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课文结尾写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
《海上日出》(五年制第七册15课),确是“伟大的奇观”。作家巴金以其如椽大笔,摹形写神,生动逼真地再现了这一幅大自然的壮丽画卷,读来,不禁为之赞叹。作家是如何展现这“伟大的奇观”的呢?  相似文献   

3.
在给《海上日出》一课分段时,我向学生提出:文中最后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中的“这”究竟是指日出全过程的景色,还是日出后天空有黑云的奇特景象呢?学生众说纷纭。这时,我提了这么个问题:“这一句放在第五小节后面与单独作为一小节有没有不同?”经我这一点拨,一些学生顿时醒悟,有一位学生回答说:“这一句放在第五小节后面才是指日出后天空有黑云的奇特景色,而单独作为一小  相似文献   

4.
我教《海上日出》一文时,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中写‘太阳……一纵纵地,使劲儿向上升,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而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慢慢地向上升的,为什么作者写成‘一纵一纵’地向上升呢?为什么写成‘跳出’海面呢?”显然,学生的疑问不仅要弄懂遣词造句的准确性,而且在深究词语内含的物质性.幸而我在备课时对这个问题有过探究,我告诉学生,这句话是作者真实地再现了海上日出所呈现的自然景观.当然,要使学生记住这一现成  相似文献   

5.
[课例简析]《海上日出》图文兼美. 课文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宏伟壮观的景象. 教学时, 可使用“情境导学法”, 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星期五 放晚学,我布置了这么一个家庭作业:星期六或星期天,早起观日出,然后写一篇小作文《日出》。 星期六 上午细雨绵绵;下午下大雨。 星期日 一整天都下大雨。入夜,听着窗外淅沥淅沥的雨声,我开始为我的学生担忧:他们将如何完成我布置的那篇小作文呢?  相似文献   

7.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为读者展现了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神奇”在哪里?一是生长环境恶劣,二是在恶劣环境中却生长得奇高奇大、奇坚奇硬、奇绿奇深.它令“我”“生畏”的是什么?是精神和品格.我认为本文的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怀着敬畏的心情,去领略这株奇柳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从中感悟到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8.
看了《雨天能看到日出吗 ?》一案例后 ,我为小明叫好 ,为子杰遗憾。我认为小明的作文是可以的 ,子杰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我们不妨先看看老师布置的作业题 :“星期六或星期日 ,早起观日出 ,然后 ,写一篇小作文《日出》。”作业只要求星期六或星期日 ,早起看日出 ,然后写作文。没有明确规定一定要写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日出情况。再说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 ,一定是让同学们进行一次习作训练 ,而不是对星期六或星期日日出情况的记录。所以小明“过去曾专门去看过日出 ,对日出有深刻的印象……”这样积累的习作材料 ,是合情合理的 ,为什么不可以呢 ?教…  相似文献   

9.
《海上日出》描绘了日出前的景色、太阳跳出海面时的景色、太阳在云后面的景象等三个画面.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三个画面,学会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一、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明白这一段是写作者在船上常常早起看日出,是全文的总起.  相似文献   

10.
星期五放晚学 ,我布置了这么一个家庭作业 :星期六或星期日 ,早起观日出 ,然后 ,写一篇小作文《日出》。星期六上午阴天 ,细雨绵绵 ;下午下大雨。星期日一整天都下大雨。入夜 ,听着窗外淅沥淅沥的雨声 ,我开始为我的学生担忧 :他们将如何完成我布置的那篇小作文呢 ?星期一仍是一个雨天。早读课后 ,小作文本齐刷刷地交到了我的办公桌上 ,我随手翻了几本看看 ,大都写了满满的一页。我问课代表 :“有人没写作文吗 ?”他说 :“只有子杰没写。”晨会课 ,我走进教室 ,故作严肃状 :“在家休息两天 ,谁没写小作文 ?请站起来 !”子杰站了起来 ,其他学…  相似文献   

11.
有位老师在教《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运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具体、形象地帮助学生解决了课文中的疑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具体做法是:当讲到课文第三小节时,老师问“一纵一纵”的“纵”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纵,猛然向前或向上。”有个学生举手反对,他说:“有时候我也看见过日出,太阳不是一纵一纵的。”其他学生也都睁大了眼睛望着老师,等待着老师的答复,那神情仿佛在说:是啊,太阳出来怎么会一纵一纵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你们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过大海,但是一定看过描写大海的书,那些文章里所描绘的海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波浪滔天”,有的说“一浪赶一浪”,有的说“波涛汹涌”。这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下了一起一伏的海面。老师模仿波浪,打着手势问学生:“从远处望去,这一起一伏的海面是不是‘一纵一纵’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点头回答。老  相似文献   

12.
新入选教材的《海上日出》(人教版第九册)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表达作者对雄伟壮观的大自然景象的赞美之情。教学本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理解文字内容,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情感,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发现,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一、观图1.出示挂图或投影显示画面内容。提问:(1)你从第一幅图上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导”说,即要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说。)(2)第二幅图呢?(方法同上,但要注意从“扶”到“放”。)…  相似文献   

