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易》不仅有它的哲理性、科学性,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它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识,并揭示出众多的审美规律。《周易》关于天、地、人的关系、阴阳、刚柔之气和拟物制象的思想内涵,生发出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范畴,奠定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本文仅解读《周易·坤卦》中所蕴含的阴柔之美、女性之美与生态之美,力求立足于当下,仰面美学的天空。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极力追求一种语言的外在美,他试图力求无论是在外在穿着上还是内在精神上都达到一种美的谐和,而这谐和点来源于他独特的审美理想———阴柔之美,而这阴柔之美在朱自清的写景散文中便体现在女子形象的描绘上。阴柔之美是美学上的一个概念,与阳刚之美相比较而言。古人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姚鼐的比喻是就自然界的物而言,若就人比来,传统的审美标准,无疑地,女子便是这种阴柔之美的最好体现者,一如男子要体现阳刚之美一样。在《绿》中,作者…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周易》中美的表现和中和之美 ,通变入神和变化之美 ,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等的有益阐述 ,试图说明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典山水画中所体现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贯穿着整个中国山水画史。阳刚之美在中国文化与自然山水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这对中国山水画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给人以雄强奋进、积极向上的艺术享受,是我们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正>一、优美、壮美的美学含义 优美、壮美均是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审美范畴,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大致与之相当。优美是最常见的美,是一种静态的、柔性的、内柔外秀之美;壮美则是一种动态的、刚性的、内刚外烈之美。  相似文献   

6.
刘建房 《考试周刊》2010,(37):23-24
被誉为"昭和时代的青春之歌"的《伊豆的舞女》,在川端康成文学创作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以淡淡的哀伤和优美的真实相结合,通过情景交融之美、物哀之美、女性阴柔之美创造出一曲清新淡雅的哀歌和悲哀美的抒情世界。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的两类基本品格,无论阳刚之美还是阴柔之美,都是就一般规律而言的,是对具体作家总的创作风格或者流派的共同创作倾向普遍意义上的概括。《醉翁亭记》体现了一种幽婉深长,纡徐委备的阴柔之美。但是,其柔美风格的内在审美机制究竟是怎样一种审美意识、心理因素的有机整一性组合,仅仅凭借阴柔之美的一般美学意义的概括性描述来解释,还觉颇有不足,  相似文献   

8.
阴阳刚柔之美的创作风格,在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有不少体现,如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提到的"纤秾""典雅"就接近阴柔之美,而"雄浑、劲健、豪放"又和阳刚之美趋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周易系辞传》中关于天地人,天人合一,阴阳刚柔以及神、感、文、象等内容的分析,《周易系辞传》中蕴含着中和之美,阳刚之关,阴柔之美等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足球能否冲出亚洲,这与国家是否强大不是一码事。球员们从速度和拼搏中获得力量,找回自我,球迷们从看球中享受到速度的审美和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美是千姿百态的,踢进了35个球的巴马拉圭守门员奇拉维特拥有的是独创之美,巴西球星罗纳尔迪尼奥则表现以技巧美、精神美为基点的综合之美。还有具有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和不可阻遏的强劲气势为阳刚之美和柔媚、和谐、秀雅并给人以轻松愉悦享受的阴柔之美和性感之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认为,文学艺术的风格尽管千姿百态、多种多样,但是,如果从更高的美学层次上加以概括的话,则不外乎这样两种形态:一为阳刚之美,一为阴柔之美。清代散文家姚鼐曾说:“阳刚者气势浩瀚,阴柔者韵味深美”。阴柔之美就是优美,它的形式特征表现为明丽清秀,亲切和谐,富有情韵。朱自清的散文《绿》就是这种美学风格的典型之作。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绿》这篇优美的散文,温婉细  相似文献   

12.
女性美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体现,既可以展现出女性的阴柔之美,同时也可以展现出女性的阳刚之美,在古诗文中的女性美既可以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婉约美,同时也可以是燕颔虎须的豪放之美。在古诗文中,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女性美,都被诗人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古诗文中,仅仅是描述一种类型的美还略显单调,在审美的层面上,应该将不同的女性美融合在一起,使女性的形象更加得丰满。  相似文献   

13.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也与世界大多数民族一样,最初以阳刚之美为男性美.后来,因为政治、文化等原因,在汉民族为主的国家里,男性的阳刚之美被不断地压抑和弱化,并被人为地加进了原本为女性所特有的阴柔之美的一些因素,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审美现象,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4.
小朋友     
有山没有水,就缺少了灵性,缺少了阴柔之美;有水没有山,就缺少了伟岸,缺少了阳刚之气。二者兼而有之,就是和谐之美。和谐之美带来的必然是万物生灵,三家一丛,五家一簇,散落于山涧水溪之问,扯出一声声鸡鸣狗吠,更扯出一缕缕炊烟。这就是我童年的小山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信巫重鬼的历史文化生态是苗族舞蹈形成、发展的肥沃土壤。在此基础上,苗族舞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即通过和谐的节奏,既表现了雄浑阳刚之美,又表现了传情阴柔之美,既有狰狞严厉的一面,也充满了希望与欢乐。  相似文献   

16.
信巫重鬼的历史文化生态是苗族舞蹈形成、发展的肥沃土壤.在此基础上,苗族舞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即通过和谐的节奏,既表现了雄浑阳刚之美,又表现了传情阴柔之美,既有狰狞严厉的一面,也充满了希望与欢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儒、道、禅的审美观作了一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认为儒、道、禅三家不同的人格理想便形成了中国古代艺术或审美观的三种不同境界。中国古典美学所谓的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简淡之美,并非凭空产生,都是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的积淀,即儒、道、禅的培育与塑造。  相似文献   

18.
灵性汉字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2,(10):38-39
汉字充满灵性,是很有意味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和警示。"人"字最简单易写,只有两笔,一撇一捺。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阳刚之美;一捺象征女人,体现阴柔之美。  相似文献   

19.
江南雨张志民江南的雨有江南的——风格,不象骑士赛烈马,倒象渔女巧穿梭。落笔点题,引起下文,“风格”一词,贯穿全诗. 独特的比喻。以阳刚之美衬托阴柔之美。  相似文献   

20.
在桐城文论中,从刘大櫆开始,就一直强调把文章的“阳刚、阴柔”之美作为古文的审美特征,到曾国藩这里,他主张从阳刚与阴柔之美的内在结构来把握和区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审美特征,并以此品评作家作品指导文体创作.虽然曾国藩也强调刚柔相济,但他在二者之中有所偏爱,更为看重文章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