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非智力因素是与智力因素相对而言的,《论语》中有一句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能”是“会做”,指的是智力因素;“为”则是“肯做”,属于非智力因素。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学生本人的疏忽大意或由于教师缺乏指导,学生在某些方面没能做或没有做好导致失分。如果指导学生在考试中采取适当的对策,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即可提高整卷的分数、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得分。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需要使学生成为教育之中的主体,不能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如果通过传统方式进行相关的教育工作则会使学生进入到固定模式之中,不能进行思维转换,进入学习误区之中,本文通过对一道中考试题的解析,探讨学生在解题过程之中经常出现的失分原因,希望可以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降低在中考过程中的不必要失分,更好地提高成绩。本文首先阐述了题目的相关内容,并阐述了学生在计算此类习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失分情况,最后就教学之中应对相关现象出现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把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归因于智力因素。直到最近几年, 非智力因素才受到重视。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就是智力以外的因素,比如心理状态、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性格情绪等。如果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考生就会在不应该失分的地方失分,留下种种遗憾。因此,我们应给予非智力因素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邓先德 《中国教师》2010,(Z1):368-368
历年来高考阅卷的事实证明,学生政治学科的主观题失分普遍严重,而造成学生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归纳起来,无外乎是智力因素失分和非智力因素失分两种。一般来说,智力因素失分,学生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因为答题欠规范而造成的非智力因素失分,则是可以尽量避免的,如何尽量避免学生因为规范问题而造成的非智力因素失分,已成为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规范化答题问题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提高规范化答题意识,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水平,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因为规范问题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考出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笔者对中考化学考试情况作了一些分析研究,发现总有一些试题是学生容易解出的,但却因为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而导致失分,其实这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研究发现,每一种错误都有其本质根源。本文结合近年中考化学试题,对中考中的一些失分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帮助将要参加中考的学生,使其在中考中少犯同类错误,提高得分能力。  相似文献   

6.
考试是复杂的智慧活动,它有智力因素的参与,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大量调查数据表明:每个考生都有非智力因素失分的情况发生,只是不同考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情况不  相似文献   

7.
学生考试失分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其中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纵观历次考试,总会有不少考生一走出考场,就恍然大悟、追悔不已.如果不是因为不会、不懂而失分,而是因为粗心、不规范、紧张等因素引起的非正常失分,就叫做过失失分.过失失分在一些智商较高的学生身上时有发生,比如有的学生越是难题越能解答正确,遇到容易的试题反而爱出错,一般就属于这种情况.过失失分主要表现在审题不认真、找答案出偏、写答案马虎这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9.
所谓中考作文的无谓失分,也叫非智力因素失分,即考生的失分非作文能力和积累不足等智力因素造成,而是因为作文习惯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经过连续三年中考作文阅卷工作,笔者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32.8%的考生在作文上无谓失去价值不菲的3—10分,而造成失分的原因,只要考生在平常作文乃至中考作文训练时有意注意,考试中即可避免。我们自己先来提升优秀作文类以下的作文分值,方法还是不难掌握的。一、保持整洁的卷面不洁卷面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形:字迹龙飞凤舞,恰似天书;东涂西抹,南连北圈,整个卷面墨团满面走,箭头上下飞;写…  相似文献   

10.
近年参加中考评卷工作,发现考生失分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不外是知识、思维和心理方面存在缺陷,若平时能充分重视,老师正确引导,学生认真纠正,必能大面积提高质量。下面就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考数学压轴题往往都占有较高的分数比例,稍 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失分比较严重。从当前学生在中考 数学压轴题中出现错误的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审题不仔 细或者是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强等原因,那么就导致学生的 数学科目分值比较低。因此就需要针对中考数学压轴题进行 更加深入的分析,这样有利于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共同点,帮 助学生提高中考数学压轴题的解题能力。本文将对中考数学 压轴题相关要点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中考的成功与失败,除与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的高低等诸多智力因素有关外,临场情绪、审题习惯、答卷技巧、认真程度等非智力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知识掌握程度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如何减少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失分,以最佳的发挥、考出最理想的成绩,是每位同学所关注的问题。要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须“八要”。一、答题前要通览全卷,做到心中有效拿到试卷后不应先忙着做题,一般应先看清题首给出的要求,包括“说明”、“注意”等,然后了解一下全卷的题量、题型、基本内容和各大题所占的分数。对以下问题心中要有数:哪些内容或题型是…  相似文献   

13.
每次统考后,许多学生都会小结一番,分析得失。一些学生往往会为考试时的非智力因素失分而郁闷神伤或扼腕叹息。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我认为分析问题,找出对策是明智之举。现就考试非智力因素失分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每次大考过后,总有同学后悔不已,因为有些失分太不应该了。五一之后,高考就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在这一阶段除讲求复习的科学性和方法外,考生还要积累考试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心理自我修复,把非智力失分减少到最低线。语文高考如何减少非智力失分呢?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态平和。适度的心理压力是动力,但压力过大,有时出现思维空白,就不利于高考了。消除压力,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考高考。从现在起,把平时的每一次测试当做高考,给自己适度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在2011年奉化市小学数学毕业模拟测试中,学生的计算题失分率高达15.7%,生均失分7.2分,这还不包括在填空、判断、解决问题中的计算错误.从失分情况中可明显看出,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学生由于计算方法及运算顺序没有掌握才导致了计算的失分,而近78%的学生的失分是由计算不仔细、粗心大意等个人非智力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16.
“折纸问题”将数学蕴含于动手操作之中,直观又有情境,因此成为近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热点.然而,许多学生见到折纸问题就害怕,不知道如何下手解题而造成失分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全面复习之后,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折纸问题”专题复习,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中考成绩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在高考试题中,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在一份试卷中,有大量的常规问题,即通性通法就能解决的问题,也有一些问题是非常规的问题,或者用常规解法比较繁琐的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常规解法外,也要适当掌握一些非常规解法,另外要避免一些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锻炼...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中,涉及扇形与圆锥的有关计算问题常常是各地中考的热点.学生对课本给出的几个公式通常印象不深,一旦考试往往失分,原因有二:第一,许多学生不能从理解的角度记住公式;第二,学生对公式中字母代表的量往往混淆不清致使失分.如果我们学会用比例的思想去处理并解决这类题,相信会远离失分的“惨局”.  相似文献   

19.
每年中考过后,就会听到一阵阵的惋惜声:“平时前十名的学生,怎么会没考上呢。”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是非智力因素在作怪。心理学告诉我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属于心理因素,智力因素指导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导智力因素。也就是说,人的心理与行为归根结底是受非智力因素所支配的,如果人的非智力因素正常、健康,那么人的心理行为就会正常、健康,反之亦然。据此在培养学生心理方面,我们必须着重放在非智力因素上。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率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要着重放在平时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又是考查能力的综合性题目。它具有信息隐含,关系复杂,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知识面广等特点。近年来中考试题有关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考生感到十分棘手,失分率较高。但如果做题时善于抓住特征现象(如颜色、状态、气味等)或抓住一个或几个典型反应作为突破口,光初步推断一二种物质,再把整个问题联系起来,顺藤摸瓜,发散思维,综合分析,这样就能顺利得出结论。只有熟练掌握物质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等,才能准确解题,减少失分率。现将推断题中常见突破口知识归纳如下:一、以唯一的物质、元素、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