练,夺取胜利永远是自己的目标,但在比赛前对球队制定目标没有实际意义。在亚运会小组赛上,中国队虽然场场取胜,却场场要丢一个球,霍顿说每场丢一个球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中国队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做得不错…  相似文献   

2.
霍顿其人     
中国足坛是一个最容易造就风云人物的舞台。当国脚们就要开始新一轮“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历程时,一位叫鲍比·霍顿的英格兰人,又风驰电掣般地闯入了我们的视野。 大家都还不太了解霍顿,因为他来得有些突然。而大家又都很想了解霍顿,因为中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的位置终究太重要太关键也太引人注目了…… 于是,即便是在梦呓里,恐怕也有不少中国球迷在念叨着霍顿先生的名字! 霍顿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3.
“亲友团”助阵上海滩虽说国奥小将们个个阅历颇丰,在场上更是威风八面,但对于他们的父亲来说,却依然是放心不下。于是郑智、孙继海等一些球员的“亲友团”,千里迢迢来到申城,亲自为儿子加油、鼓劲。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就连主教练霍顿的夫人也在其中,缅之战的前一天飞抵上海,给处在巨大工作压力之下的霍顿带来了无限的温情与安慰。“神出鬼没”的霍顿几乎每天吃过晚饭,霍顿都要一个悄悄“溜”了宾馆,到外面去喝杯咖啡,而且行动十分诡秘。一名记者说,有一次他在宾馆大历里看见霍顿独自一人悠然自得地喝着咖啡。他想这是采访的…  相似文献   

4.
霍顿先生初来乍到时的感觉与他的前任之一施拉普纳先生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大家的漠不关心(或者说是冷眼旁观)对霍氏其实是一个好机会。从2目份上任以来,霍顿除了率队打了东亚四强赛与苦干场无人关注的友谊赛外,大多数的时间是出现在看台上,观察他的队员们。虽说现在谈霍顿的战术风格有点力时尚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短短一段时间里,“霍式改造”运动已初露端倪。一、霍顿战略的“中心点”霍顿把他的工作计划做到了2002年的世界杯预选赛。他说一个国家队的风格的形成至少需要四年,用一个教练来打世界杯,打不好又匆匆换掉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我支持霍顿     
从去年霍顿到中国执教中国国家队参加东亚四强赛开始,到今年国奥队在九强赛中失去出线机会,这位英国教练在这段时间里指挥的绝大多数比赛,我都很幸运地成为现场的观战者,对霍顿作为一名教练,有了相对比较深刻的认识。当国奥队失去进军悉尼奥运会的资格后,媒体出现“倒霍”之声,其中一个在互联网上的民意调查显示,有近80%的人要求霍顿下课。不过,我仍然坚持认为现阶段的中国足球还是应该用霍顿。  相似文献   

6.
霍 顿还是霍顿。尽管他从中国国家队主帅“沦”为上海浦东俱乐部这样的甲B队教练 ,仍然“不失时机”地推出“新思路”。其中之一是“不特别练体能”。霍氏认为 ,作为主教练 ,其精力应该是抓队员战术、技术的训练 ,不必花很大的精力去要求队员练体能。对于这个“新思路” ,笔者不敢苟同 ,故加了引号。在国家队执教时 ,霍顿就有不少“新思路” ,但没有能给中国队带来多少“新变化”。所以 ,尽管有不少人在盛赞霍顿给中国足球带来新理念 ,肯定这位大牌教练的带队才能 ,但霍顿还是“下课”了。这也许符合情理———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霍领导…  相似文献   

7.
打完巴林,霍顿说:“我们还活着。”氧气管在巴林人手里握着,导食管在韩国人手里捏着,中国队在九强赛上尽管只打了一半,但却已成了植物人,而那些“医护人员”一个也不是咱的亲人。这“还活着”的意义还有多少? 成了植物人后的霍顿说起话来显得有些迷糊。当有人问,张玉宁的状态那么差,你为何还坚持他出现在首发阵容里,霍顿在昏迷中喃喃:“张玉宁在小组赛中表现很好,现在状态不好,我如果不用他,他这个队员也许就完,我相信他会打好后面的比赛。”我们不知霍顿知道不知道,等张玉宁的“病”好了,也许中国队就趴下了,九强赛是用人的时候,不是培养人的,霍顿昏了。  相似文献   

