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勰一生几次进出佛门与俗世并最终选择出家为僧。他不仅虔诚地追崇佛教,而且佛学造诣极高。在其撰写的。体大虑周”的《文心雕龙》中隐含着明显的佛教思想。从“原道”“序志”及《文心雕龙》体例安排与思维逻辑上等,均可验证在《文心雕龙》形成过程中,刘勰是既宗儒道,但又一直秉承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2.
佛教与《文心雕龙》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心雕龙》研究中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围绕这一话题产生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少,但由于刘勰本人和《文心雕龙》本身的复杂性,此问题始终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检视近百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这些研究头绪众多,但实际上它们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佛学有没有可能影响刘勰及《文心雕龙》或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简称"可能性研究");一是以认定佛教对刘勰及《文心雕龙》产生影响为前提,重点探究影响的具体表现(简称"表现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应当注意《文心雕龙》的主旨与刘勰的思想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研究中应当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关系,本文认为:刘勰的思想是他实际生活的产物,他的思想随着他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以及他所面对的社会现实的改变而改变;《文心雕龙》是刘勰40岁前的思想,是他思想的顶峰,但不是刘勰的全部思想;决定刘勰思想本质的核心因素,是他的人生经历及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而不是他的门第和出身.  相似文献   

4.
刘勰与萧统     
南朝梁代的刘勰和萧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名人物。刘勰撰写了《文心雕龙》,萧统编选了《文选》,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亲密的。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曾兼任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之。”即萧统十分喜爱与刘勰交往。萧统为什么十分喜爱与刘勰交往呢?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辞"在《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韩国]裴得烈一、序言《文心雕龙》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著作。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在整理以前的文学理论之后,开拓了新的局面。沈约在看了《文心雕龙》后评价说"深得文理"(《南史·刘勰传》,中华书局,第1782页...  相似文献   

6.
司马相如作为汉代辞赋大家,是刘勰《文心雕龙》讨论较多的作家之一。刘勰《文心雕龙》对于司马相如的批评与前人对司马相如的批评截然不同,前人以"依经立论"为原则,而刘勰《文心雕龙》却是以"衔华佩实"为准则,对司马相如的作品从"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两个方面进行批评。其一,对"有韵之文"辞赋作品因其过于华丽,而提出批评和指责;其二,对"无韵之笔"诏策文、檄移文和封禅文等作品给予了肯定。刘勰《文心雕龙》对司马相如的批评,显示了刘勰对汉魏以来文学过于追求形式华丽的一种批评。  相似文献   

7.
刘勰所做的两个梦是他写作《文心雕龙》的重要缘起。在古代梦文化中,按照梦的发生将梦分为“想梦”和“因梦”两类,对梦的解释则有直、转、反三种方式;从梦的发生、梦的解释两个方面入手,把刘勰的梦放到古代梦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具体考察,就能充分认识到刘勰撰写《文心雕龙》时,梦境所赋予他的巨大信心。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第四十六《物色》篇在篇次问题上有较大的争议,《文心雕龙·物色》篇通行本的篇次为第四十六,但由于在《物色》篇中谈到一些修辞与写作技巧等问题,因此,有不少学者对通行本的篇次均表怀疑,认为有误,并提出自己认为的“正确位置”.本文从“浅人改编”、“刘勰未言”、“内容不符”这三个角度对各家学说进行了辨析,认为应尊重刘勰《文心雕龙》的原貌.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长期以来占主流;20世纪80年代,一批学者渐渐发现《文心雕龙》中的道家成分并不少于儒家;更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佛学;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不仅涉及《文心雕龙》的性质,也涉及为刘勰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第四十六《物色》篇在篇次问题上有较大的争议,《文心雕龙·物色》篇通行本的篇次为第四十六,但由于在《物色》篇中谈到一些修辞与写作技巧等问题,因此,有不少学者对通行本的篇次均表怀疑,认为有误,并提出自己认为的“正确位置”。本文从“浅人改编”、“刘勰未言”、“内容不符”这三个角度对各家学说进行了辨析,认为应尊重刘勰《文心雕龙》的原貌。  相似文献   

