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黄厚江老师说,读写人记事散文,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关注作者或者说文中的"我"的情感。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项脊轩志》中"我"的情感呢?我们常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解散文的"神"自然应该从其"形"入手。笔者认为,《项脊轩志》这篇散文所写的"形"都围绕一个"变"字展开。孙绍振老师认为,经典的文本内容既有显性的层面,也有隐性的层面,同样《项脊轩志》的"变"也包括"显性之变"和"隐性之变"。  相似文献   

2.
<正>《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是作者书房的名字。文章借项脊轩写人记事抒情,深沉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品细节描写的精致,将作者绵长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景物的细致《项脊轩志》开篇即写项脊轩是一所百年老屋,破旧而昏暗。经过作者一番修葺,面貌一新。增开窗户,室内洞然;室外兰桂竹木,错落有致,与栏楯相互掩映;白  相似文献   

3.
归有光是明代中叶“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在“唐宋派”中文学成就最高,他长于散文,曾被后人推为“明文第一”。其创作成就主要是那些描写日常生活琐事、抒发内心感情的抒情记事散文。这类文章感情真挚,朴实自然,不事雕琢,通俗畅达。《项脊轩志》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散文。文章不仅写了书斋的营建过程,而且描述了家庭生活的变化。所写虽然是琐细的事情,却充满生活情趣,正如明代王锡爵所说: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以情动人,是《项脊轩志》的主要特点。作为一篇抒情散文,它不…  相似文献   

4.
归有光的散文被称为"明文第一",而《项脊轩志》是他的一篇名作。读者在解读这篇散文时,往往被归有光词短意长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同时也感慨于这篇作品所表达的人生志向。笔者搜集了众多学者和语文教师研究《项脊轩志》的成果,拟从主题、写作特点和教学设计三个角度,对学界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同时给出语文教师在设计《项脊轩志》时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散文有一重要特点:形散神聚。笔者以为,散文教学,也可从"形""神"入手,引导学生出"形"入"神"读散文。这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二是阅读方法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是指在阅读散文时要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散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阅读散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情感,但阅读不只是为了"吸收"  相似文献   

6.
关于教材处理。1990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一单元议论文,新增了《文学评论两篇》。这篇课文与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编在一起。茅盾评论的是长篇小说《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文学评论两篇》评论的是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的内容和形式。第五册第七单元编有《项脊轩志》。《项脊轩志》为课外自读课文,《文学评论两篇》为课内自读课文。《文学评论两篇》既可作为《项脊轩志》课外自  相似文献   

7.
在七年级现代散文的修辞教学中,需要学生从教材中不断积累、丰富修辞知识,形成修辞的运用习惯;并且学生要拥有根据不同情境选择修辞的能力,最终达到七年级现代散文的修辞教学目标。一、七年级现代散文的修辞特征散文是最接近真实生活的表达形式,无论写人记事,疑惑写景状物,出发点都在作家的真情实感。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认为:"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1],修辞具有修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项脊轩志》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这篇散文以叙事的真实传神、抒情的诚挚感人著称。细细品读便能体会到,文章不只因为写了亲情,写得真切,更因为他写的是悲剧,抒的是悲情。所以才会震撼人心,感人至深,“读之使人欲涕”(黄宗羲评语)。那么,文章的悲情主要在哪里?本文试作如下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明代著名散文家,人称"震川先生"的归有光有"明文第一人"的美誉。归有光散文源出司马迁之《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极为朴实,感情十分真切,被誉为"明文第一"的确是名至实归。归有光散文,常以日常生活细节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乃至主仆之间的深情。这一类散文,言近旨远,感情真挚,语言朴素,细节生动,画面优美。《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篇最能体现归有光散文的特点,其中尤其以《项脊轩志》最为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0.
从文体特征看,《项脊轩志》这一文言散文名篇呈现出明显的诗性特征。从文学本体论层面看,《项脊轩志》具备诗性精神。基于诗性解读,文章提出了《项脊轩志》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文体,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不同的教学内容就应该有不同的阅读方式。这是薛法根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演绎的别样精彩。以"情感"为纲层层深入《桂花雨》是一篇有浓浓思乡情感的散文,真挚的感情弥散在字里行间。作为"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如何抓住其文体特点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这种文体的阅读经验呢?薛老师采取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2.
【案例背景】《项脊轩志》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一篇文言文。归有光的散文创作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清新的道路。他的散文取法唐宋,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项脊轩志》更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我虽然多次教学这篇文章,但在  相似文献   

13.
《项脊轩志》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课文,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一篇被誉为"明文第一"的经典散文。作者以一个几经兴废的百年老屋"项脊轩"为线索,回忆了与它有关的人和事,真实细致地记录了归有光18岁时和33岁前的两段人生历程,表达出难以言状的伤痛。平淡时文,平凡之语,却如天籁一般让人震撼。教学本文,重点应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至真至纯的感情。但每次教完《项脊轩志》后,总是心有不甘。觉得如此经典的文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将《陈情表》《项脊轩志》《长亭送别》依次选入,并以"此情可待"名之。让人不由去思考一个问题:何情可待成追忆?《陈情表》之孝情,《项脊轩志》之亲情,《长亭送别》之爱情?前两篇中的情感,是否有交叉重复之嫌?《陈情表》究竟想陈何情,想表何意?他陈的情真的是他的真实感情吗?表的意又是否是他内心深埋的真实之意?南宋文学家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  相似文献   

15.
《项脊轩志》又题作《项脊轩记》,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的佳作。归的散文文笔疏淡,感情真挚,虽然题材较窄(因乡居时间较长),却别具韵味。尤其是生活中的琐事、琐语、琐闻,经过他的描述,无不亲切动人,正如王锡爵所评价的那样,“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归公墓志铭》)《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篇可说是归有光散文中的代表作品,而《项脊轩志》又是其中最为动人的一篇。  相似文献   

16.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的传世美文,作者“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文章以忆三代故人为叙事主线,状旧居项脊轩之景,言喜写悲叹志。自问世以来,这篇散文就以其朴素悲凄之情打动着万千读者。  相似文献   

17.
姜友芝 《学语文》2011,(5):52-53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家。钱基博称他是明代最杰出的散文家.这种评价是中肯的。归有光在散文方面推崇司马迁的《史记》,“得其神理”,同时也尊崇唐宋诸家。他的著名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其中《项脊轩志》是他的杰作。  相似文献   

18.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借项脊轩的兴废来表达三世变迁、物在人亡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的散文。若能理清《项脊轩志》的情感层次,也就走进了归有光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9.
《项脊轩志》是苏教版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一篇。每一篇文本都是一个窗口,向学生展示作者曾经、正在或即将经历的生活,特别是情感类的散文,苏教版中的这一情感板块蕴涵丰富。课堂上,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挖掘文章中丰富的情感意蕴。学生既要能体验文本中的情感,也要能将此情感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来,激活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项脊轩志》中的独特的对比艺术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比之中运用对比;一是显性的叙述中包含着隐性的对比。《项脊轩志》中的对比的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对比之中运用对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