8.
霍顿带来的东西中最重要的是“平行站位”,当然这只是霍顿战术思想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重要和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笔者多次采访霍顿并听过霍顿给中国教练讲课,不敢说十分了解至少也是知道霍顿战术思想的基本内容。霍顿的战术思想本身,那绝对是没得说的,问题是这种战术是不是适合这批球员。我相信,在对霍顿战术的适应性上,国家队的队员远比国奥队的队员更能适应,因为国家队的队员主要接受的是沿袭多年的速度、力量型踢法,而本届国奥队员显然比他们的大  相似文献   

9.
第五守门员领队李晓光又把自己的房间安排在正对电梯口,任何来访人员都逃不过他的现线。自打集训第一天起,不准队员私自接受采访,而记者的采访也的确常被“请先经领队同意”的理由,不冷不热地顶了回来,无可奈何的记者只能送领队李晓光一个雅号,“第五守门员”,说是他比那专业的四个守门员还厉害,守门更是毫不留情。霍顿言出必行在集训结束前一天中午,我与霍顿约定第二天中午四聊。未想,第二天中午全队归来时已接近十二点半,霍顿匆匆说了句“先上去开会”便转身上楼、这一等就是一个小时.霍顿匆忙下来时,徐弘正准备接地走,不料…  相似文献   

10.
呼吸     
霍顿打英格兰而来,容光焕发。寥寥数日,身上便多了“绅士派头”、“足球理论家”。“实践经验丰富”等众多头衔,无疑这些中国特色的话语都是我们加上去的,据说还有人给新帅创造了一个更显亲切的称呼“霍爷”。亚洲俱乐部杯赛上万达很风光,2∶1力克韩国似乎是近几十年来对韩国球队战绩最佳的一次。但灰头上睑的败给缺少6名主力的日本鹿岛鹿角队仍是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而且我们还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万达取胜的关键大部分都应算在临时“转会”而来的申花小将吴承坡的身上。海埂春训年年引人注目的是体能测试,在今年的体能测试中…  相似文献   

11.
自从数月前英国人鲍勃·霍顿主持中国足球队后,他同时也就成了我们“足球村”的主角。我们在“追踪国脚”时,接连推出了《霍顿其人》、《霍顿的“处女作”》两篇报道。肯定是一种缘分,那么多报章媒介,霍顿对我们的杂志情有独钟。 5月末国家队第二次在上海集训,本刊又派出记者前去采访,我们原想主教练霍顿一点中文不懂,就没有把刊有以上两篇文章的第4、5期杂志送给他,而是送给了他的翻译谢强。不成想霍顿对他根本看不懂的《新体育》极感兴趣,特别是对我们写他的文章更是爱不释手,他说他一定要好好保存,并想多要两本寄给他的朋友。 第二天训练结束时,霍顿还亲自走到记者面前表达了他对《新体育》的友好和感谢。 后来,作为“交换条件”,《新体育》自然被霍顿优待了一番,他不仅接受了本刊记者马寅的独家专访,还欣然赠言祝福所有《新体育》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奥队的越南之旅可谓无惊无险,9次洞。对手城门凯旋而归。各队知己知彼、球风球路昭然。但国人对国奥队的表现并不满意。哄球员者有之。批教头者有之,而最近对霍顿的中场双后腰平行站位法颇有微辞者甚众。通过越南的三与比赛,人们发现霍顿勇于“‘破旧立新”——除了带来四后卫平行站位法外,也带来了其心仪已久的中场不分前后腰的平行站位法、即四个前卫(两个后腰和两个边前卫)也常呈平行位置,我们姑且称之为“霍氏中场’”。霍顿的这种安排是别有用心的。旨在中场和后卫线更紧密以形成更严密的防御体系,在防守上做到宽度和纵深两不…  相似文献   

13.
足协干了不少事,为啥不落好?一句话,劲用错了地方!不是么,“九强赛”如何出线,如何对付韩、巴国奥队,本是主教练一人说了算的,可足协在赛前却向圈内圈外的人士发了“五十四号文件”(54份征询意见表),征询大家的看法。试想,即便征询来的计谋比神仙还高明一万倍,那固执的霍顿能听进去?这不明显把心理用在瞎地上?霍顿在“九强赛”上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证明此举实乃瞎子点灯——白费。“九强赛”后霍顿下不“下课”,新一届国家队主教练如何选聘,一贯是个别领导人的权力(或曰:“专利”),是个别人说了算的事,别人说了也是嘴抹石灰——  相似文献   

