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以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结论:流动儿童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来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05名普通高中生进行测验。结果:(1)不同性别、年级的高中生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自尊水平组的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高中生自尊发展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部分因子有显著的相关。结论: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17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性别及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及年段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为此,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及孤独感和自尊在二者关系间所起的作用,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正式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对730名2~6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与学校归属感呈正相关,父母拒绝与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2)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启示,应该从家校社三个方面协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家庭层面,父母应为子女提供积极的教养方式;在学校层面,应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育人主导作用;在社会层面,应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和比较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尊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两所小学的373名高年级儿童进行了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儿童自尊发展和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2.高自尊组和低自尊组的儿童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多个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3.运用因素分析法对两组儿童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更为抽象的层次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缺陷感量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则有极其显著的消极影响.在昕障初中生一些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和预测效果存在差异.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来看,父母某些消极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更明显.本研究还提出有关建议,为听障初中生的父母教养子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郑州市的47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中学生体育锻炼在性别和学业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2)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学业阶段和是否独生存在显著性差异;(3)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与中学生体育锻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不同学业阶段的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与父母教养方式上均存在差异;不同性别的中学生体育锻炼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优于女生;父母教养方式在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温暖;(2)父母教养方式与体育锻炼存在相关关系,其中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对体育锻炼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二者之间的现状及其关系,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问题解决的参考建议。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严厉惩罚及偏爱被试因子在学生性别、独生与否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自尊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严厉惩罚呈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正向预测大学生自尊水平、严厉惩罚对大学生自尊水平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自卑感量表(FIS)对昆明市某中学30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自卑感在性别、家庭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自卑感量表中自信维度受父亲文化程度影响;自卑感水平在家庭教养方式上主效应显著,与年级不存在交互作用;相关分析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子女人格发展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随机抽取的352名16岁以下儿童进行测量。结论:(1)父母拒绝、父母过分保护与子女精神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和子女精神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2)父母情感温暖和子女掩饰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母亲过分保护和子女掩饰性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3)母亲情感温暖和子女性别之间呈显著相关,母亲对男童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4)父亲过分保护和子女学习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5)父母偏爱和父亲文化程度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6)深圳特区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型和过分保护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法对江西省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综合考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发现:(1)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和城镇与乡村差异;(3)总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4)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攻击之间密切相关。通过父亲惩罚、父亲拒绝、父亲偏爱、母亲拒绝四个因子和自尊水平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2.
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556名幼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因幼儿的年龄和性别而不同。2.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但却存在显著的受教育水平差异。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母亲对幼儿的权威行为显著高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母亲。3.母亲的权威行为显著高于其专制行为。4.幼儿的焦虑情绪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5.母亲的权威行为与幼儿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专制行为与幼儿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了解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关系,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但没有明显的独生/非独生和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各因子存在密切关系。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自我和谐水平呈正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自我和谐水平呈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情感温暖与父亲惩罚严厉两个因子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AAT对339名流动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非流动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父母多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低于常模水平,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在多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云南省贫困地区的6所农村中学的510名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受子女性别因素的影响小,表现为在母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和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4因子上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年级的学生感知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二学生感受到较多的负性父母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对石家庄市城市、农村两所中学389位在校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第一,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存在性别和来源差异;第二,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767名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子女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社会环境下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子女的年龄发展、对子女的性别期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该文采用量表法对626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学习倦怠与自尊、就业压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偏高,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倦怠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就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关系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尊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自我编制中学生关系欺负量表,随机抽取39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应对方式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关系欺负总分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2.自尊水平、应对方式与关系欺负水平存在密切相关。3.自尊对关系欺负总分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自尊与关系欺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网络成瘾量表对226名高中生测量。结果发现父母亲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在性别上有显著的差异;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惩罚严厉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父母亲过分干涉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相关;心理健康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