11.
陈祚明等评论家一致认为曹丕的作品具有阴柔之美。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格?为什么他登基后再没有能“移人”的作品出现?人们却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曹丕在家庭中的处境、他的政治表现等方面,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分析个中缘由。文章认为,曹丕在本质上是一个柔弱、依顺的人,柔弱和细腻成就了他的文名。后期作品质量滑坡是因为他努力要表现性格中本来没有的粗旷、强硬和坚定一面而压抑了自己的性格。因为本身个性的被压抑,曹丕感到痛苦和焦虑。这些情绪在他的文艺思想中有所流露。  相似文献   

12.
王思任作为一个文人的一大特色就是他的谑,虽晚年他自号“谑庵”有悔谑之意,但终其一生仍不免为谑言、作谑事,其谑浪不仅是一个言行问题,同时也是一种生存之道、斗争手段、处事方式,更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循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李白辞赋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辞赋观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呈现给我们的是他对辞赋和前代辞赋家的不满与否定,这不是他辞赋观的主导方面,具有附着性和暂时性;从深层看,他非常重视辞赋和前代辞赋家,对辞赋有着积极合时的看法与追求,这才是其辞赋观的主导方面。他一生钦重尤加的辞赋家是屈原、司马相如及扬雄,其钦重原因亦不尽同。他对辞赋的渊源、内容、风格、模仿与创新、抒情等问题,都或明(言辞)或暗(创作)地透露出了自己具有时代特色的态度及看法。  相似文献   

14.
《白宫管家》以交叉叙事的方式书写了西塞尔·盖恩斯在种族主义语境中的摇摆人生,以及与之相随的柔软黑人性和坚硬主体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棉花田里的舞勺之年,未谙世事的西塞尔以反抗彰显着其黑人性;第二,私刑下的而立与不惑,失去父亲的西塞尔用忍耐守望着自己的主体性,尽量不谈政治;第三,后政治秀的耄耋期颐,失去儿子的西塞尔凭反抗坚守着长期以来其族裔所需的黑人性。实际上,这三段从反抗→忍耐→反抗的人生,是当时黑人在“主人”宰制下的策略生存,旨在以迎合语境所允许个体“奴仆”承载的主体性的前提下守护集体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case study investigates how an ESL teacher’s activity of self-directed journal writing can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function as a mediational tool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participant for this study is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who taught an ESL freshman writing course in an American university. Since he had little time to consult with teaching experts, he decided to engage in his self-directed journal for reflecting on his teaching practices.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on human cognitive development is utilized a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racing his development and capturing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narrative within his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Using grounded theory, his journal entries are analyzed to identify a series of stages that trace hi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pported by face-to-face interview data designed to co-construct an interpretation of his journal and to serve as a member check. The data analysis suggests that his journal became a powerful mediational space where he critically reflected on and systematically examined his teaching practices. By externalizing his thoughts and feelings, as he first recognizes his loss of self-regulation and then works toward regaining his sense of professional expertise, he begins to develop alternative ways of thinking about his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s and starts to embrace new modes of engagement in his L2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6.
试析张大千“大千体”书法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大千崇尚书法,以书法促进绘画,又以绘画推进书法,在继承中国历代书法传统基础上,追求创新,重点汲取部分碑帖和名家书法特点,融入自己豪放张扬、涉险多变、质朴守真的个性,最终形成了"大千体"。"大千体"是张大千对中国书法领域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许南英是台湾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他考上进士后被授予官职,但没有赴任就回乡了。关于此中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他志向不在当官,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更为深层次的真正原因应是贫穷。弄清这个原因,对于解读他的诗作和更好地了解后来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走进官场的痛苦心境均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宾虹是中国山水画画坛上的一座高峰。他致力于研究中国山水画,师古法,师造化,提出了许多对后世艺术家有启发的画学思想,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试从用笔用墨、光、题材选择以及构图四个方面对他的艺术风格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蒋经国在苏联的生活经历,从其所受的儒家教育、赴苏联时的年龄与阅历、理想化与“罗曼主义”化、苏联当局及王明等人对其不信任态度、国民党的本质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蒋经国政治思想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杜甫籍占襄阳,虽未到过襄阳,然考其诗作,对襄阳有着乡情,甚至一度产生隐居此地而终老的想法.襄阳人怀念这位"乡贤",更因为他是人民的诗人.探寻古迹,追访史籍,知襄阳亦有"杜甫旧居"、"杜甫墓"等纪念性建筑,说明襄阳人亦爱自己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