13.
儿童医院又是星期一了,妈妈送老奇上幼儿园。妈妈边走边对老奇说:“这个星期妈妈不出差,你不要老想着妈妈。”老奇低着头,不吱声。不一会儿,老奇说:“妈妈,我肚子痛。”妈妈问:“痛得厉害吗?”老奇说:“痛……得厉害,不能到幼儿园去了,会传染给小朋友。”妈妈明白了。“如果真这样,就得去医院打针。”老奇说:“打针?也没有那么厉害。”妈妈迟疑了一会儿:“听说你们班还要玩‘医院’的游戏,你当院长是吗?院长肚子痛,自己就治好了。”老奇笑了起来,说:“今天我们就玩‘儿童医院’的游戏,还有很多人要来参观呢。”他们的脚步加快了。“儿童医院…  相似文献   

14.
全文分五段。第一节为第一段。这一段介绍作者多次观看日出前背景,是全文的总冒。首句说:“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点明了题旨,有提挈下文的作用。“常常”一词,暗示后文所描绘的几幅日出图非一日所见,用词虽极普通,但耐人寻味。文章接着说:“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这句话点明了“常常早起”的时间、环境。当时,本文作者巴金正乘坐在法国邮船“昂热号”上。他那时才二十多岁,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五日乘这艘船离开上海,前往法国巴黎留学。“昂热号”航行了二十多天,抵于红海。本文写的是在红海观日出的实际情况。第二、三节为第二段。这一段描绘空中很少云彩时的海上日出。作品先写太阳升起以前的景色,再写太阳“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直至“完全跳  相似文献   

15.
张海霞 《山东教育》2003,(25):35-3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小学生来说,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营造自由想像的氛围,让学生“疑中生趣,趣中生奇”,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创新学习中去。一、在课题激趣中,诱发创新思维在《骄傲的孔雀》一课教学中,开课后我采用激趣导入法,以问揭题。如: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一提出,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思考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孔雀为什么骄傲?骄傲的表现是怎样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这一系列问题抓住了学生认知上的心理特点,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6.
1.《海上日出》(五年制七册第15课,六年制九册第3课) 课文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的绘形绘色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激情。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可以揭释题目入手,把中心句作为突破口。首先,提出问题:从《海上日出》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写海上日出的过程、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之法,重在求奇,求奇则能出妙笔。请看下面同样内容的3个片断:1.一群人在听艺人弹琴,听着听着,大伙儿纷纷离去,只有一人还站在原地不动。艺人深情地对那人说:“您才是知音哪!”“不,我在等您坐着的那凳子。”2.一群人在听艺人弹琴,听着听着,一妇人泣不成声。艺人停下琴,来到妇人面前:“是我的琴声把您感动了吧?”“您的琴声让我想起不在的丈夫。”“您丈夫是做什么的?”“他是弹棉花的。”3.一艺人手持一把大刀对一路人吼道:“是听我琴声,还是挨一刀?随你挑!”路人无奈地选择了听琴,听着,听着,路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您给我一刀吧…  相似文献   

18.
开头是作者思路的起点,居于全文定调的地位。怎样开头才具有扣动读者心弦的魅力呢?清李渔指出: “开卷之初,必以奇句夺人,使之见而惊,不敢弃去。”何谓奇句?笔者认为,用语奇异、一反常情之句,起笔突兀、先声夺人之句,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之句均为奇句。  相似文献   

19.
奇人奇诗     
×××同学问:《秋浦歌》是一首写“愁”的诗。这首诗在写“愁”上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借揽镜自照,描写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抒发了蕴积极深的怨愤。诗的一开头,“白发三千丈“,突兀劈空而来,如奇峰壁起,慑人魂魄,令人生奇发懵,白发岂能“三千丈”之长呢?寻思之间,下句“缘愁似个长”,方疑义冰释。愁是根源。愁生白发,愁长所以白发长。愁有长度,可以丈量,把抽象心理实体化,既形象又生动。愁生白发,人所共晓。昔日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黑发尽成白丝,可见其愁之急之重。此处诗人却以白发之长——三千丈来譬喻怨愁之深之重!涛人以如此夸张浪漫手法写愁,可谓奇人奇诗,不  相似文献   

20.
眼看着能展示女孩美丽的夏季就要到了,怎样才能不辜负满衣柜的美丽衣衫,让青春与健康在阳光之下随意挥洒呢?一身赘肉肯定是不好看的,别着急,我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省时又省钱的心得,这就与你一起分享。早晨:习惯早起如果你还在延续着冬天晚睡晚起的习惯,那听我的赶快养成早起的习惯(如果你真想做“苗条淑女”)。人说一天之计在于晨。这道理你肯定也懂,所以必须早起。早起后先喝一杯凉开水,清清肠胃,有效防止便秘,也提提精神。然后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呼吸新鲜空气,可以跳跳绳、跑跑步、唱唱歌,做些简单的户外运动。既增强了体质又可消耗掉多余的脂肪,但必须坚持40分钟的运动,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