14.
1我看见霍顿独自站在中圈,灯光映着他红红的脸膛。他慢慢地转向环形体育场的四周,默立,耳边是满场的欢呼和呐喊。独自喧嚣的人群。独白“凭吊’初霍顿。此时是1999年10月29日晚7点45分,距离中、韩大战还有10分钟。这情景让我心里突然涌出一种很“古”的感觉,悲凉还是悲壮,说不清。只见满场的红旗在飘。7天后,一切不幸终于有了结果,巴林荒无人烟的沙海终将霍顿埋葬,不能一味埋怨裁判,不能将黄勇的被罚下场作为我们失利的理由。中国足球需要更深思考啦。2大上海,如临大敌的警察们走了,曾经一腔热情又满怀一心悲愤的球迷们走了,拉…  相似文献   

15.
纷纷说国奥     
国奥败因大会诊 霍顿是非功过 中国足球何以走不出“输韩”怪圈? 未来之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6.
霍顿在中国渐渐站稳了脚跟。其实,霍顿带国家队的成绩远远比不上曾雪麟、高丰文.施拉普那和戚务生的早期成绩,他们曾经使国家队有过尼赫鲁金杯亚军、亚运会亚军、亚洲杯的第二名及第三名乃至第四名的成绩。从表面上看,霍顿有丰富的职业教练经历,具有现代足球思想,有丰富的足球战术理论,还出过足球著作。但在本质上,霍顿又有致命的缺陷,而且是作为一名成功教练必须具有的因素:卽霍顿既没有当过职业球员,更没有国脚经历。这样训练必然缺乏感性经验,因为有些经验无法学习,只能意会无法言传。霍顿缺乏参加重大比赛的直接经验。这是霍顿的第一大缺陷。其次,霍顿没有执掌过国家级球队教鞭,缺乏管理国家级球队的经验,而且霍顿执教过的球队都是二流水平以下的,这是霍顿的第二大缺陷。霍顿认为,国家队必须保持不断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虾侃先生的开场白 HI,各位,今天有幸请到四位大腕到我们的虚拟时空聊天室里见面,我想我就不用介绍了,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中国外籍教练的四大天王。下面出场的是—— 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米卢同志, (灯光一阵乱闪,老米身穿一件红T恤出场,向女球迷乱抛媚眼,底下旁听的女球迷尖叫:“米卢米卢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大连实德队主教练科萨同志, (科萨穿一件花衬衣,风流倜傥地登场,对球迷不屑一顾,昂首而入)上海申花队主教练佩特同志, (佩特穿一身名牌西服,小头梳得一丝不苟地上场,面露随和的微笑)四川商务通队主教练霍顿先生, (霍顿穿一件衬衣,把西服搭在肩上,两手插在兜里,似笑非笑走上来,有四川的女球迷一声大叫:“牛顿,雄起!”,大伙一阵笑,霍顿也跟着笑)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2月13日的中日之战,这是一场中国一心想打平、日本也不是太上心的比赛,中国队可能以为这是一场“中性球”,中国球员在国内比赛中常会遇到这种“中性球”。然而,在国际赛场上,这种“中性球”不会以情义和默契出现,这场球给我们以极深刻的教训。我们应审视,这种“中性球”是否值得提倡?“中性球”贻误了中国球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又一次折款沉沙的国奥队!又一段伤心欲绝的回忆。说些什么呢?有些累,有些烦,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无聊。窗外的天高远而计阔.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洒满斑驳的大道。耳边就响起约翰·丹佛那悠远的歌,一往如故的执着。s霍顿思乡了,那淡淡的金黄的眉下是一双渴求的眼。我想像着那身居壁垒的霍顿,独自锁在屋中看录像的霍顿,在咖啡厅读书的霍顿,八万人体育场中默默独立的霍顿,绿眼睛的霍顿,只有三四个朋友和一帮被寄予厚望的小伙子的霍顿,和李金羽开着玩笑的霍顿,只吃西餐的霍顿,爱喝XO的霍顿,大权独揽的霍顿,被尊敬,被崇拜,被低毁…  相似文献   

20.
张莺 《时尚球类》2007,(1):34-35
2006年10月,浙江温州,国际地掷球赛场上连续三次升起了五星红旗。中国运动员第一次站在了地掷球国际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这是地掷球运动项目二十年来第一次在亚洲、第一次在中国、第一次在浙江举办的世界性大赛,也是第一次由高校负责具体承办事宜的世界性体育锦标赛,同时还是社会性体育项目第一次“体教结合”后举行的世界性大赛。 郭晓敏、王美、岑伟飞,这三名实现中国地掷球金牌“零的突破”、创造奇迹的女将都来自浙江。如今,只要提到中国地掷球,人们就会想到浙江。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应祖明自豪的表示:“地掷球运动,浙江选手是主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